美国那个《军事观察》不知道从哪里得到消息,发了一篇报道,说中国造出了全球成本最低的自杀式无人机,还称这款无人机和伊朗的小摩托无人机差不多,售价只有1万美元。消息一出,中国网友纷纷表示不服,认为这些报道根本不了解中国的制造能力,并指出1万美元的价格定得太高。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伊朗的小摩托自杀式无人机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在俄乌战场上,这种无人机可谓出尽了风头。虽然速度不快,技术也比较老旧,但价格低廉,能完成各种任务——打坦克、炸油库,甚至对付敌方火炮阵地,都能干得很出色,尤其适合做各种“脏活累活”。
其实,早在去年的珠海航展上,中国就展示过几款类似的无人机,外形和伊朗小摩托相差不大。美国方面也承认,这些中国无人机的价格只有原版的一半不到。然而,仍有人觉得贵,甚至有人说,即使换算成人民币也太贵了。乍一听有些夸张,但仔细算算又觉得有几分道理。
中国现在的制造能力有多强呢?一位俄罗斯专家算了一笔账,说中国每个月大约能生产50万架无人机,如果是战争时期,可能达到70万架。这还是民用小型无人机的产量,单看数字可能没什么感觉,但如果放在俄乌战场使用,一年消耗量也有富余。不过,这个数据可能还是低估了中国的实际能力。外国专家习惯用自家产能来衡量中国,结果得到的结论往往不准确。
要知道,中国制造业占全球产能的一半以上,全球60%的钢铁、77%的锂电池材料都由中国生产,稀土材料更是中国的绝对优势——全球90%的稀土永磁体来自中国。中国现在产量不高,并不是因为缺乏产能,而是因为订单不足。如果真正开足马力生产,俄罗斯专家的估算数据至少可以乘以三。产能越大,成本自然就越低,这也是为什么网友觉得1万美元一架无人机还贵的原因。
后来,美国也承认他们之前报出的价格偏高,同时指出美元在美国的购买力远低于中国,这也没错。按照美国的成本来算,这种无人机造价要高好几倍,售价可能高几十倍。这就是完整工业体系带来的差距,让美国无可奈何。
在我看来,当这种低成本无人机在国际市场大规模流通时,意味着军事装备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不管国际局势如何变化,中国在制造方面的实力都不会停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