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无人机已成为全球各大国的军事竞争热点,中国证监会也于近日正式同意中航(成都)无人机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科创板IPO的注册申请(中航无人机IPO注册申请已获证监会同意,即将正式登陆科创板!)。据中航无人机介绍,公司于2021 年1 月获得国防科工局授予的“2019-2020 年度国防科技工业军品出口先进单位”,2021 年5 月美国航空周刊(AVIATION WEEK)也宣布翼龙系列无人机在全球察打一体无人机市场占率位居全球第二(全球武装无人机超四分之一来自中国 成飞“翼龙”系列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捕食者”)。那么,作为全球军用无人机的一个重要市场,中东地区的无人机博弈又如何呢?5月19日,解放军报专门刊文进行了介绍,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下:
中东地区长期处于动荡之中,复杂的区域安全环境,使得中东各国十分重视武器装备发展。无人机凭借低成本、使用灵活、易操作等诸多优点,受到域内国家和相关武装组织高度关注,中东地区也成为全球使用无人机最多的区域之一。
以色列“哈比”无人机。
军事需求攀升
各方竞相发力
中东地区各国在领土、民族、宗教等问题上存在诸多矛盾,一直战乱不断。频繁的军事活动导致各方对无人机的需求不断攀升。
以色列、伊朗和土耳其是中东地区传统军事强国,其无人机技术处于地区领先地位。以色列是最早研制无人机的国家之一,目前已研发了170余种无人机,谱系齐全。如今,无人机已成为以色列应对周边安全问题的有效工具。伊朗虽长期处于美国封锁和制裁之下,但仍实现了无人机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飞跃,相关型号涵盖远、中、近程,涉及侦察、打击、电子战等多种用途。2021年,伊朗陆军签订了采购1000架“见证者”-129重型察打一体无人机的合同,并计划到2025年至少采购50架“雷电”隐身无人攻击机。土耳其于2004年开始实施“国产无人机系统研制计划”,先后研发出“旗手”TB-2中型察打一体无人机、“安卡”-S重型察打一体无人机、“卡古”-2自杀式无人机等拳头产品。由于相关无人机在2020年的纳卡冲突中表现突出,仅2021年就有突尼斯、摩洛哥、波兰等12个国家加入到采购土耳其军用无人机的行列,还有多个国家正在进行引进谈判。
鉴于无人机具有造价低、使用和维护简单等优势,中东“不差钱”的产油国也在大量进口无人机,使中东成为全球无人机进口国最集中的地区。根据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统计,阿联酋、沙特、埃及等均为制式无人机的前十大进口国,卡塔尔、约旦、叙利亚和伊拉克也位列前二十。
也门胡塞武装、黎巴嫩真主党等武装组织也装备了大量制式无人机。也门胡塞武装在“阿巴比”-2基础上改装出“前锋”-1和“前锋”-2K两款自杀式无人机,可携带约30千克战斗部攻击目标。2022年2月,黎巴嫩真主党公开表示,已经自行生产无人机和精确制导导弹。
伊朗“雷电”无人机。
战场打击利器
应用范围广泛
通过打击关键目标达成战略效果,是无人机在作战中的重要运用方式。这一点在中东战场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土耳其“安卡”-S无人机。资料图片
博弈不断升级
恶化地区局势
随着性能向更高、更快、更隐身、更智能等方向发展,无人机在未来战场的运用范围和场景将更加丰富。在中东地区持续动荡的情况下,围绕无人机的博弈将呈现装备扩散、能力提升、运用常态化等特点,对地区局势也将产生重要影响。
反无人机作战地位更加突出。针对不断增加的无人机空袭威胁,中东相关各方将反无人机作战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俄国防部2019年9月曾表示,叙利亚境内残余恐怖分子时常企图使用无人机向赫迈米姆空军基地发动袭击,该基地两年内使用防空火力和电子战手段共击落118架来犯无人机,而俄军人员和设施未遭受损失。2019年9月,伊朗方面曾集中展示了多年来击落和捕获的美国无人机,包括“捕食者”“全球鹰”等,彰显了自身的反无人做机能力。而战略纵深狭窄的以色列自主研发的“铁穹”系统,则实现了对国土的全覆盖,可以有效应对无人机和火箭弹这类非弹道武器的袭击。
由于技术门槛较低,无人机也成为胡塞武装等武装团体以及极端组织发动袭击的重要选项。近年来,胡塞武装相继研发出了“瓦伊德”“希哈布”“萨马德”等多款无人机。此外,极端组织“伊斯兰国”早在2013年就拥有使用无人机开展侦察和袭击的能力,而“基地”组织也一直在寻求掌握击落、干扰或远程捕获美国无人机的方法。如果恐怖组织在无人机和反无人机领域取得较大进展,对地区安全局势将形成新的冲击。
(作者单位:空军研究院)
成都市航空航天产业联盟是一个国际多领域、多角度、多层次的会员企业交流合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