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古大潮 胶片凸显文艺气息
复古在各个时代都可以说是一种潮流,而除了穿着打扮外,手里拿上一台胶片相机绝对是现在的文艺青年们的不二选择。不同于现代相机,胶片相机无法在拍摄后直接观看拍摄结果,而冲洗的过程最终的成像带来了许多不确定性。而也正是这种不确定性,吸引着不少现今的相机玩儿家。何况胶片独特的色彩风格,以及不同于现代相机的拍摄方式,种种的这些都使得胶片机在沉寂了一段时间后又成为了现代一些摄影玩家的新宠。
影像菲林是笔者想为大家带来的一个全新系列的栏目,取义影像Feeling,菲林亦有Film胶片之意,因而以此命名。这里我们会更多去关注些和摄影文化、经典器材、拍摄心得相关的有趣内容。(当然,和胶卷相关的种种我们也会有所涉及~)。大家如果有任何建议,也欢迎大家在文章下留言,笔者不胜感激。
不过拿到一台相机,突然发现它不能即拍即看,的确是让人感到有些心虚,而操作方式上的不同更是让现在的数码时代相机用户表示“压力山大”。那么如何和胶片机一起快乐地玩耍就成了我们要聊到的主题。毕竟自己开开心心地拿着相机去拍照,回来冲洗后发现全是各种悲剧,那绝对不是我们想要看到的。那么怎么才能在使用胶片相机时既玩儿的开心,同时最终的成像结果也能说得过去呢,来看看我们接下来的内容吧。
提示:本文为入门指南,因而在拍摄以及器材的推荐方面,均以入门为出发点(至少一卷胶卷按完后不会太伤心)。适用对象为有一定的照片拍摄经验,使用过P档以外的专业拍摄模式,知道测光、对焦、快门都是什么的朋友。高端玩家看看玩儿就好了(也欢迎提建议~),而以上提到的东西还不懂的朋友,建议先去看看我们的相机大百科。
机型选择:电子化 不给自己找麻烦
既然要拍照,也要有手里的家伙事儿,这就涉及到相机的选择问题。虽然我们平时看到不少玩家都是拿着各种长相复古得不行,手动对焦情怀得不行,全金属机身好看得不行的相机。但出于我们对入门玩家负责的前提,这里要注意的是:不要选择年代久远的手动相机,尽量选购年头短,电子化自动化程度高的相机。
其实在进入数码时代后,大部分胶片相机的价格呈现出一个跳水的趋势,很多原先较为昂贵的胶片单反相机都变得十分便宜。因而我们可以用更少的钱换来一台性能很不错的胶卷单反相机。这里笔者使用的是一台电子化程度已经相当高的尼康F90X,我们也简单的说明一下我们的选机理由:
从年头上来看,这台F90X还是比较“年轻”的(虽说比较年轻,也已经是1994年推出的产品,已经快和笔者差不多大了)。各方面都比较接近现代的数码单反相机,操作上与现代的尼康单反相机近似,稍作适应即可非常顺畅的操作。(注:有些朋友可能会问直接用家里的一些傻瓜胶片口袋机可不可以,其实亦可,只是这离我们希望大家还是能够通过胶片拍摄来获得一些拍摄技术和摄影知识,普通傻瓜机的确帮助不大,因而这里我们推荐的是一些胶片单反相机)。
选择F90X这样的相机的另一个理由是镜头群问题,我们知道尼康从开始生产单反以来,一直采用F卡口没有换过,因而如果本身是尼康用户,自己手里的镜头就可以直接在买到的胶卷机上使用,而如果随机购买了镜头,也可以成为未来单反系统镜头群的一员。如果大家是购买胶片单反相机,这里可以推荐的是:1987年以后的佳能单反(87年开始,佳能采用EF卡口,以后可以通用,觉得不保险的话就挑1990年以后的)、美能达单反(美能达其实也从MD卡口换到了后来的MAF卡口,不过由于现在有索尼的FE口全幅微单,转换起来并不困难,因此无论是MD或MAF口都可以尝试)、尼康单反以及宾得单反都可以。
相机的供电也很好解决,相机采用四枚AA电池,电池现在也非常好买,不像一些采用特种电池的相机现在找电池非常麻烦。当然了,这也导致相对机身会比较沉重,不过比较扎实的机身手持起来会有更好的稳定性,沉一些也可以接受。
这里解释一下为什么要建议大家用年头较短的电子化相机,其实很简单,就是为了让大家能更快更好的适应这些老相机。虽然不少朋友想要选择那些上了年头的经典机械机型,但是这些机型由于年头较久,很多机械部分都会或多或少有些不靠谱的地方,最明显的就是快门速度的准确性问题,而且搞不好就会出点儿毛病(还记得笔者第一次用某40年机龄的老相机时回片旋钮被拧下来了,当时一阵暴汗……)。何况全机械机型的测光也是大问题,很多上了年头的老相机往往测光系统已经不准或是已经没电无法测光(一些机型压根儿就没有测光系统)。这样一来,对于很多不是很熟悉拍摄技术的朋友而言,这样的相机使用起来的麻烦程度那绝对是噩梦级的。因此为了让大家能在拍照中依旧找到乐趣,我们建议大家尽量找些“年轻”的、电子化的胶卷相机。
胶卷选择:速度类型及细节 各种需注意
说过了感光度后,我们还需要考虑的是,我们需要选择黑白胶卷还是彩色胶卷。这里基本可以理解为是选择色彩表达还是细节表现力,彩色胶卷有着独特的色彩表现效果,相对的细节表现力偏弱(专业级彩色胶卷较好,但是不那么容易买到,而且非常昂贵)。而黑白胶卷在细节表现力上更具优势(分辨率相对更高),相对的也就丧失了色彩的表现力。这些还是大家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究竟玩儿什么卷,根据需要来决定。
另外,在选择胶卷时还需要注意,我们是选择反转片还是负片。反转片和负片是两种不同的胶片类型,简单来说,反转片的色彩表现更加艳丽,同时洗出来的胶片是正色(也就是和我们日常看到的物体实际颜色相同,负片则是相反)方便我们直接观看底片,色彩也更加讨人喜欢。当然了,相对的价格更加昂贵。负片则色彩不那么艳丽,相对的专业负片的色彩和细节表现力稍好。当然了,那是指专业级的胶片。而在使用上,大家如果想让自己用着不那么心疼,买最便宜的负片吧。
同时,在选购交卷时需要注意白平衡的问题,胶片的白平衡是固定的,因而需要根据我们的拍摄天气选择我们使用的胶卷。究竟是晴天型,还是室内用灯光型,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当然了,为了方便我们可以选择晴天型,然后等天气晴好再去拍摄,这也还是为了尽量避免自己在拍摄中遇到麻烦(当然,如果想抛开白平衡的烦恼,选择黑白卷是个最为简单粗暴的解决方案)。
装卷开拍 测光对焦都须谨慎
好啦,这下装备齐全了,正式开拍咯!在相机使用上,我们尽量避免给自己找麻烦,采用了一台电子化程度很高的F90X。不过,即便如此相机的使用也需要我们去适应。首先机身为单拨轮设计,光圈的调整依靠去旋转镜身上的光圈环来完成,这样的操作模式在现代的尼康数码单反上是十分少见的(当然了,现代的尼康AF-G系列镜头在F90X上也可以使用,只是没有手动光圈环,光圈的调整需要配合快门优先和曝光补偿的组合)。
至于自动对焦的使用上,相机由于只提供了中心点的AF对焦能力,因而对我们的拍摄多少还是带来了些麻烦,构图时要尽量选择主体在中心的模式进行拍摄。除此之外,则必须慢下来使用AF锁定或者直接转用MF的方式来完成拍摄(当然,为此也必须使用到曝光锁定,或者纯粹的M档拍摄)。
现在智能手机有很多可用的测光用APP
另外十分重要的是测光,由于胶片相机不具备照片回放这样的功能,而且也不具备重复写入的能力(同一底片上多次拍摄只会导致多重曝光的结果),因而照片的曝光正确与否就要依赖我们每次拍摄前的测光了。由于F90X本身的测光系统表现还不错,直接根据机内测光表来调整相机设置就可以得到不错的拍摄结果了。但是对于一些复杂的拍摄环境,或者有些用户手里的相机没有测光,这种时候该怎么办呢?这时,我们的手机APP就派上用场了。
携带一台在镜头进光量和感光度上可以完全模拟我们手里胶片相机的机型,然后在我们需要拍摄的时候先通过数码相机进行拍摄,在得到我们想要获得的曝光效果后,记录相应值,然后再到胶片相机中按照数码相机的参数设置拍摄,基本就可以得到相应的结果了。
拍摄搞定 冲洗无奈需靠RP
前期的拍摄工作都搞定了,接下来就是收起胶卷拿去冲洗了,不过这却着实是难住了我们。现如今很多的冲印店都是数码冲印(简单来说就是打印),大部分店面已经不提供胶片的冲洗服务了。想找到一家还有胶卷冲洗服务的店家着实还是得自己细心寻找一番。当然,大家同样可以选择在网上找店冲洗或者自己找实体店,笔者这里主要是为避免快递时X光扫描可能带来的麻烦(毕竟防X光袋子不是谁都有的),还是选择了一家实体店去冲洗。
当然了,高端的玩儿家自然可以自己冲洗搞定。但是我们的确不建议没有经验朋友直接自己冲洗。首先药液的配比有着非常高的精确性要求,配比不对很有可能会毁了我们之前辛苦拍摄的胶片。另一方面,由于药液本身是有毒的(尤其是彩色胶片的冲洗液,剧毒)。搞不好再把自己送进医院就得不偿失了。
而话说回来,现如今冲洗技术真正过硬的暗房师在国内真的不好找。因此,能不能拿到高冲洗质量的照片,这件事儿基本只能靠人品了。何况现在的胶片冲洗,更多是针对曝光的问题进行调整,对白平衡调整已经基本不可能了。只要冲洗的基本正确,保证画面的曝光控制合理,也就行了。那么如果想要得到冲洗效果良好的照片,该怎么办呢?这里就是靠价格来选择了,如果你看到一家店的单卷冲洗价格达到数十元甚至更高时,你很有可能找到了一家自己手动冲洗的店家,这样的店通常会有不错的冲洗质量,觉得这些钱不是事儿的朋友也可以尝试。
底扫or翻拍 根据情况自己选择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等待,我们的胶卷冲洗完毕,终于也能看看我们实际拍摄的效果了。不过想要看到实际拍摄的效果,我们还要经历一番历程。首先因为我们采用的是负片,因此我们直接观察底片的时候会发现照片的颜色非常的奇怪。因此我们仍然需要通过电子手段来让照片真正的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翻拍其实并不是什么难事儿,一个稳定的光源(闪光灯其实是比较不错的选择),一个底片夹,一个稳定的三脚架再加上我们手里的数码相机就足够了。底片夹可能是这里我们遇到的最大问题,这里我们既可以直接到网上买,也可以自己制作。由于网上的底片夹大部分是针对单张照片而非一条胶片,这就导致了我们使用购买的底片夹需要剪开胶片或者剪开底片夹。因此,自己制作底片夹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这里简单展示一下笔者自制的底片夹。其实这种底片夹的制作难度并不高,我们只需要两张硬纸板(图方便的话,其实普通的硬纸片即可)。然后在两张纸卡的对应位置上开出一个36mm*24mm的长方形空间,然后将两张纸片的上下两面粘合即可。这样制作的底片夹虽然看上去的确是非常简陋,但是用起来还是非常方便的。
成果展示 全画幅魅力+胶片色彩
折腾了一番后,我们终于完成了照片的拍摄并获得了我们我们最终的成像效果。那么效果如何,我们来看看成片吧。这里共包括两卷胶卷的拍摄成果,一卷是过期6,7年的柯达金200胶卷并采用数码翻拍:另一卷是采用富士SUPERIA 200胶卷底扫拍摄的结果:
从样片来看,过期的柯达金200因为过期+未合理保存(胶卷应该低温冷藏储存,常温储存是不正确的,须低温干燥储存),导致出片的色彩让人感觉怪怪的。但是胶片本身的色彩风格还在。另一卷全新的富士卷则表现的相当不错,色彩本身的色彩就非常舒服,很讨人喜欢,不过由于是非专业胶片,底片本身的分辨率并不是很高,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儿。不过看到这样的成果,也就算是让人满意了。
一种回归 慢节奏下的不同精彩
既然胶片拍摄这么复杂,我们为什么还要去使用胶片拍摄呢?当然,不能免俗的是为了彰显一下自己的格调。但更多的,是希望大家通过使用胶片来感受更为纯粹的拍摄过程,感受一下光圈,快门的不同组合对我们画面的实际影响。放慢节奏,进行拍摄,接受等待冲洗期间的不确定性,并自己完成照片的翻拍,也能更多的增加一份成就感。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我们强烈不建议没有什么单反或是准专业相机使用经验的朋友来尝试胶片拍摄。使用胶片拍摄一定是建立在一定的拍摄技巧基础之上的(至少知道快门、光圈以及感光度到底是什么),不然结果就是欣欣然的拿着一整卷去冲洗,最终却在看到成片后的各种失望。这种胶片不确定性对于有拍摄经验的人是惊喜,而对于没有拍摄经验的朋友恐怕更多是“惊悚”了。
胶片很多时候是一种情怀,但是正是因为这种情怀的存在,才能让我们不断的进步,而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胶片的那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