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将是低空经济全面起飞之年。全国的低空经济发展呈现欣欣向荣的局势,各地方为抢占“天空之城”首发优势,投入大量财力、物力、人力进行产业布局。在这种的背景下,各地低空经济产业呈现遍地开花的向上局面。然而,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来看,相关规划和政策支持却仍停留在起步阶段。尽管各地试点项目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尚未形成统一的顶层设计,行业标准、空域管理以及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仍存在不小的短板。各大企业都在围绕这个领域竞争开起大战!
低空经济是以低空飞行活动为核心,以无人驾驶飞行、低空智联网等技术组成的新质生产力与空域、市场等要素相互作用,带动低空基础设施、低空飞行器制造、低空运营服务和低空飞行保障等领域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低空的范围主要指垂直高度1000米以下,根据不同地区特点和实际需要,可延伸至3000米以内。
广义的低空经济并非近几年才兴起,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多个传统领域的逐步融合与延展。从航空测绘、农林植保到应急救援,低空飞行早已在多行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政策方面,政府将低空经济视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出台了多项政策支持其发展。例如,《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提出到2030年推动低空经济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的目标。
此外,多个省市已经将低空经济有关内容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设定了目标产业规模。例如,广东省发布了《广东省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提出构建省低空经济发展“1+N”政策体系,并强化财政资金支持力度。海南省也制定了《海南省低空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旨在推动低空经济体系建设,加快形成融合发展生态。
在202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虽然没有像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低空经济”,但提出了“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这对推动低空经济发展是具有利好作用的。
eVTOL企业炙手可热,低空经济商业化进程正在加速。本文以低空经济产业链为脉络,精心梳理了全国范围内在低空经济产业中表现突出的100家企业。
<低空经济产业链标的全景图>
01
上游:材料与核心零部件及系统
02
03
下游:飞行服务和运营场景
盘点国内eVTOL整机企业
eVTOL作为新型城市空中交通工具,为低空经济带来诸多意义,它拓展了城市空中交通、旅游、物流等应用场景,推动飞行器制造等产业升级,提升发展效率,增强创新活力,为低空经济的快速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随着国家将在合肥、杭州、深圳、苏州、成都、重庆等六个城市开展eVTOL试点,中国在低空经济领域的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试点城市的确定和相关政策的实施将进一步推动eVTOL的商业化进程,也预示着未来空中出行的新纪元即将开启。
1、亿航智能 EH216-S
亿航智能研制的EH216-S型号驾驶载人航空器可坐2人,机身宽度达到5.73米,8轴16桨,高度1.93米,最大设计速度达到130千米每小时,最大航程30公里,最大航时为25分钟。
目前,亿航智能研制的EH216-S型号驾驶载人航空器获得了中国民航局颁发的全球首张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生产许可证。至此,EH216-S已取得型号合格证(TC)、标准适航证(AC)及生产许可证(PC)三大关键适航证件,已经具备量产资质。
2、峰飞航空 V2000EM(盛世龙)及货运版V2000CG(凯瑞鸥)
①“盛世龙”为峰飞航空自主研发的载人eVTOL航空器机型,最大起飞重量为2000公斤,最大载荷400公斤,最大航程250公里,最多可搭载5人,核心模组已实现100%国产化。在2023年,“盛世龙”创造了2吨级eVTOL航空器单次充电飞行250.3公里的全球航程纪录,并实现了全球首次吨级以上eVTOL航空器多架机、多机组、同空域、全转换的全尺寸验证机3机编队飞行任务。
2024年2月,峰飞航空科技公司的5座eVTOL航空器“盛世龙”完成深圳至珠海的跨海跨城飞行,将单程2.5到3小时的地面车程缩短至20分钟。2024年4月,中国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正式受理了峰飞航空科技载人eVTOL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V2000EM(盛世龙)的型号合格证(TC)申请,盛世龙型号合格审定工作正式启动。目前,深圳东部通航已与峰飞航空达成采购100架盛世龙航空器战略合作。
②货运版航空器V2000CG(凯瑞鸥)最大起飞重量2吨,纯电动力,自主驾驶,运载能力等同小型直升机,适用航程200公里,主要用于低空物流、紧急物资运输和应急救援,客户包括大型物流公司、通航物流服务运营商、应急救援服务提供商和政府部门等。V2000CG采用复合翼构型的创新型航空器,V2000CG将垂直起降能力与固定翼巡航能力相结合,既可以像直升机一样垂直起飞和着陆,也可以实现固定翼飞机的水平巡航性能。
2022年9月,民航华东局正式受理V2000CG型号合格证(TC)申请。2024年3月货运版航空器V2000CG(凯瑞鸥)获颁CAAC型号合格证,成为首个获颁TC的吨级以上eVTOL航空器。
3、小鹏汇天“陆地航母”X3-F
小鹏汇天研制的“陆地航母”(代号:X3-F)整体采用极简、凌厉的赛博机甲设计语言,整车长约5.5米,宽约2米,高约2米,可停入标准停车位,可驶入地库,C照即可陆地驾驶。
“陆地航母”分为陆行体和飞行体两部分:
陆行体又被称作陆行“母舰”,采用三轴六轮设计,可实现6×6全轮驱动及后轮转向,具备较好的承载能力和越野能力。陆行“母舰”克服前所未有的工程设计难度,打造出全球唯一能装下“飞机”的汽车后备舱,并且仍然能提供宽敞舒适的车内大四座乘坐空间。陆行“母舰”搭载全球首个800V碳化硅增程动力平台,综合续航里程超1000km,轻松满足长途出行需求。不仅如此,陆行“母舰”还是一个“移动超充站”,行驶中、停车时均可以给飞行器进行超大功率补能,满油满电可实现6次飞行。
飞行体搭载全域800V碳化硅高压平台,飞行电池、电驱、电涵道、压缩机等均为800V,从而实现更低的能耗、更高的充电速度。飞行器为六轴六桨双涵道的创新构型,机身主体结构和桨叶采用碳纤维材料,兼顾高强度和轻量化。270°全景座舱,为用户提供开阔的飞行视野。
小鹏汇天是目前亚洲规模最大的飞行汽车公司,是小鹏汽车的生态企业。2023年10月,小鹏汇天首次公布了正在研发的分体式飞行汽车“陆地航母”。2024年3月,小鹏汇天“陆地航母”飞行汽车的飞行体(代号:X3-F)型号合格证(TC)申请,正式获中国民用航空中南地区管理局受理,标志着该型号即将进入适航审定阶段。近日,在超前品鉴会上进行了该产品的首次实车展示。截至目前,小鹏汇天已经完成超70个飞行营地的合作签约,并计划到年底前完成超200个飞行营地的布局。小鹏汇天希望全国核心城市的用户在30分钟车程内即可到达就近的飞行营地,个别城市至多两小时可达,实现说走就走、想飞就飞的自由。
4、四川沃飞长空 AE200
AE200属于倾转旋翼构型飞行器,是一种将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融为一体的新型飞行器,明确了“八轴内四倾转”的适航新构型,可坐5-6人,其巡航速度约248公里每小时,最大航程可达200公里。后续投入运营后,将在300米左右的城市上空飞行。
目前,四川沃飞长空AE200完成首次真机全倾转过渡飞行试验,AE200型号适航合格审定工作正稳步高效推进,还将进行一系列试验与试飞。比如高温、低温等各类极限环境的考验,最大时速飞行与刹停、各种应急故障的可靠处置验证等工作,只有完成这些考验之后,才能拿到民航部门颁发的适航证,进入量产和投用。
5、沃兰特 VE25-100
沃兰特VE25-100型客运eVTOL其翼展16米,机身9.5米,起飞重量2.5吨,设计航程200-400公里,巡航速度可达235公里/小时,完整覆盖低空观光、培训、短途运输、货运、应急救援、城市出行等六大类eVTOL应用全场景。全客布局为6座,其舱内空间、载重能力、客座数、固有安全特性和适航等级等关键特征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2023年9月,沃兰特的主力产品VE25-100型客运eVTOL,其型号合格证申请获中国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受理,标志着沃兰特VE25-100正式进入型号合格审定程序,这也是华东局受理的首个客运载人eVTOL项目。
6、上海时的科技 E20
上海时的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倾转旋翼电动飞机E20使用纯电能源、5座载人设计(1名飞行员+4名乘客)、有效载荷450公斤,可高效飞行200公里、航巡时速达到每小时260公里,最快时速320公里,未来主要解决的是城市内、城市间的短途空中出行需求。其倾转旋翼构型,配备大直径低转速五叶桨和高功重比赛峰智能电机,通过降噪设计,飞行中不对周边环境造成噪音污染;采用800V高压架构,充电更快,能耗更低;独创的CTW(Cell-to-Wing)电池和机翼结构融合设计,有效的提高了安全性,提升结构效率,整机更加轻量化。
7、零重力 多旋翼ZG-ONE及倾转旋翼ZG-T6
①ZG-ONE为零重力首款载人eVTOL飞行器,设计总重650kg,有效载荷2人,巡航速度75km/h,航程30km,航时25min,标配三余度飞控和整机弹射伞等,以保障安全和舒适的乘坐体验。ZG-ONE基于封闭场景的定制化商业应用,应用场景包括城市客运UAM、区域客运RAM、旅游飞行观光、货运物流、私人飞行、应急医疗、特种应用等。零重力ZG-ONE一代机产品定位于低空旅游服务,可改装应用于高空消防、应急救援等场景。
ZG-ONE产品级机型于2023年9月总装下线并成功试飞。2023年10月零重力飞机工业(合肥)有限公司“ZG-ONE总装下线暨签约合作仪式”在合肥举办,现场零重力与南京常润交通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运营单位就ZG-ONE型号签署订购协议,总计达成5年累计采购230余架ZG-ONE的销售订单。
②ZG-T6倾转旋翼eVTOL飞行器设计总重2500kg,巡航速度300km/h,有效载荷6人,航程300km,航时90min,具有长航程、高航速等优势,将更好服务于城市空中交通出行等通航运输市场,为城市、城际等中长途交通提供智慧出行解决方案。
ZG-T6缩比机已于2023年9月试飞成功,全尺寸机将于2024年下线。
零重力总部位于合肥高新区,在南京、深圳、嘉兴等地分别设有研发、运营、生产、试飞等分支机构。公司近期完成近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由合肥高投领投,科大硅谷引导基金、国华投资、蕴盛资本、紫峰资本跟投。本轮融资聚焦零重力eVTOL项目,为多旋翼ZG-ONE的适航取证、倾转旋翼ZG-T6全尺寸机的全状态飞行提供资金支持,加速旗下电动固定翼飞机RX1E-A等多款新能源航空器产品的商业化进程。
8、御风未来 M1货运型 eVTOL
2023年3月,御风未来M1系列首架机在金山无人机基地下线;去年10月正式首飞成功。2024年1月日,中国民用航空华东地区管理局正式受理御风未来自主研发的M1B型(即M1货运型)电动垂直起降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型号合格证申请。完成货运取证后,御风未来将先实现货运的商业化,而后进入载人阶段。公司将率先实现货运的商业化,而后再过渡到载人。
9、天翎科 INFLYNC L600 Pioneer
10、广汽集团 GOVE及GOVY高域飞行汽车
GOVE在垂直起降飞行器和分离式集体构型中,采用可以将汽车、飞机两个模块功能最大化分离的机体构型。在路上行驶时,GOVE是一辆四轮汽车。遇到拥堵,GOVE的座舱可以和底盘分离,座舱可以离地飞行,底盘能自动驾驶模式就近驶入共享停车场。降落时,GOVE会在落地前和底盘进行空地对接,重新恢复到汽车模样。其中,让座舱降落时能够提前瞄准和精准对接,GOVE还应用航空航天级别的高精度对接技术。分离式设计可以解决飞行汽车重量过重、能耗过高、风阻系数过大等难题,并提升飞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舒适性。值得一提的是,GOVE搭载双备份的多旋翼动力系统。即使飞行舱在空中出现单套动力单元异常,也能够从容地完成既定的飞行任务。
高域计划在2025年启动飞行汽车产品的适航认证,同时布局生产线并开启预订,逐步推进低空出行的商业化落地。
11、亿维特航空 ET9
亿维特(南京)航空科技的ET9电动载人垂直起降飞行器最多可搭载5人,最大航程达240公里,能够广泛应用于高频货运、特色旅游、应急救援、城市空中出行。
2024年3月亿维特(南京)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ET9原型机完成首飞,接下来已完成重载悬停、单桨失效等严酷工况的测试等。9月,2吨级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T9原型机,携带超300公斤商载,在该公司徐州测试试飞基地完成了A、B点起降,未来“空中的士”雏形初显。
12、华羽先翔 鸿鹄mark1
鸿鹄mark1是华羽先翔鸿鹄系列eVTOL的旗舰产品,翼展13米,起飞重量2500千克,巡航速度280km/h ,载重量450kg,可搭载5人,续航时间为60分钟。鸿鹄mark1拥有三翼面六旋翼全倾转翼气动布局,高性能低噪声螺旋桨技术,适航级三余度飞行控制系统,人工智能视觉感知定位技术,将致力于未来城市空中交通,主要用途为短途旅行、旅游观光、航空运动、客运载人、货运载物、空中救护车、海岛,偏远区域,城市群亚支线物流等方向。
目前,“鸿鹄”系列eVTOL已完成3款不同尺寸缩比样机的全过程飞行,并已成功试飞。华羽先翔也成为国内首家实现样机成功试飞的全倾转旋翼eVTOL企业。
华羽先翔成立于2021年1月,由“总师摇篮”西北工业大学孵化的eVTOL整机研发企业,由湖南国资领投天使轮,总部位于湖南长沙、在西安设立研发中心,依托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工业原国家队成员力量,在总体设计与优化方法、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设计及仿真技术、飞行试验方法及测试技术、动态系统辨识与建模方法、无人机飞行品质、环境理解及安全性评估技术等领域掌握大量核心关键技术,多项技术达到国内顶尖水平。目前在研产品主要有鸿鹄系列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HY系列无人机。
13、览翌航空 LE200
LE200翼展15米,机身长度10米,可容纳驾驶员1人,乘客2-5人,最大起飞重量2.6吨,最大商载600公斤,巡航巡航速度230公里/小时,航程150-300公里。
LE200已于2023年9月完成缩比验证机的研制及试飞,目前正在研制全尺寸工程样机,预计该产品2027年底取得适航型号合格证,2028年交付市场;
据悉,览翌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3年5月,公司总部位于合肥(合肥览翌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设有研发中心(上海览翌航空技术有限公司)。
追梦空天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研制的DF600为国内首型吨级混动倾转eVTOL,设计巡航里程1000公里,纯电动eVTOL航程约150公里至200公里,2030年前有望提升至400公里,预计2025年开始批量生产交付。混动倾转eVTOL速度高、航程远、补能快、依赖小,有助于解决续航里程难题并实现快速落地应用,在未来空中交通市场也有充分竞争优势。
2024年8月,追梦空天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已完成吨级混动倾转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DF600第一阶段试飞,预计2025年开始批量生产交付。
倍飞智航研制的倾转翼eVTOL TW—500X,巡航速度可达270公里/小时,最大航程300+公里。
倍飞智航目前全力投入全尺寸试飞原型机TW—500X的制造,包括飞控系统、航电系统和动力等核心系统集成测试,并将适航要素纳入型号正向研发环节,进一步从研制源头全方位构筑产品的高安全性和可靠性,并将与适航局方建立联系沟通,加快推动适航认证的工作。
17、牧羽天航空 油电混动eVTOL无人机AT1280、全电动7座公务机V-JET7和MY-ABC海陆空三栖飞行汽车
18、智航无人机 载人飞碟eVTOL
由深圳智航无人机有限公司打造的“飞碟”形电动垂直起降载人航空器采用“六轴十二桨”涵道设计,直径约5米,载客数量2人,最长续航时间为15分钟左右,标准起飞重量500kg,机壳采用碳纤维等复合材料和航空级铝合金制造,兼具高强度与低重量,飞行高度在10到30米之间,通过将螺旋桨包含在飞行器里,使其拥有“飞碟”外形,这种设计亦能保障eVTOL周边人员安全。该飞行器拥有水面起降能力,如果在水面发生迫降,可安全地浮在水面上,并具有自动避障的功能。该飞行器主要应用于景区观光、大型户外游乐场、商业飞行表演和科普教育。
2024年3月,深圳智航无人机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载人飞碟”获得了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特许飞行证》,成为深圳市首家拿到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类产品“特许飞行证”的企业。获得官方颁证,意味着“载人飞碟”通过了相关技术和安全评估,可以在多个指定区域进行科研试飞。
19、斑斓航空 ET-124和ET-C22
①“ET-124”又名“飞之梦”,是全球首款电动纵列式可倾转旋翼垂直起降载人单座飞车。纵列式前后二轴动力格局,前后上下双桨对转动力备份结构,简单轻巧,下吊座舱重心稳定,可倾转旋翼使得飞行机动灵活,机身狭长有利于在狭窄空间起降和飞行。
②“ET-C22”又名“飞立方”,是全球首款电动纵列式可倾转旋翼垂直起降多应用平台飞行器。纵列式前后二轴动力格局,前后单桨动力效率高,结构简单轻巧,下吊货舱重心稳定,可倾转旋翼使得飞行机动灵活,机身狭长有利于在狭窄空间起降和飞行。
20、酷黑科技 分体式智能飞行汽车
分体式智能飞行汽车,是面向载人、载物的立体运载系统,包含了垂直起降飞行器、智能操控座舱和自动驾 驶底盘三个独立模块,相比于结构一体式飞行汽车构型方案,这种分体式组合重构的方案具有充分发挥近地飞行器与地面行驶底盘各自优点、智慧交通优势、最优化能量效益的特点,可实现人员、货物空地转运的无缝衔接,具备更大的灵活性。通过陆空协同精确感知定位、智能决策规划和自动引导对接等技术实现模块组合重构,切换陆空不同行驶模式。
取得的核心突破包括:
2)智能操控座舱:超轻量化的座舱及内饰设计,自重80千克,前后排2座布局,实现高效空间利用及空气动力学优化设计,具备飞行汽车驾驶人机交互操作系统,智能感知传感器引导座舱分别与底盘或飞行器对接,实现地面行驶、空中飞行模式切换。
3)自动驾驶底盘:全尺寸轮毂电机四轮驱动底盘,通过综合控制器实现驱动、转向等运动控制及自动驾驶,最大载荷大于500千克,设计最大车速80公里/小时,通过精确感知定位、底盘的轨迹规划和行驶控制,将底盘与座舱或座舱与飞行器精确对准并自动对接、锁固,切换空中飞行、地面行驶两种模式。
酷黑科技成立于2016年,是北京理工大学学科性公司,专注无人系统装备开发的企业。在项昌乐院士高技术团队的技术支持下,依托智能无人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深耕涵道飞行、陆空两栖、轮腿机器人、飞行汽车、智能网联等先进技术领域,聚焦涵道式陆空两栖装备产、学、研、用全覆盖,致力于为国防建设、应急救援、地下空间巡检、立体交通、基础设施巡检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WF-01技术验证机起飞重量500kg,采用高推重比电动涵道风扇动力和垂起开放桨复合翼,上单翼和传统水平尾翼总体布局, 100+KM航程, 高升阻比翼型和低噪音桨叶,实现垂直起降和前飞功能,目前已经完成飞机总装,铁鸟台测试,和试飞。后期计划使用该样机作为自研电池系统、自研飞行控制系统、自研电动涵道风扇推力系统的测试平台。
WEFLY(齐飞航空)于2022年5月份在苏州正式成立,团队成员拥有世界和中国先进大型载人民用客机设计、制造、试飞、适航和运营经验,例如湾流(Gulfstream)G500、G650、G600、G700、G800大型公务机,庞巴迪(Bombardier)C系列(后空客A220)、Global系列,空客(Airbus)A350、A400,波音(Boeing)787、777X,中国商飞C919/ARJ21。
①XC-150是一款油电混合动力的复合式垂起固定翼无人机系统,机长3330 mm、翼展6900 mm、机高1000 mm,巡航速度为110~140km/h,最大起飞重量150kg,最大有效载重40kg,最大作业航时10小时,最大起降海拔3500m,通视控制半径200km,拥有卓越的有效挂载能力,整体尺寸上相对轻便易携行,融合了固定翼与多旋翼无人机特有优势,适应小空间起降,无需跑道快速起飞,适合大规模任务作业,可满足航空侦察、海事监测、消防、气象、应急通讯保障、通讯中继、物资运输、特殊应用等多种任务需求。
②XC-25 是一款兼具固定翼和多旋翼优点的大载重、长航时垂直起降纯电动无人机,巡航速度为72-120km/h,最大起飞重量25kg,最大载重量6kg,最大作业航时5小时,通视控制半径100km,搭载高性能飞管计算机,可适配多种载荷,使用更强的数据链,实现更强大的抗干扰性能。
③XC-15是一款纯电动复合翼轻小型无人机,巡航速度为65-120km/h,最大起飞重量21.5kg,最大载重量3kg,最大作业航时3小时,通视控制半径50km。该飞行器关键系统采用多余度设计保障高可靠性和安全性。载荷舱模块化设计,可挂载正射相机、光电吊舱、多光谱相机、激光雷达、应急物资等多种载荷。
④XB-12 是一款极具性价比的纯电动垂起复合翼无人机,巡航速度为65-93km/h,最大起飞重量14kg,最大载重量1.5kg,最大作业航时2小时,最大起降海拔4500m,通视控制半径50km,具有大容量模块化载荷舱,可根据任务需求更换载荷,高效低成本地完成任务,大幅提升产品复用价值。该机型小巧轻便,可通过轿车转运,单人快速组装,人机交互简单,自动化程度高。
四川傲势科技有限公司 (AOSSCI) 总部位于成都,是一家致力于高端无人装备研发、制造、销售与服务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公司工业级无人机产品主要包含多旋翼、固定翼与复合翼,涵盖1kg ~ 300kg量级,在国防、公安、应急、林草、能源等众多领域都有广泛应用。2024年3月,傲势XC-150垂起固定翼无人机系统的型号合格证申请获中国民用航空西南地区管理局受理,标志着该机型正式进入适航审定阶段。
Dragonfly-EV2000纯电垂直起降飞行器采用串列翼+V尾布局,前后翼为可复用飞行单元;内嵌升力风扇+倾转涵道,以减小巡航阻力;倾转涵道设计最大化利用推进系统,提高载荷能力;自研航电系统采用分布式三余度航电架构,快速原型设计。该机型可搭载一名驾驶员和三名乘客,设计航程为200km,设计最大商载为360kg,巡航速度为180~250km/h,搭载腾希航空自主研发的先进航电系统,实现了飞行控制的智能化与精准化,为飞行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
EAGLE-212飞行汽车是一款智能多旋翼垂直起降飞行器,采用六旋翼双层桨动力形式,分布式动力布局,共12支桨叶。满电状态下,航时可达40分钟,航程60公里,具备抵御6~7级大风的抗干扰能力。
EAGLE-212飞行汽车采用模块化设计思路,整体平台分为飞行器模块、乘客舱(或载货舱)模块、地面行驶模块。通过海鸥团队自主发明创造的快速自动组合分离机构,各模块间可在数秒内实现快速组合、分离,可应用于应急救援、景区观光、飞行体验、物流运输、城市立体交通等。
26、蔚蓝空间“云帆-2”
12月26日,蔚蓝空间飞行器有限公司宣布其自主研制的“云帆-2”倾转旋翼eVTOL在山东完成全流程倾转过渡飞行试验,全尺寸样机按照既定航迹自主飞行、平稳着陆,本次飞行试验圆满成功。
27、东南大学 “东大·鲲鹏1号” 飞行汽车
1月1日,由东南大学科研团队自主研发的国内首辆分布式电驱动飞行汽车“东大·鲲鹏1号”惊艳亮相。该技术源于机械工程学院车辆工程系与江苏省智能电动运载装备工程研究中心。“东大·鲲鹏1号”飞行汽车是国内首辆全轮转向全轮驱动、四轴八桨构型飞行汽车,也是江苏省首辆陆空一体飞行汽车。
传统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是以垂直起降航空飞行器作为主要发力点开展的研发,不具备地面移动能力,而“东大·鲲鹏1号”为陆空一体构型,兼具地面运载装备的快速移动与空中运载装备的灵活移动能力。
该项目负责人、东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殷国栋教授介绍,“东大·鲲鹏1号”集多项创新技术于一身,突破了陆空一体化车身结构拓扑优化、动力系统全域冗余机制、多模态交互数字化座舱、跨域共用多维数据融合、陆空分布式电驱动系统以及双阿克曼协同转向等关键核心技术。
28、万丰钻石eVTOL
万丰钻石eVTOL具有创新性的设计、顶尖安全标准及豪华内饰的智能座舱,是低空短途旅行的革新之作。该机型设计起飞重量2000至2500公斤,可搭载1名飞行员和2-4名乘客,最高巡航速度200公里/小时,最大航程200公里,可广泛应用于城际和城市交通连接,适合商务出行、观光旅游、医疗服务和物流运输等多元飞行需求,是专业运营商和城市3D立体交通解决方案的理想选择。此外,该机型凭借绿色驱动、气动效率及可持续材料,将有力推动低空经济的进步。
29、巽飞航空 “文鳐”
2024珠海航展巽飞航空举行新品发布会,“文鳐”正式向公众揭开面纱。
巽飞航空提供的数据显示,飞机采用倾转旋翼设计,最大起飞重量1600公斤,续航里程300公里,巡航速度250公里/小时,巡航时间70分钟。载客4人。飞机采用多种起降模式满足更灵活的使用场景,包括垂直起降、滑跑起降、短距起降、混合起降。
30、长安飞行汽车
2024年长安汽车与亿航智能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飞行汽车的研发、制造、销售和运营等项目,探索成立未来出行生态科技合资公司,共同推动低空经济和新型立体交通行业生态发展。
31、航景创新 突击鹰-2000
“突击鹰-2000”还具备强大的商载能力,能够搭载5名乘客或500公斤物资,最大飞行速度可达350公里/小时,航程更是超过800公里,解决了市场现有eVTOL普遍存在的航程短、载重小的问题,极大的拓展了eVTOL类产品的实际应用场景。
32、中国航空工业集团 AR-E3000
AR-E3000是一款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打造的3吨级倾转旋翼eVTOL产品,可广泛应用于城市空中交通、航空物流运输、医疗救护等场景。
33、稞米科技 磁悬浮电动垂直起落飞行器
稞米科技磁悬浮电动垂直起落飞行器整体呈水滴流线设计,机身长8米,宽8米,高1.8米,最大航程500km,载重600-1000kg,即约可载5名乘客,是国际首款磁悬浮五人座。飞行器飞翼采用气动布局设计,将磁悬浮技术应用到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 (eVTOL) 上,采用了创新性的举措解决飞行器噪音大及提升飞行器效率,目前试验已经将起飞噪音降低到30分贝以下。此外该产品的动力系统采用油电混合的方式,减少了低空飞行带来的空气污染等问题。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重点领域的产业发展和升级,如国家消防/应急中心、应急/防火、国防军工、救援、边海防巡检侦测、物质与人员投送、低空交通运输物流、旅游观光等。
34、朋诚万利 PC-120、PC-200及PC-500
PC-120为朋诚万利自主研发生产的常规复合翼飞行器,其垂直动力采用8轴16桨,水平动力采用3台尾推时电机进行驱动。电气、飞控、数据链等系统均采用余度配置,具有较高的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
PC-500与常规复合翼或部分倾转旋翼相比,采用全倾转的动力形式可减小垂直动力部件在平飞阶段产生的阻力,提升巡航阶段的飞行效率;动力电机、变距电机和倾转电机均采用双绕组架构,具备较高的余度配置同时,系统性能满足单电机故障后安全着陆的能力;
35、维新宇航 Victor5验证机
Victor5验证机国内首款专为EMS(紧急医疗服务)和SAR(搜索与救援)需求设计的纯电型eVTOL。
Victor5验证机在纯电模式下,Victor5验证机的航程可达250km,而在混动模式下,航程更是延伸至500km;最大巡航速度可达254km/h。最大载荷680kg,最大起飞重量3000kg,展现了其在载重能力上的卓越性能。航电和飞控系统基于AI设计,软件定义飞行器,支持通过固件升级持续提升性能,保持技术领先,为飞行安全和效率提供坚实保障。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在近期的地方两会上,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低空经济”再度成为高频词。与去年相比,更多的省份更加明确了发展路径。据不完全统计,30个省(区、市)将“低空经济”有关内容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重点工作(分别是北京、湖北、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 北京市
2025年计划:顺应服务消费快速增长趋势,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加快数智诊疗、家用机器人、新一代低空飞行器等消费产品研发,培育乐享消费、智慧消费以及“展会+”“演艺+”“体育+”等多元化消费模式。坚持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探索未来产业“三措并举”,“一业一策”壮大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
■ 河北省
2025年计划:加快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壮大集成电路、网络安全、生物医药、电力装备、安全应急装备等产业,高端装备产业规模突破1.2万亿元,电子信息产业规模突破5000亿元。超前布局未来产业,打造空天信息和卫星互联网、先进算力、低空经济等新的增长点。深化降低物流成本专项行动。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
■ 山西省
2025年计划:落实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政策,大力发展煤机装备、风电装备、光伏组件等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新材料、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绿色低碳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量子科技、生物制造、具身智能等未来产业。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加强全域、全季、全龄设计开发,完善旅游供给体系。开发春游、夏养、秋行、冬享四季旅游产品,丰富研学、自驾、康养等满足不同年龄段游客需求的业态,发展红色旅游、低空旅游,推动文旅市场淡季不淡、旺季更旺。打造承载新质生产力的先行区集聚区。落实国土空间规划,推动产业布局和空间布局协调匹配。促进先进金属材料和先进装备制造营业收入增长10%以上、航空航天增长20%以上。太原、大同率先打造绿电产业园区,引进动力电池、电动汽车、通用航空等制造业企业,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加快培育武宿综保区保税维修、航空服务等特色产业集群。
■ 内蒙古自治区
2025年计划:在基础设施项目上,要围绕人口和经济布局,规划建设一批产业路、旅游路、园区路、便民路,加快铁路网、公路网、航空网、水利网、电力网、电信网建设,确保基础设施投资超过3000亿元。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确保呼和浩特盛乐国际机场建成通航,推动科右前旗、科右中旗、乌拉盖通用机场开工建设。推动有潜力、有条件的产业加快培育,争取早日形成新赛道新动能。低空经济要抓住低空飞行器制造、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低空多元应用三个关键领域,筹建内蒙古低空经济研究院,加快建设低空飞行器试飞测试基地,梳理发布低空装备产业链招商图谱,推动内蒙古电力航检中心、民用无人机考试中心、中国融通无人机物流调度中心等项目落地,示范推广低空+物流、文旅、应急、环保等应用场景,以呼和浩特航天开发区为牵引,培育呼包鄂低空经济发展圈,打造赤通锡低空应用集聚区和乌阿海满、乌兰察布低空旅游集聚区。新型合金材料要发挥铁合金、钢铁、铜、铝、锂等资源和产业优势,向高性能复合材料延链补链,拓展在交通、航天航空、装备制造等领域应用。
■ 辽宁省
2024年总结:沈阳航空、沈大工业母机、大盘绿色石化3个集群获评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2025年计划: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深入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着力培养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围绕骨干企业抓配套、调结构、扩规模,做优做强船舶和海工装备、航空装备等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做大做强机器人、集成电路装备、生物医药等1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加快建设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利用场景丰富优势,推进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应用示范。
■ 吉林省
2025年计划:加快长春龙嘉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延吉机场迁建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和龙通用机场年底竣工。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创造性挖掘释放资源优势,降低要素成本,提升传统产业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未来产业突出前瞻布局,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开拓新型显示、低空经济等应用新场景。超前布局建设数据基础设施,实现算力总规模翻番。
■ 黑龙江省
2024年总结: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实现重要突破,哈尔滨航空集群、绥哈大齐生物制造集群晋级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2025年计划:完善产业项目引导资金政策,筹设省创业投资、数字经济和低空经济产业投资等基金。
■ 上海市
2024年总结:重点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制定实施推进新型工业化“五大行动”,全力落实三大先导产业新一轮“上海方案”,出台实施区块链、低空经济、大飞机、新型储能、新材料、超高清、核电等产业支持政策,打造28个未来产业试验场。全国首单国产飞机跨境人民币融资租赁出口等业务顺利完成,全国首创制度性创新案例新增22个、累计达到70个。
2025年计划:加快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落实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支持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集聚高能级贸易主体和贸易平台,有序推进虹桥国际低空经济产业园、华东无人机基地建设。着眼产业高端化,深入实施三大先导产业新一轮“上海方案”,优化集成电路产业空间布局,全链条加速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加快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高地建设,培育壮大低空经济、大飞机、新能源汽车、智能终端、海洋装备、空间信息、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健全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投入机制。大力发展种源农业、智慧农业、绿色农业,积极培育行业领先的种业企业,新建2.7万亩粮食生产无人农场。
■ 江苏省
2024年总结:全球最大无人货运飞机总装下线。
2025年计划: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工程,放大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撬动”效应,加大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前沿新材料、商业航天等产业培育力度。加快布局低空经济发展,打造低空制造产业高地。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专项行动,大力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重点打造智能电网、工程机械等10条具有国际优势,生物药、集成电路等10条具有全国优势,飞机配套等具有发展潜力的重点产业链。加快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启动产业政策引领、发展空间拓展、融合业态创新等六大行动,深化“两廊两带两区”建设,打造世界级旅游景区度假区和精品旅游线路。发展旅游专列、邮轮游艇、低空飞行、水上运动等新业态。
■ 浙江省
2025年计划: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一业一策”支持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产业发展,提升智能物联、集成电路、高端软件、智能光伏等产业集群建设水平,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7.5%。布局建设未来产业,深化“人工智能+”行动,加快布局人形机器人、量子信息、类脑智能、合成生物、空天信息和低空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切实加强安全生产。聚焦道路交通、涉海涉渔、消防、危化品、建设施工、工矿、低空等重点领域,深化安全生产治本攻坚行动,常态化推进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深化基层应急消防治理体系建设,全力“遏重大、控较大、提本质”。
■ 安徽省
2025年计划:实施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支持工业母机自主创新,完善人形机器人研发、设计、制造、应用一体化创新体系,推进工业机器人智能化迭代升级,发展高端医疗、航空航天、工业无人机等装备产业。实施未来产业培育工程。加快发展空天信息产业,推进基础设施、制造集群、应用场景一体化发展。丰富“低空+”场景,培育省级低空经济发展示范区。
■ 福建省
2024年总结:在全国率先立法推动首台(套)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抢占未来产业前沿赛道,积极打造元宇宙、低空经济、新型储能等领域增长新引擎,绿氢中试基地加快建设,莆田、平潭入选全国北斗规模应用试点城市,福州入选首批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发布98个典型应用场景,人工智能正加速渗透千行、赋能百业。
2025年计划:以快马加鞭未下鞍的姿态抓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推动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突破30%;巩固新能源汽车、电动船舶等全产业链优势,积极发展电动飞机等新能源航空器,全面推进“电动福建”建设。以欲与天公试比高的志气抓未来产业前瞻布局,落实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打造“7+3+X”发展格局,积极培育氢能、新型电池、未来显示、低空经济、智能机器人等产业,建好福州、厦门、泉州3个省级人工智能产业园,加快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
■ 江西省
2025年计划:深化实施“1269”行动计划(「低空经济观察」注:包括航空产业链等12条重点产业链,聚力发展教练机及直升机、民机、无人机等细分领域,到2026年航空产业链营业收入力争达到2500亿元)。加快培育壮大航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实施未来产业培育发展行动,开展未来产业先导试验区建设、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试点,争取国家未来产业示范工程和应用场景在我省落地试点,积极培育生物制造、低空经济、氢能、新型储能、核技术应用等产业。
■ 山东省
2025年计划: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通用机场,开工德州庆云、泰安仪阳项目,投用临沂费县、临沭蛟龙项目。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实施新兴产业跨越提升行动,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制造等集群发展。争创全国低空经济示范区,加快构建低空飞行服务、航路航线、低空智联网,培育更多典型应用场景。开展无人驾驶试点,实施一批车路云一体化示范项目。创新发展未来产业,深化“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大模型产业生态集聚区。
■ 河南省
2025年计划:突出未来产业培育。瞄准卫星及应用、低空经济等,抓好鹤壁卫星、安阳无人机产业园建设,培育壮大未来空间产业。加快推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智能低空飞行器等新一代智能终端场景应用,催生一批高成长性的新产业新赛道。
■ 湖南省
2025年计划:壮大新兴产业,推动航空航天、北斗规模应用、低空经济、智能衡器计量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 广东省
2024年总结: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围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生物医药、商业航天等领域逐个出台支持政策,集中资源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未来产业集群行动计划。低空经济集聚全国30%以上产业链企业,全球首条跨海跨城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航线在广东开展验证飞行,广州亿航获颁首张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生产许可证,深圳获批建设国家低空经济产业综合示范区。
2025年计划: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整合科技创新资源,优化战略性产业集群发展体系,培育更多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大力发展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新型显示、新型储能、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打造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争创国家未来产业先导区。巩固扩大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先优势,加强动力电池、智能驾驶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建设。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推动通用大模型和行业垂直大模型深化应用,加快智算中心和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枢纽节点韶关数据中心集群。打造“1+3+N”低空经济发展平台(低空经济观察」注:“1”是1个省级综合飞行服务站,“3”是广州、深圳、珠海3个A类飞行服务站,“N”是若干个B类飞行服务站),推进通用机场、无人机起降场等建设,完善低空智慧物流、城市空中交通、航空应急救援等体系。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开展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让广东成为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的试验场和孵化地。打造更多特色精品旅游线路,培育壮大乡村酒店、智慧旅游、游艇旅游、低空旅游等新业态。
■ 广西自治区
2025年计划:加快重点优势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提升发展12个自治区级集群,支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壮大。积极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生物制造、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 海南省
2025年计划: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推进通用机场、低空飞行器起降场等保障设施建设,拓展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壮大数字产业生态,推动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向创新驱动和应用场景驱动转型升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突破2000亿元。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化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发展数字贸易、医疗健康、航空航天、跨境金融等特色产业。建成凤凰机场三期、博鳌机场三期、洋浦区域国际集装箱枢纽港扩建工程一期,加快三亚新机场、美兰机场三期、儋州机场、东方机场前期工作。
■ 重庆市
2024年总结:川渝低空目视航线实现首飞。高端摩托车、新能源及新型储能、人工智能等产业稳步增长,空天信息、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加快布局,获批全国药品补充申请审评审批改革试点,全域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北斗规模应用试点城市。机构改革全面落地,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获批,低空空域管理、水权交易、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改革取得突破。
2025年计划:协同推进320个川渝共建重点项目,布局建设成渝双城低空经济走廊。做大做强“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扩大先进材料生产和先进工艺应用,发展航空航天用合金材料、先进高分子合成材料、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前瞻培育超材料。全方位扩大内需,开展“渝货精品”培育壮大工程,加力扩围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稳住汽车、家电家居等大宗消费,扩大家政、康养、托幼等服务消费,大力发展四首经济、冰雪经济、夜间经济,培育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低空消费,营造“渝悦消费”环境。
■ 四川省
2025年计划:突出抓好人工智能、高端能源装备、航空航天、新型显示、新能源等“15+N”重点产业链。发展“公铁水空”多式联运。抢占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产业新赛道,打造西部低空经济发展高地。
■ 贵州省
2025年计划:加快推进2个国家重大产业备份项目建设,做强贵州航空产业城,推动国产大飞机配套产业在黔延伸布局,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有序发展低空经济。大力实施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支持贵阳贵安、安顺布局发展低空产业,支持各市(州)在特色场景应用上取得突破。加快完善低空基础设施和配套保障服务,筑牢安全“底座”。
■ 云南省
2025年计划: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应用示范行动,打造低空经济、通用航空、氢能及储能等新增长引擎。
■ 西藏自治区
2025年计划: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积极推进通用机场建设,稳步发展低空经济。升级布局数字基础设施,依托拉萨高新区打造数字经济集聚区。
■ 陕西省
2025年计划: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计划,做大做强航空、集成电路、先进结构材料等国家级产业集群。加快布局未来产业。发展光电子、人工智能、增材制造、第三代半导体、大型无人机、高端数控机床等产业。前瞻布局量子科技、生物制造、高端医疗器械、新型储能、高性能材料、小型卫星等产业。力促氢能“制储输加用”全产业发展。制定低空经济发展行动方案,支持榆林建设全国低空经济试验区。
■ 甘肃省
2025年计划:大力培育未来产业,聚焦氢能与新型储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前沿方向,谋划一批示范工程,打造未来产业集聚区。
■ 青海省
2025年计划:推动未来产业落子布局,高质量建设新型显示、新型储能产业园,培育发展现代高原生物医药、生命健康等大健康产业,丰富生态监测、观光旅游、应急救援等高原特色低空经济应用场景。
■ 宁夏自治区
2025年计划:统筹推进“六新六特六优+N”产业,协调推进传统产业提升、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出台发展新质生产力实施方案,加快培育智能算力、人工智能、新型储能、绿色氢能、绿色环保、生物制造、量子科技、低空经济、生命健康等新兴和未来产业,大力支持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赛道发展。实施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专项行动,大力发展枢纽、口岸、通道和低空经济。
■ 新疆自治区
2025年计划:加快“十大产业集群”建设,构建具有新疆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以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为牵引,推动新型工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推动新型储能项目建设。以文化和旅游、现代物流等产业集群为牵引,大力发展服务业。发展全域旅游、低空旅游、沙漠旅游、生态旅游、康养旅游、跨境旅游等,着力打造高品质旅游产品,推进旅游服务质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