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2H1,公司正在履行的大额( 5000 万元以上,含暂定合同)合同总额逾 66 亿元,是 21 年营业收入 2.67 倍。
翼龙系列无人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是我国军贸无人机的龙头产品,在全球察打一体无人机市占率位居全球第二,中国第一。
随着信息化战争的不断发展以及几次局部战争的实践,无人机系统已成为未来各国武器装备发展的重点之一,全球军用无人机需求持续快速增长。作为新域新质作战力量的典型代表,无人机在未来作战体系中的比重将大幅增加,公司翼龙系列产品拥有优越的性能和成熟度,经历了高强度检验,将受益于全球无人机需求的持续快速增长。
聚焦无人机主业,航空工业集团内唯一无人机上市公司。公司成立于2007年,是国内大型固定翼长航时无人机系统的领军企业,具备无人机设计、研发、制造、销售、服务一体化能力,技术底蕴雄厚,无人机产品谱系完整。公司主要产品包括翼龙-1、翼龙-1D、翼龙-2等翼龙系列大型固定翼长航时无人机。2021年5月,据美国航空周刊(AVIATIONWEEK)报道,翼龙系列无人机在全球察打一体无人机的市占率位居全球第二。
受益于军贸业务发展,2020年以来业绩高速增长。1)公司业绩高速增长:2018~2021年,营收由2018年的0.5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24.8亿元;归母净利润由2018年的0.01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2.96亿元,增长速度较快。2)从应用领域看,公司无人机系统主要应用于特种领域,占总营收比例约100%;从销售模式看,公司90%以上的收入来自于军贸销售;3)公司重视技术研发:2018年以来,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1年研发费用率为6.4%,研发费用1.6亿元。公司拟使用IPO募资中的14.4亿元投向无人机系统研制及产业化项目、技术研究与研发能力提升项目,进一步提升产品竞争力和技术创造力。
大型固定翼长航时无人机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发展空间广阔。在信息化发展的形势下,以及未来新一代航空装备无人化理念的不断发展,无人机市场需求不断扩大。1)预计2018~2027年,中/高空长航时无人机系统约占全球特种无人机市场份额为48%,平均每年市场空间为4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88亿元。2)2010~2020年,中国无人机军贸占全球无人机军贸市场份额约17%,位居世界第三。我国无人机系统发展厚积薄发,正进入创新跨越发展的新时期。我们预计到“十四五”末期,我国特种无人机采购规模将近百亿。3)我国民用应急产业快速发展,作为大型固定翼长航时无人机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我们预计到“十四五”后期,我国应急产业的无人机市场规模将近百亿量级。
投资建议:公司为我国大型无人机系统领军企业,是航空工业集团内唯一的上市无人机公司。目前公司翼龙系列产品已出口至“一带一路”沿线多个国家,2010~2020年,翼龙军贸出口订单累计数量位列国内第一。受益于“十四五”期间特种领域发展,以及海外军贸业务的不断拓展,包括民用应急等领域需求的不断增长,公司业绩增长确定性较强。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是4.00亿元、5.50亿元、7.72亿元,
公司整体经营情况良好,后续随着无人机应用场景不断扩展,叠加军用无人机以及民用无人机采购订单增加,业绩有望进一步释放。
军用无人机市场规模增长可期。近年来,在信息化战争的发展形势下,无人机等新型装备需求大幅提升,再加上不断爆发的安全问题、领土争端,装备无人机成为了以较低成本增强自身国防实力的有效手段,导致全球军用无人机需求不断扩大。根据蒂尔集团的报告,2019年-2028年全球军用无人机年产值(含采购)逐年增长,到2028年产值预计达到147.98亿美元,年产值(含采购)复合增长率约5.36%,市场保持可持续的稳定发展。
投资建议。公司是国内大型固定翼长航时无人机系统的领军企业,产品获得海内外广泛认可,同时产品具有稀缺性。报告期内公司合同负债大幅增长,订单饱满,未来业绩增长确定性高;业绩增长与毛利率等多项指标优于同业可比公司。公司在军用市场龙头地位难以撼动,后续随着民用无人机订单增加有望打开业绩增长新通道。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07亿元、6.62亿元、8.60亿元
在手订单充足, 员工激励机制完善,未来业绩增长可期。 截至2022H1,公司正在履行的大额( 5000 万元以上,含暂定合同)合同总额逾 66 亿元,是 21 年营业收入 2.67 倍。此外,公司通过员工持股平台成都颐同人、成都泰萃和成都益屯实施员工持股计划, 3 个平台合计持有公司 6.4%股权,彰显管理层对公司发展的信心, 该计划也将有效激发管理团队和核心员工积极性。公司在手订单充足,员工激励机制完善, 未来业绩增长可期
最新:成都发布三年无人机计划
3月24日,成都高新区举行“E企赢”优化营商环境系列企业服务沙龙——《成都高新区发展工业无人机产业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发布会。活动现场,成都高新区发布了《成都高新区发展工业无人机产业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征求意见稿),并同参会企业和行业协会就工业无人机产业专项政策开展座谈。
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成都高新区发展工业无人机产业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征求意见稿)基于该区在工业无人机整机研制、航电系统、交管系统、运营服务等领域产业集聚优势,以需求为牵引、以市场为导向,坚持创新与应用“双轮驱动”,以研发、制造、试验、应用服务产业链为主线,做大做强产业支撑,建设全国工业无人机产业引领高地。
力争到2023年,构建完成“一体两翼”产业布局;2024年,工业无人机产业能级位势实现显著提升;2025年,基本建成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循环畅通的工业无人机产业链体系,产业规模力争达到100亿元,培育50亿级链主企业1家、10亿级骨干企业2家,本地配套率达40%。
据介绍,成都高新区工业无人机采取“一体两翼”的产业发展布局,高新南区为研发创新集聚区,高新西区为整机生产智造、验证中心,未来科技城为整机制造拓展发展空间和零部件生产制造基地,高新全域为场景应用试验区。
为加快实施工业无人机产业三年行动计划,成都高新区谋划了系列重点任务,将聚焦招大引强,加快完善产业链条;加大自主创新,全面提升智造能力;推动成果转化,抢占技术优势赛道;建强平台载体,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资本整合,强化金融支撑体系;着力人才引培,打造智力引擎;打造产业品牌,鼓励企业走出国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