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女校长杜丛英:从城中村薄弱校走向优质的办学密码教学学校教师

从24个班到34个班,短短5年里,深圳市福田区下沙小学的学生数翻了2.5倍,从无人知晓的城中村薄弱校,一跃成为了福田区教育领域的后起之秀。

这些变化,源于校长杜丛英的到来。眼前这位短发、戴着眼镜的校长,温雅而从容,一谈到师生和具体的教育问题,她的思维又总是异常敏捷。

下沙小学校门

2016年3月,在深圳市福南小学当过十余年副校长的杜丛英,被派到下沙小学担任校长。这是一所城中村薄弱校,学生流动大,非深圳户籍学生占学生总数的90%,的士司机和小商贩的子弟多,学生学习基础差,家庭教育薄弱。

几年内,一项项荣誉的取得见证了这所面向大海、四季花开的学校蜕变式的发展——学校先后被评为深圳市先进单位、深圳市最具未来特色学校、全国活力校园100强、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国湿地学校、广东省信息化中心学校等。

而最大的变化,还是学校师生们。行走在校园里,孩子们眼中星光闪烁,热情地向来客打招呼,蓬勃朝气迎面扑来;教师们只要站上讲台,个个专注而自信;校园里处处传递着温情,洋溢着阳光而催人奋进的气息。

变化的秘诀在哪里?今天的“中国故事”带您一起走近杜丛英,找寻支撑城中村薄弱校走向优质的办学密码。

为追寻教育理想,“湘妹子”走出大山

出生在湖南张家界的杜丛英,有着“湘妹子”的爽朗。她的履历很简单,1991年从师范院校毕业后回乡任教,在乡村学校当过两年数学教师。

当老师,是杜丛英十几岁时就有的梦想。如愿走上工作岗位后,怀着对教师岗位的满腔热忱,她把大部分的时间都扑在工作上,钻研教学,学着和学生相处,她心里蕴藏着一个梦想:要成为一位学生喜欢、同行认可、社会称赞的好老师。

杜丛英骨子里又是不“安分”的,她身上有着一股闯劲儿。在家乡任教,日子平静如水,静下心来的时候,她常常对着学校背后的大山出神儿:外面的教育是什么样子的?她还想去实现更大的教育抱负。

一个偶然的机会,杜丛英看到了一则深圳招教师的招聘启事,正是这则启事改变了她的一生。当时,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实验田,发展已经进入第二个十年,充满了机遇。在大山里长大的她,带着满腔热情和憧憬,决定走出去闯一闯,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1993年,23岁的杜丛英单枪匹马来到深圳,在刚刚创办不久的深圳福田区福南小学,开启了她的“深漂”之旅。在这一更广开阔的教育舞台上,她一“漂”就是28年。“我当时带着自己的教育梦想过来,拼命想把工作做好。”回想起刚刚到深圳的日子,杜丛英还记得当初的那份坚定。

当时,在深圳市福田区福南小学,一般是语文老师做班主任。教数学的杜丛英,不仅带了两个班的数学课,还担任了其中一个班的班主任。她说,正是班主任的工作,给了她独特的研究学生的视角,让她得以在专业发展、班级管理等方面不断钻研、进步。

“湘妹子”杜丛英

“只有当学生喜欢学校、喜欢校园生活时,他们的成长才是遵循教育规律、发自内心的自主成长。”如何使学生们喜欢学校?杜丛英给出的答案是,要让学生喜欢课堂、教师享受课堂。

杜丛英是追求课堂创新的,“中规中矩”“四平八稳”从来不是她的风格。她常常思考,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进行课堂提问,有哪些巧妙的做题技巧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点。在教学方式上,她联系生活实际,寻找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引导学生体会数学的魅力。

在课堂上狠下功夫,在班主任工作中尽职尽责,杜丛英所带的班,经常名列前茅。靠着这种肯钻研、爱创新、踏实能干的性格,她被提拔为该校教导主任。2005年,杜丛英任职福南小学副校长并全面主持课堂教学和改革工作。

引领课改,把课堂打造成育人主阵地

作为一所典型的城中村小学,福南小学紧邻人口稠密的福田村和华强北商业区,如何从城中村学校面临的各种问题中杀出重围?

杜丛英认为,课堂教学,是学校办学育人的主阵地。“城中村的孩子学习差异很大,当时有的班级是大班额,有五十多个孩子,我们就想到了小组合作学习,把孩子的内驱力和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从而带动整个课堂教学。”杜丛英说。

小组合作学习,该怎么学?当时很多教师已经习惯了传统的传授知识方式,“让小学生自主学习,这可能吗?”不少教师私下嘀咕。作为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杜丛英没有气馁,而是带着教师们去全国课改做得好的地方学习,回来后慢慢钻研。

小组热烈讨论

身为副校长,虽然行政等事务繁多,杜丛英却一直坚持带课,这也为她研究课改提供了一个试验田。她从自己带的四年级数学课开始,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以“教与学方式的转变”为抓手,重新定义学习,全面改革课堂。

在改革初期,为了打消教师们的后顾之忧,杜丛英在评价上下功夫,教师教材完不成没关系,学生成绩短暂下降也没关系,学校把评价放在一个更长的时间维度去考量,更多地去关注教师做了哪些对学生有意义、对课堂教学推动有作用的尝试。

结果令杜丛英欣慰。慢慢地,学生的学习习惯建立起来了,自信面貌呈现出来了,与此同时,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交流能力、自我管理能力都得到了提升,在各种水平测试中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教育在于唤醒和激励,事实证明,只要给学生们空间,他们的成长非常快,他们的学习能力也是非常强的。”杜丛英说。

在2009年到2013年期间,福南小学以“自主、高效、扎实、灵活”为价值取向,以“教学中心向学习中心转变”为核心,进行了扎实的课堂教学角色研究、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提炼出了课堂教学的福南模式,并在全校各学科进行普及推广,学校称此变革为“新方式·新课堂”改革。

在杜丛英的带领下,福南小学“自主课堂”教学改革探索和研究越来越深入,并在福田区乃至深圳市、珠三角产生一定的影响。2013年她带领的团队荣获福田区“课改特色团队”的称号,福南小学也荣获深圳市课改先进学校。学校每年承担区、市多次课改现场交流会,对福田区的课改起到一定的引领和推动作用。2015年学校加入“全国自主教育联盟”,从而形成具有专业高度的课堂研究共同体,福南小学翻开了“自主教育的2.0”新篇章。

借力联盟校,助推薄弱校走向优质

2016年3月,杜丛英调至福田区下沙小学当校长,摆在她面前的又是一所城中村薄弱校。

当时的下沙小学,学校生源不好,教学质量垫底。早上去学校,杜丛英会提前从家出发,把车开慢一点或者停在学校门前的福荣路上,她看到学校周边的一些孩子舍近求远,去周围教学质量更好的学校读书。她心想:这些孩子如果能就近入学,就能够在家多睡一会儿,家长也不用送了,那该多好!

杜丛英上任后召开第一次教师大会,从主席台上向下望去,教师们个个眼神黯淡,神色倦怠。“教师在生源和教学上没有成就感,渐渐地就有了职业倦怠。”这种漠然、缺乏信心的状态让她心痛,她在心里暗下决心:下沙小学,一定得变!

如何变?作为教学的内行,杜丛英首先深入课堂,先把教师们的课听了一轮,熟悉了每位教师的教学能力、专业素养乃至性格习惯,然后她又查看了学校上学期的学业质量报告,从而下了诊断结果——变化还是应该从课堂教学抓起。

一个薄弱学校想靠内部自发的力量来提升课堂教学,可能还不行,杜丛英想到了附近学校。“当时,上沙小学和新沙小学在教学质量上都比我们好,那么,我们就借助外力,因地制宜,就把这‘三沙’拉起来搞活动,就叫作‘三沙联盟’。”杜丛英说。

活力满满的孩子们

每年3月份,三个学校聚在一起,进行教学展示等教研活动,通过联盟推动教学改革。教师们在教学上慢慢有自信了。杜丛英觉得,只和同片区、同级的学校交流还不行,她积极联系斡旋,加大和深圳实验学校、深圳小学等区外名校的交流力度,让名校名师来带动教师,提升教学质量。

以三沙联盟为雏形,2017年2月,福田区教育局携手中国教育科学院,用共同体模式整合包括下沙小学在内的18所城中村学校,成立全国首个城中村品牌学校创建联盟。对杜丛英而言,这一做法犹如久旱逢甘霖,与她的办学思路不谋而合。

联盟学校定期开展办学思路、管理方略等专题研讨活动,开展校际间“名师互动”活动,共同组织开展观摩课、学术论坛、教学沙龙和课题研究等活动。借助品牌学校联盟,下沙小学还与优质校福田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第一小学结成了对子,进一步发挥名校和名师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对联盟校骨干教师、中青年教师,尤其是尚处于教育教学起步阶段的新入职教师,予以重点关注、发掘培养,创新推动下沙小学提质升级。

因地制宜,构建“红树林”课程体系

杜丛英认为,做校长一定要研究自己的学校,要找准学校定位。下沙小学处于深圳湾畔,毗邻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在这所拥有1500余名学生的学校里,有80%学生来自外来务工人员家庭,他们的父辈是深圳这座美丽城市的建设者,这些孩子就像深圳湾畔的一棵棵红树,坚韧不拔、吃苦耐劳、适应性强。

看着来自五湖四海的童颜,杜丛英不禁思考:如何基于学校实际情况,发挥现有优势,进一步提升办学质量,为更多城中村学校提质升级探索出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课程体系?日夜摸索和思考中,“红树林课程体系”渐渐有了雏形。

在下沙小学门口的理念石上,“让每个生命蓬勃向上”的大字格外惹眼,杜丛英说,学校正是基于这一理念来设计“红树林课程体系”的。

创新,首先从体系建设上切入。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下沙小学提出了“三化三重构”的构建策略。“三化”是指国家课程校本化,地方课程个性化与校本课程特色化。“三重构”则是要求重构学习形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引导自主学习、主动探究;重构学习资源,学科课程+;重构学习场景,AI赋能,构建跨学科、无边界学习场景,让学生跟有价值的信息源建立广泛的连接。

在“三化三重构”构建策略的指导下,一套完善的红树林课程体系应运而生。正如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一样,杜丛英说,这套体系也有着自己的“根”“干”“枝”和“叶”。

传统文化课、安全体验课、阳光体育课、心理健康课等呵护生命的“根”课程旨在培育学生健康的心理和身体,让孩子们身心健康,焕发生命活力。

一个完善的课程体系离不开强大的基础课程建设。为此,下沙小学将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地方课程的个性化实施、养成教育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和体育健康课程作为红树林课程体系的基础和主干,以保证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

杜丛英和学生在一起

为了培养孩子们各具特色的个性,下沙小学还在体育、艺术、科技等五大领域开发了四十多门校本课程。“这些课程是红树林课程体系中最为夺目的部分,它们让这棵大树‘枝繁叶茂’,也充分彰显了下沙孩子生机勃勃的天性。”杜丛英说。

如今,每个周三下午都是下沙小学孩子们的“欢乐时光”。学生们都会穿着彰显个性的服装,走进自己喜欢的校本课堂里学习。

激发成就感,给教师搭建成长平台

如今,在下沙学校,共有六位教师被评为深圳市优秀教师,一位福田优秀园丁,两位福田最美教师;教师有二十多人在国家省市报刊发表文章,两位老师出了个人专著,另外两位教师揽获了福田区教学技能大赛特等奖、深圳市一等奖、广东省二等奖等荣誉。

在她看来,一所学校的发展力源于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教育是激励和唤醒,对教师而言同样如此。

校长老师共齐心

杜丛英不仅深入课堂,关注教师的教学常规、课堂组织能力和师生关系,她还花大量时间,从做好教师的思想工作入手,和教师一对一促膝聊天。聊教学,聊读书,聊社会,聊人生,聊教师某个值得反思的案例,聊教师最需要校长帮助的困难……慢慢地,教师们的精神状态变了,一些思想懈怠的教师卸下了麻木,重新找回了对工作的热情。

“我们的教师不能做井底之蛙。”杜丛英还经常带着教师们赴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的知名学校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习培训,聘请知名专家走进课堂,制定教师队伍培训及行动计划。

教师许立幽默的讲课风格,让孩子爱上了她的课。她说:“学校不仅把老师派出去学,还请专家进校园讲课,大大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对我们的专业提升帮助很大。”

杜丛英说,作为校长,要把教师拼命往前推,点燃教师的热情,给他们更多展示的平台和更自由的空间,把每一位教师的长处发挥到极致。

对此,特级教师姚莉颇为感慨。作为年轻教师,姚莉有闯劲儿,有想法,肯钻研,杜丛英则放手让她去尝试、探索。读书月、综合实践、36个校本课程,无一不倾注了姚莉的心血。“在下沙小学,校领导给了我很宽松的环境,我在这儿干得很舒心,也充满了成就感。”如今,姚莉已经成长为学校的副校长。

生源多了,教师的编制也增加了,最近几年,随着四五十位年轻教师的加入,下沙小学的师资队伍也日益年轻化。

欧阳美娴是北京师范大学的研究生,刚到下沙任教时,杜丛英第一时间走进她的课堂听课,并在教学风格和专业发展方向上为她指路。欧阳美娴还加入了学校的“青蓝工程”,成为了姚莉老师的徒弟,得到了姚莉的悉心传教。同时,学校给了她很多说课、晒课比赛的机会,让她得以迅速成长。

三方联动,把足球“踢”进课堂

作为校长,杜丛英始终觉得,好的身体素质是在为孩子一生的发展奠基。因此,在办学实践中,她把体育的地位看得尤为重要。

杜丛英分析,下沙小学所在的下沙村是著名的全国文明村,该社区也是一个热爱体育运动的社区,有着悠久的足球运动传统;社区中心广场建有两个足球场,可以免费提供给下沙学生训练使用;至于学生素质,下沙小学的孩子普遍能吃苦;学校体育课的组长张刚恰好是足球专业的。天时地利人和,足球成为下沙小学发展体育的突破口。

“小学校园足球的重点在于培养孩子对足球的热爱,通过足球训练和必要的比赛来激发孩子勇敢顽强、团结协作的品格。”杜丛英说。

孩子们在绿茵场上驰骋

如今,在下沙小学,班班有足球队,而且规定必须有女队员。学校已经形成以学校为主体,家庭和社区积极参与协助的校园足球推动形式。

学校实施课堂打基础、训练强技能、竞赛激兴趣的多层次足球训练模式。“把足球踢进课堂”是下沙小学对体育课堂教学一项重要改革。学校1至6年级学生,每班每周一节足球课。学校还创新组建了由班级队、年级队和校队构成的“宝塔形”足球队,全校参加足球运动训练的学生比例高达49.7%。

同时,以赛带练,学校组织“校长杯”“班级单循环赛”等各类校级足球赛,积极参与“精英杯赛”“佛山无影脚杯全国赛”等市足协举办的各种比赛,在竞赛中激发学生对足球的兴趣。

令杜丛英意外的是,学生家长的参与率也非常高。据调查,下沙小学97.5%的家长支持孩子参加足球运动,他们利用节假日,全程陪同孩子参加竞赛与训练。家长还自发建起网络平台,发布赛事信息,展示学生、教师和家长比赛的照片、感想、绘画作品等。

好哥们儿

足球教育的发展增强了学生的体质,从校医室统计的数据看,近年学生感冒人数逐年下降,肥胖学生数量越来越少。不仅如此,杜丛英还大力打造校园足球文化,形成了以足球为核心的多学科融合课程——

音乐老师把音乐与体操进行融合,编排了创意足球操;美术老师在校长杯赛季时,组织学生设计班级队旗、LOGO、手抄报等比赛活动;科技节创意制作季,孩子们用鸡蛋壳制成足球比赛场景,用软陶制作了大力神杯……

2019年,下沙小学喜获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优秀特色学校,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亲临下沙小学调研校园足球活动。该校被誉为“深圳小梅西”的学生欧阳嘉鑫,2018年代表中国出征世界少年足球杯赛,2020年8月参加科勒杯足球赛获深圳区冠军。

面向未来,STEM教育促进“科教融合”新生态

“杜校长总是站在很高的高度去办学,想得很长远,眼界比别人都要广。同时,敢想敢拼,总是能将各种不可能变为可能。”姚莉评价道。

面向未来的教育,应该是什么样的,这也是杜丛英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在杜丛英看来,未来的教育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需要全面变革教育的形态与流程,全方位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和认知的需要。

于是,在杜丛英的带领下,学校充分利用红树林这一区域资源,基于“环保、生态、科技”的理念,打造红树林STEM教育特色,从红树林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出发,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等城中村孩子原本比较薄弱的学科有机融合,培养他们解决问题与创造发明的能力。

“我们依托红树林湿地,让孩子们走出课堂,去发现一些现实的问题,比如水质的保护、湿地的保护、鸟类的保护等,然后再引导他们做一些跨学科的项目式的研究,将人工智能和信息化深度融入其中。”杜丛英介绍,红树林STEM课程由四部分组成:培养编程思维为主的互动植物模型课程,探索AI科技的鸟类模型制作课程,以数据分析和可视化为主的湿地生态圈设计课程,以及与物联网相结合的水资源保护课程。

比如,在《VR揭秘红树林》一课中,老师带学生一起揭开红树林神秘的面纱,把VR与PAD巧妙结合,通过真实的三维空间引领学生探秘红树林中生物的有关问题,鼓励学生把学到的科学、数学以及其它学科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更好地培养孩子的创新与实践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做准备。

成效令人欣喜,学生们利用电脑编程、协作“智”造了“智慧花园”——自主调节浇水量,自动为游客介绍花草,学生还设计了能感应行人路过的节能炫彩路灯。其中红树林噪音自动警报器在全国展示会上荣获国家级二等奖,学校无人机代表队在深圳市无人机比赛中获得一等奖第一名。学校申报的课题《下沙小学红树林STEAM课程研究》被确定为广东省重点科研课题,学校成为STEM教育和广东省信息技术教育中心学校。

在杜丛英的带领下,从2017年开始,全校教师均用平板进行教学,实现了教学过程的动态评价、课内外跨平台立体化互动交流。2018年1月,学校在福田区面向全国举办的“课堂革命 福田表达”展示活动上,面向全国展示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智慧课堂获得巨大成功。

杜丛英与孩子们一同参加活动

30年的教育生涯里,杜丛英不断探索,带领一所又一所城中村薄弱校走向优质。问及办学秘诀,杜丛英说,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热爱教育的赤诚的心,要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真正为孩子的未来发展考虑,看到每位师生身上闪耀的光芒。

“我爱下沙小学”

“我任教20多年的福南小学是一所城中村学校,巧合的是,接手的下沙小学也是一所城中村校。外来务工人员是一群来深的追梦者,他们更渴望子女受到良好的教育。对我而言,更该以‘未来学校’路径赋能城中村校,用最具人文关怀的教育故事,实现这所城市最让人振奋的口号——‘来了就是深圳人!’”杜丛英的身上闪着自信的光彩。

30年来,杜丛英的教育初心始终不曾改变。这位富有教育情怀、心中时刻装着师生的教育实干家正大步走在教育探索和创新的路上,她信念坚定,步履不停,她心中的“让每一个生命都蓬勃向上”的教育目标也正在成为现实。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一行来校调研交流11月1日上午,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主任孙龙林一行3人来校调研交流,座谈会在学校尚学楼附楼310A无人机产业学院会议室顺利举行。无人机产业学院院长何先定、副院长王思源、教研室主任刘明鑫参会。会议由何先定主持。 会上,何先定对孙龙林一行的来访交流表示欢迎,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发展历程和无人机产业jvzquC41yy}/eju0gf{/ew4zyy5jpot132721>;3434ivv
1.学校简介今年学校有两个第一批录取专业,除计算机应用(中本贯通)外,还有无人机操控与维护,最低录取分为507和502,分别位列深圳中职学校录取分数线排名的第二名和第三名。同时,高一新生唐海洋以563的最高分被我校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录取,这一分数已经达到了深圳“十大”普通高中的录取分数线,有力印证了二职的办学jvzquC41yy}/uƒugf0ipo8utqhomg8xejqum1rsfgz4ivvq
2.聚焦无人机专业建设——我校委派李健雄老师赴深圳开展教材建设为推进我校智能制造与汽车学院无人机专业建设,扎实做好中高职贯通培养相关准备工作,2025年8月8日至11日,我校委派李健雄老师前往深圳,参加教材建设学习与调研的学习调研活动。 8月9日参加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主办的“中高职贯通培养无人机相关专业课程与教材建设会议”。此次会议紧扣教材建设核心议题,与我校拟建设无人机jvzquC41kg4h|qxxe0kew7hp1ktgq86228553>60jvs
3.无人机应用技术深圳市携创高级技工学校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面向无人机制造、无人机装配调试及故障检修、嵌入式系统开发及无人机航拍、测绘、巡检救援等,致力于打造无人机专业人才培养摇篮,培养高素质综合型高技能人才。 携创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与校企合作企业共同打造多功能专业实训室及飞行场地,满足航空理论授课、无人机模拟器实训、jvzquC41yy}/zloz2:4dqv4rtqlfu|nqp1}vtnslk{ooi‚tpilotj~4
4.深圳市无人机培训学校费用地址电话深圳无人机培训收费根据所报读的班级不同,价格从5000-20000元不等,详情请咨询客服。无人机应用领域日益广泛,产业发展也持续提速,不断刷新着市场对无人机人才的需求,很多生产和装备使用无人机单位的操控人才十分紧缺。据行业统计,我国今年需要的无人机操作维护人员可达上百万。而如今无人机人力资源供不应求,具备jvzquC41o0wjpzg58;/exr1pg}0;A:4644ivvq
5.博伦职校发布2021年招生计划职校深圳市广东省到目前为止,全市唯一一位来自职业学校的年度教师正是博伦打造,同时学校也是深圳市唯一一所培养了两名全国班主任技能大赛一等奖的中职学校。名师引领,专业成长,学生成长,家长成就。 3、一流的办学条件 博伦职校校址位于深圳市南山区南博二路28号,占地达8.30万平方米,拥有71个教学班,配备65间功能室,可满足1800人住宿,jvzq<84m0uooc7hqo0io1jwvkerfa:=;72?7;95a92l5g;9624613=nl60nuou
6.深圳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航空装备类无人机操控与维护 物流类物流服务与管理 餐饮类中餐烹饪 西餐烹饪 语言类商务英语 公共事业类社区公共事务管理 财务会计类会计事务 更多 深圳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推荐专业 1.汽车服务与营销 专业基础课程:汽车文化、汽车机械基础、汽车电工电子基础、汽车结构与原理。专业核心课程:汽车使用与维护、汽车商务礼仪、汽车销售实务、jvzquC41yy}/|qnlkcu/ew4uejupn8}zim547<<
7.学校介绍在2023年8月于重庆举办的第七届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学校重视体育课程建设,在中小学二部开展游泳、曲棍球、攀岩、射箭、武术、围棋等特色体育课程,成果突出,在广东省第十六届运动会竞技体育组游泳比赛,我校九(10)班朱昕跃、七(5)班顾轩慈、七(4)班林子涵、七(12)班唐可馨代表深圳参加比赛,不jvzquC41uz~y0|hvgjv0ls1zzmla<>71z~kuh8;81813@571v813@5748e77=:60jz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