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感到幸福?“幸福教育”是什么?
“幸福其实很简单。幸福,是自律的幸福,是可选择的幸福。个性学习推动生命成长,自我评价焕发生命潜能,‘看见’学生、教育才会发生!”深圳市福田区下沙小学校长杜丛英如是对记者说。
位于深圳湾畔红树林旁的下沙小学,是一所全日制六年制公办学校,迄今有87年办学历史。近年来,下沙小学从一个城市薄弱校蜕变为优质品牌学校,并在2023年9月首次“福田教育幸福感指数”测评中拿到高分,成为备受瞩目的“幸福学校”。
2023年起,福田率先探索“生命价值观教育体系”,将“福田教育幸福感指数”作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用好幸福指数,以测评数据作为重要参考,让每个孩子、每个家庭,从高质量的教育中感受幸福、收获幸福。
近日,本报记者走进下沙小学,探寻“幸福学校”里的“幸福教育密码”。
“让每个生命蓬勃向上”
下沙小学,全校学生超过1600人,50%是外来人员子女,其家庭背景相差悬殊。九年前,杜丛英出任校长时,下沙小学被认为是城中村学校,是福田区薄弱校之一。
到任后,杜丛英以“让每个生命蓬勃向上”为办学理念,确立了“向下扎根,向阳生长”的教研文化,以“学科+”课程集群开始打造“红树林课程体系”,探索课程实施、评价路径,助力学校整体提质升级。
“我关注每一个生命成长的状态。生命应该是蓬勃向上,幸福生长的姿态。九年来,我们学校的教育一直在坚持这个理念,再加上一个‘爱’字,然后就有了如今幸福蜕变的模样”杜丛英说。
校园足球的突破
如何转变,怎样突破?最开始,其实困难挺大的,最难的是观念的转变。杜丛英决定从一个小的切口开始,一步一步逐个解决。她觉得,首要还是要从课程去改变,从学校的优势资源里挖掘潜力。经过了解,学校周边的下沙村,虽然是城中村,但村里有两块标准的足球场。杜丛英就跟下沙村谈,希望村里能把足球场给到学校使用,好推广校园足球。接着,她开始在学校里找合适的足球教练,发现一位体育老师的足球踢得不错。借用好校园周边资源,挖掘了“宝藏老师”,三年左右时间,下沙小学的足球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迅速发展起来。“现在只要讲小学的校园足球,深圳全市一定会想到下沙小学。当年学校的首位足球教练老师也被借调到区局,在整个福田区推广校园足球。”杜丛英有些自豪地说道,全校课程改革的局面也就此打开。
锤炼教师队伍
打造“红树林课程体系”
接下来,下沙小学开始引进年轻老师,花大力气做青年教师的培养,组成“青年教师共同体”,成立“教师工作室”,每一年举办教师基本功大赛,请专家驻校指导等,下大力气提高教师队伍对课堂教学的把控能力,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探究性以及延伸性。同时,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开始打造“红树林课程体系”,记录孩子们的成长轨迹,为孩子们的成长作“立体的画像”。
下沙小学以毗邻的生命力顽强的红树为具象构建课程体系,提出培养“善适应、懂合作、能创新”的红树少年。“红树林课程体系”包括彰显生命课程的校本课程,这是课程体系的枝和叶;而滋养生命课程是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是课程体系的根和干。其中,彰显生命课程从艺术与审美、体育与健康、科技与创意、思维与创新、劳动与生活五个方面开发出46门校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在具体实施上,“红树林课程体系”挖掘课堂的质量与效率,全力打造“趣•探•延”智学课堂。与此同时,通过“系统追踪、数据画像”,红树林综合评价体系分别生成学生综合素质、班级表现、学校统筹三个层面的数据画像,可得到每周学生的学分排名、进步排名以及获取红树币总量,得到周成长态势及需要改进的方面。
有趣的设计驱动孩子自我成长的力量
据杜丛英介绍,开学的时候,班主任会让学生们在红树林评价体系里设置每个人的学期目标,而目标实现后可以奖励“红树币”。有些孩子喜欢阅读,他的目标可能是这学期准备读多少本书?有些孩子总完不成作业,那他的目标有可能就是这学期不欠作业。无论哪种目标,孩子们都可以自我评价给目标赋予理想的分值,达到一定的分值就可以去兑奖,比如兑换烘焙课、种植课等,还可以兑换免写作业卡。“这种设置想让大家知道,无论哪种目标,对孩子们来说都同样重要。希望通过一些有趣的设计驱动孩子们自我成长的力量。这个过程中,学校会从管理、教育、教学多方面给予孩子们支持。看着孩子们努力完成目标,评价系统里小红树慢慢长大,这就是一种蓬勃向上的力量呀。而孩子们获得支持,自我认可后,迸发出无限的活力”。
在德育管理上,下沙小学强调自主管理,贯穿在校园生活的细节中,让孩子们感受“我生命的成长靠我自己”,这种由内而发的信念是有力量的。
课程的明显改革,还有每周三下午设置的“自主选课”。每周三下午,孩子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上的课,选课走班。这个下午,孩子们不用穿校服,可以穿自己喜欢的衣服,当天也没有作业。“孩子们喜欢哪些课,我们就开哪些课,烘焙类、球类、艺术课等这些被孩子们秒抢的课程,我们会根据需要下学期再调整、再增加。孩子们都很开心,一写作文,或者毕业后再回到下沙小学谈起的都是‘最怀念周三的下午’。这样,孩子们在学校是真的有幸福感,有成就感。”杜丛英说。
“幸福其实很简单”
2023年9月,福田区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对全区113所五年级、九年级学生及家长、教师和校长进行了第一轮“福田教育幸福感指数”测评。测评结果显示“福田区五年级、九年级学生的幸福感表现总体接近良好”。在这次测评中,下沙小学多项指标都拿到了高分。而研究发现,充足睡眠、规律早餐、每天锻炼、每天阅读、关注生活五项“基本保障”对小学生、初中生同样适用,且每多达标1项,幸福感较高的学生比例上升10%,成绩上升5分。
打造“趣•探•延”智学课堂
“早餐、睡眠,这两块学校能够主导的不太多,主要在家庭。但下沙小学做到了尽量减少孩子回家写的作业,严格实行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倡导家长让孩子们在家多阅读,早点休息。因为课外时间充裕,鼓励阅读,现在学校有五年级的孩子通过课后自主阅读,把初二初三的化学课程都自学完了。
借助信息技术,下沙小学将一些新技术的交互系统引入班级。每个孩子有一个手机大小的交互系统,老师上课提问时,孩子们将举手换成了用交互系统抢答问题,显示屏即时显示,信息同步记录。没抢答的孩子,其位置显示是灰色或者空白,一目了然;老师还可以一键进行随机选择,“咚”一声被选中的学习小组就要派代表答题。这样,用较有趣的一种方式慢慢培养孩子们在课堂上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重要的还有交互系统收集的数据,通过数据分析,老师可以对不同孩子进行针对性的、较精准的辅导。
而在“关注生活”方面,下沙小学有“1314校家社共育模式”,引导家长用正面管教的理念跟孩子做好沟通,引导老师在班级管理时用爱心、耐心做好与“问题家庭”家长和孩子的沟通,老师、家长、孩子都成长起来,整个学校的生态就非常好。
“让每一个孩子都被看见”
2021年,福田区学校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数据显示,下沙小学的学生综合素养与2016年相比有明显提升,学生学习成绩、学习兴趣、学习目标、吃苦精神、适应情况、健康状况、人际关系、社会责任普遍高于福田区平均水平;2022年,下沙小学学生欧阳嘉鑫被选为国家级少年足球队员;2023年5月,下沙小学学生无人机比赛荣获广东省一等奖。
2019-2023年间,下沙小学有5位老师开发的课程获福田区优秀特色课程。
2021年,下沙小学获评深圳市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双区”实验校;2023年下沙小学获评深圳市未来教育基地学校,福田区课程改革领航学校。
杜丛英说:“孩子们在学校,在课堂上的时间是最多的。一定要尽量‘让每一个孩子都被看见’,都有展示的机会;让老师们体会到当老师的成就感与幸福感。老师们的幸福指数提高了,老师们带着的孩子们也会很开心和幸福。”她告诉记者,当学校默默为孩子们做出一些事情时,孩子们给你的回馈是丰厚又有一些意想不到的。“记得有一次开六年级毕业班家长会,有个班级孩子给我颁了一个奖,叫作‘宇宙最佳校长奖’,奖状的背面是一个大大的红色爱心,上面有班级所有人的签名。我觉得这个奖状分量挺重的,把我感动得不行。看孩子们开心,我也很有成就感,我还发了朋友圈。所以,不要看孩子们年龄小,他们是特别温暖的。学校怎么对学生,他们会加倍地还给你。我觉得,这就是教育的意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