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定向能、重要电子战及电磁导轨炮武器发展综述
4)“高能激光对抗反舰巡航导弹项目”(HELCAP)
美海军发起的“高能激光对抗反舰巡航导弹项目”,用于评估、开发、试验及演示验证对抗反舰巡航导弹所需的激光武器系统,系统原型激光束可达300千瓦以上。根据2020年2月美国防部发布的海军2021财年预算要求文件,2020财年,美军将研发自动激光武器控制系统,并启动对抗反舰巡航导弹激光武器系统试验设备及场地建设计划,预算为675万美元;2021财年,将完成“高能激光对抗反舰巡航导弹项目”原型主要部件的制造和集成,预算为3801万元。
5)“机动近程防空系统”(M-SHORAD)
美陆军的“机动近程防空系统”原型,是一种可集成到“斯崔克”(Stryker)轮式装甲车上的50千瓦级激光器,可为前线部队抵御无人机、旋翼机、火箭弹、火炮、迫击炮等空中威胁。该武器系统开发团队包括:主承包商科尔德技术公司(Kord Technologies),“斯崔克”制造商通用动力公司,激光武器系统供应商是诺格公司和雷神公司,目标截获与跟踪系统供应商是美国应用技术联合公司(ATA),电源和热管理系统供应商是岩石研究公司(Rocky Research)。2020年6月,美陆军快速能力与关键技术办公室(RCCTO)授予美国应用技术联合公司合同,对首批目标截获与跟踪系统进行升级,以提供更精确的目标指向能力。目前,两套“机动近程防空系统”原型正在阿拉巴马州亨茨维尔进行集成,两辆“斯崔克”分别配装诺格公司和雷神公司开发的激光武器系统。美陆军计划于2021年春季,对两套原型进行射击试验,以选择一家公司的激光武器系统进行下一步原型生产;并于2022年完成四套“机动近程防空系统”的作战部署。这说明“机动近程防空系统”激光技术已临近成熟。
6)“高能激光武器系统”(HELWS)
“高能激光武器系统”是由美国雷神公司研制的小型低能耗激光武器。该武器系统占地约2.79平方米,可安装在“北极星”(Polaris MRZR)全地形车上,配装光电/红外传感器套件,该套件在探测、识别、跟踪无人机的同时,还可用作光束导向器。“高能激光武器系统” 利用常规220伏电源充一次电,即可维持4小时情报、监视与侦察能力,以及20~30次激光射击。雷神公司在2019年美国陆军机动射击实验中,对“高能激光武器系统”进行了演示验证,该系统很可能已经摆脱静止条件下射击的限制,具备机动射击能力。2020年,雷神公司向美国空军交付了第二套“高能激光武器系统”。第二套武器系统在第一套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包括提高系统坚固性、加装瞄准精度更高的光束导向器以及配备功率更强的动力系统。该武器系统现已通过美军定向能武器初始作战审核和批准程序,美空军计划将其部署到海外基地,用于作战训练、实验测试与评估。
7)“紧凑型激光武器系统”(CLaWS)
8)“自卫高能激光演示样机”(SHiELD)
“自卫高能激光演示样机”是由美空军研究实验室主导研制的一种机载武器系统,该武器可为战斗机提供对抗敌机或地面防空系统发射导弹的手段。“自卫高能激光演示样机”分为三个子系统,洛马公司正负责开发 “下一代紧凑型环境”(LANCE)高能激光器,可以对敌方目标进行射击以使其失效;诺格公司负责航空效果转塔研究(STRAFE),该系统是将激光引导到目标上的光束控制系统;波音公司负责激光吊舱研究与开发(LPRD),该吊舱将把激光束附接到飞机上并提供电源和冷却。2020年,洛马公司计划通过与美空军研究实验室联合研发项目、开发可批生产、尺寸重量功率小、造价低的战术级光束指向器、新建定向能武器系统综合实验室、增加激光武器关键光学部件生产投资等举措,在2025年实现战斗机配装定向能武器系统的目标。该公司原计划在2021年前开发出的紧凑型机载激光器,由于技术问题推迟。
9)“低成本无人机锁定系统”(LOCUST)
2、其他国家
(1)以色列“无人机穹”激光反无人机系统(Drone Dome)
“无人机穹”激光反无人机系统由以色列拉斐尔先进防务系统公司研发,是一种“端到端”、快速响应的反无人机系统。可机动部署,由全向搜索雷达、无源射频传感器、光电/红外传感器、信号干扰器以及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与情报(C4I)系统组成。2020年,拉斐尔公司成功完成“无人机穹”激光反无人机系统的演示验证。演示过程中,“无人机穹”系统对目标无人机进行探测,粗略跟踪,精细跟踪,通过发射高能激光束烧毁无人机摄像机视景镜头或实施硬摧毁,成功拦截多架悬停或机动的无人机。
(2)法国“高能激光效应器”(HELLAS-P)
“高能激光效应器”是法国西莱斯(CILAS)公司开发的多功能激光武器系统,能使敌方无人机(尤其是微型无人机)、光电设备失能或毁瘫。该系统可利用固定平台或车辆架设,能与命令与控制(C2)系统或战斗管理系统(BMS)兼容。2020年,“高能激光效应器”在比斯卡罗斯开展的首次射击试验中,成功击中飞行状态下的无人机。
二、高功率微波武器
2020年,美国开展“战术高能作战响应器”(THOR)、“相位器”(Phaser)外场评估工作,以期尽快将技术转化为实战能力;俄罗斯无人机载高功率微波武器地面试验取得进展。
1、美国
(1)“战术高能作战响应器”(THOR)
(2)“相位器”(Phaser)
(3)“高功率联合电磁非动力学打击”(HIJENKS)系统
“高功率联合电磁非动力学打击”系统是由美海军研究办公室联合美空军研究实验室研发的空射高功率微波武器,很可能是早期“反电子高功率微波先进导弹”(CHAMP)项目的延续。根据2020年2月美国防部发布的海军2021财年预算要求文件, 2020财年,将对“高功率联合电磁非动力学打击”系统软件、任务规划、环境适应性进行分析,并启动平台集成工作。
2、其他国家
俄罗斯无人机载高功率微波武器。2020年,俄罗斯开展新型高功率微波武器样机地面试验,对空中目标的有效作用距离达到7~8千米,最远可达10千米。该武器仍面临体积大和瞄准精度不够高等问题,未来可能会围绕微波源轻小型化、强电磁兼容、波束跟瞄等方面开展研究。
三、先进压制式电子战武器
2020年,美海军“下一代干扰机”(NGJ)中波段吊舱完成了与EA-18G电子战飞机集成后的首飞试验,低波段吊舱正迈入工程和制造发展阶段;俄军“克拉苏哈”机动式电子战系统实战应用。
1、美海军“下一代干扰机”(NGJ)
“下一代干扰机”是美海军发起的干扰机吊舱研制项目,分为三个阶段(中波段、低波段、高波段)。2020年,雷神公司获授一份价值4.03亿美元的中波段干扰吊舱演示试验合同,该合同为2022年美海军实现 “下一代干扰机”中波段吊舱初始作战能力提供支持;8月7日,中波段吊舱完成了完全集成到EA-18G“咆哮着”电子战飞机的首飞;9月22日,波音公司获授一份价值2190.9659万美元的合同,为与EA-18G“咆哮着”电子战飞机集成的“下一代干扰机”提供测试和评估支持服务,预计2021年9月完成。2020年1月,诺格公司向美海军提交 “下一代干扰机”低波段吊舱方案,并在此后选择与CPI航空公司合作开展低波段吊舱结构研制及装配工作;7月前,美海军在空战环境试验和评估设备、天线和雷达散射截面测量设备中完成了低波段吊舱原型试验;7月13日,美澳签署 “下一代干扰机”低波段吊舱项目安排,以确保低波段吊舱的通用性;12月8日,美海军研究和开发助理部长詹姆斯?盖尔斯批准“下一代干扰机”低波段吊舱经进入工程和制造发展阶段,以进一步开展低波段吊舱的研发和试验,确保其满足美澳作战能力需求。
2、“克拉苏哈”(Krasukha)机动式电子战系统
四、电磁导轨炮
2020年,美海军继续开展“电磁导轨炮”(EMRG)研发工作,但部署时间仍不确定;欧洲四国联合开展电磁导轨炮研究。
电磁导轨炮概念(美海军《前沿杂志》图片,作者标注)
1、美海军“电磁导轨炮”(EMRG)
美海军的“电磁导轨炮”是一种高功率动能武器,通过电力推进方式发射高速精确制导弹药。根据2020年美国防部发布的海军2021财年预算要求文件及2021年美国国会研究服务局发布的《海军激光武器、电磁导轨炮、炮射制导弹丸项目报告》显示,2020财年,美海军将对“电磁导轨炮”子系统进行设计、制造和集成;对实验室中的导轨炮发射器材料进行全周期试验;对电磁导轨炮发射器原型进行设计、构建、试验和评估,以验证系统的技术可行性、性能、多重射击寿命及合适的射速。但目前尚不确定生产型“电磁导轨炮”装配海军舰船的具体时间。
2、欧洲电磁导轨炮研发项目
2020年,欧洲防务局启动电磁导轨炮研发项目。由法国圣路易斯法德研究所(ISL)联合法国圣路易斯法德研究所(ISL)、比利时冯·卡门流体力学研究所(VKI)、法国海军集团(NavalGroup)、Nexter系统公司、德国Diehl防务公司、法国Nexter Munitions公司、波兰Explomet爆炸焊接金属公司、意大利ICAR高密度电容制造商、法国Erdyn顾问公司组成“提升电磁导轨炮远程威力”(PILUM)联盟,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分析,确定电磁导轨炮工作原理的有效性,在未来几年内开发电磁导轨炮全尺寸演示机及应用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