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华强北的维修培训基地,仿佛进入了“无人机医院”。密密麻麻的待修无人机堆成小山,学员们正埋头给这些“空中精灵”做“心脏手术”。拧螺丝、测电路、换零件,每个人都全神贯注。负责人说,现在每天至少收到150台待修机器,培训班的1200平方米场地里座无虚席,三个月已经培训了150多人。
这股维修热潮背后,是低空经济的全面爆发。2025年以来,深圳的民用无人机产量同比猛增59%。就连特区成立45周年的灯光秀,都动用了1.2万架无人机在天幕作画。无人机早已不只是航拍玩具,送外卖、农田洒药、赛事跟拍,处处都有它们的身影。用得多,坏得也多,维修成了刚需。
“现在月收入稳定在3万左右。”退伍军人刘先生边说边熟练地更换着主板。他在培训班学成后,专攻消费级无人机维修,平均每天能修10台。主板维修一单收费500到1000元,生意好到要扩大工作室。从北京来的孟先生更是一学完就急着回内蒙古创业:“老家无人机喷洒农药需求大,就缺懂维修的。”
行业虽然火热,但想入行也得找对路子。企业招聘时特别看重两样:学习能力和技术底子。刚入行年薪一般在8到10万,但有经验的工程师能拿到20万以上。最抢手的是既会修又会飞的复合型人才,要是考下CAAC无人机执照,薪资还能再涨两三成。
“其实不用担心专业不对口。”培训老师介绍说,这个行业不光需要技术工,运营、管理岗位同样缺人。重要的是找准自己的优势,可以从政策导向、技术突破和市场需求这三个方向入手。维修师的发展路径也很广,可以成长为技术专家、培训讲师,甚至参与研发。
现在入行正当时。CAAC无人机执照和无人机装调工是两个不错的切入点。趁着行业缺口大,早点学手艺,就能在这片新蓝海里抢占先机。毕竟,当无人机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时,会修理它们的人,自然就成了香饽饽。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