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的物理我们都学过小孔成像
物体的光线通过一个小孔,会倒映到黑盒中后方的投影版上,然后就可以在投影版上看到图像的倒影了。
这个技术很好地被应用在了照片上。开始的科学家们想到,既然通过小孔成像能把影像投射到投影板上,那么我如果开发一种感光材料放在投影板上,感光材料通过光的影响,会发生化学变化,然后当光关闭的时候,刚才投射在感光材料上的影像(其实就是光)就有短暂的记忆功能,靠着这个记忆功能,就可以把影像还原成为照片,放在胶片或者存储介质上了。
于是想想上图的小黑盒是感光材料,小孔是感光材料,小孔的前面还需要放一块布来控制光的摄入,那就是快门。
上面的这张图就是单反相机的内部结构了。
先看下半部分,物象光线通过镜头反射到胶片或者感光耦合原件上。
感光元件之前有一个快门帘,这个快门帘的拉起和关闭的速度就叫做快门速度。显然,快门速度越慢,则影像的光在感光元件上停留的时间越长,则找出来的照片越亮。但是速度慢也有个问题,就是接受成像的时间变长,对于稍微移动的物体,或者相机不稳定的因素,那么在感光元件上的像就有可能由于记录过多的移动而产生模糊。在相机上有个快门速度比如1/125来表示这个属性。
感光元件,在历史上的胶片时期,这里的感光元件就是胶片或者胶卷,当一个胶片成像之后,就换下一个胶片记录影像。但是现在科技发达了,出现了数码相机,它的感光元件主要有两种:CCD(电荷耦合)和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导体)。CCD的成像质量优于CMOS,但是由于制作工艺复杂,成本高,所以现在市场上的相机主要还是CMOS的感光元件。感光元件对光的敏感程度也有一个属性来标志,ISO感光度。ISO感光度有几百到几千的数值,数值越大,说明对光越敏感,只要接受小量的光就可以有很清晰的影像了。那么很容易联想到,感光度和快门速度应该配合使用,当感光度高的时候,快门速度应该要快,这样照出来的影像才不会太亮。
好了,成像的原理就是这样,但是有个问题,照相的人如何在照相的时候怎么才能看到我要照的像是什么样子的呢?于是上图中反光镜,五棱镜和目镜就是起这个作用的。
反光镜静止的时候是呈45的角度,那么物象的光通过镜头进入到相机内部的时候,会被投射到上方的五棱镜中,五棱镜通过两次反射就将物象的光投射到目镜或者观景窗中。好了,我们可以计算下,首先镜头的小孔成像是将物象颠倒过来,后来的每个反射也会将物象颠倒一次,后面经过了三次反射,所以最终在观景窗中看到的物象是正面的。
反光镜的作用还在于控制照相。当平时未按下快门的时候,反光镜呈45度角,光无法进入到感光元件。当按下快门的时候,反光镜物理移动,向上旋转到平行位置,则光能直行进入到感光元件,此时就可以成像。但是这个时候由于反光镜无法反射物象到观景窗,则在光景窗看到的必然是一篇漆黑。这就是为什么按下快门的时候会一篇漆黑的原因。
镜头有几个名词需要理解清楚:景深,焦距,光圈
先理解下,为什么照出的照片有虚像和实像的区别?
物体的光线经过镜头的折射之后汇聚到感光器件上,但是有的光线并不是正好汇聚到感光器件上,而是汇聚在感光器件之前或者之后,在之前汇聚的折射后会反射虚像到感光器件上,在之后汇聚的也会出现虚像在感光器件上。只有正好在感光器件上汇聚的点才会呈现最清晰的图像。
但是我们肉眼看到的“清晰成像”是有个范围的,就是说从正好在感光上汇聚的点开始,周边的虚像点越来越多,在一定范围内是不会被肉眼发现的。这个不会被肉眼发现的范围就叫做景深。意思就是清晰的景象的范围。景深越大,代表清晰的范围越大,照片上虚化的范围就越小。反之,景深越小,清晰的范围越小,虚化范围越大。我们把导致虚化的光线叫做弥散斑。
在景物和镜头的距离不变的前提下,影响景深的因素有两个:焦距,光圈。
焦距是指镜头和感光器件之间的距离。
焦距越小,接受的弥散斑就越小,景深就变大。焦距越大,接受的弥散斑就大,景深就变小。但是我们这是在考虑景物和镜头距离不变的情况下的。我们可以反过来想,镜头的折射程度是一样的,焦距越小,它能对焦接受的景物距离就短,于是远距离的景物就无法拍摄清晰。焦距越大,可对焦范围就大,远距离的景物就可以拍摄清晰。于是就有出现了长焦等镜头。
那既然有弥散斑,我用个挡板挡住弥散斑不就可以让照片景深变大吗?对的,这挡板就是光圈。
在同样的焦距下,光圈小,则就能更好挡住外围的弥散斑,看景物就越清晰,景深大。反之,光圈大,则外围弥散光就越多,景物虚化的部分就更大,景深小。这里光圈大小是使用一个f值来进行衡量。光圈半径 = 焦距 / f值,比如50mm的焦距,f4的光圈大小,则光圈半径就是 50mm/4。所以我们平时说的光圈大小实际上是和光圈入光的半径呈反比的。
结合项目介绍光声成像常用的延迟求和算法,输出伪代码
?个人主页?:Eternity._??期待您的关注 ??@TOC?1. 引言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机器学习与成像技术的融合正引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智能视觉革命。随着大数据的蓬勃发展和计算能力的显著提升,机器学习不再仅仅是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它正逐步进入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特别是在成像技术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和价值。成像技术,作为人类感知世界的重要手段,一直以来都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从最初的简单
1. 介绍GANPaint Studio 是一种基于生成对抗网络(GAN)的图像编辑和生成工具。该工具通过利用 GAN 模型的能力,允许用户以交互方式修改图像内容,如添加或移除对象,改变纹理风格等。它在学术界和工业界都得到了广泛应用,为图像处理和生成提供了创新的解决方案。2. 应用使用场景图像修复:修复受损图像,例如去除水印、填补缺失区域。内容增强:基于已有图像增加新的元素,比如添加树木、建筑物等
【健康休闲】单反相机成像原理 简单说: 当你按下快门时,14 反光板就会起来,像就成在后面的底片CCD或者CMOS上。 【转载】 单反就是指单镜头反光,即SLR(Single Lens Reflex),这是当今最流行的取景系统,大多数35mm照相机都采用这种取景器。在这种系统中,反光镜和棱镜的独到设计使得摄影者可以从取景器中直接观察到通过镜头的影像。因此,可以准确地看见胶片即将“看见
Kinect有发射、捕捉、计算视觉重现的类似过程。严格说来,Kinect的“深度眼睛”是由一个红外投影机和红外摄像头组合而成的,投影和接收互为重叠,如图3-27所示。 可以说,Kinect的成功也在于其能廉价而有效地捕捉到深度图像。它能收集视野范围内的每一点,并形成一幅代表周围环境的景深图像。传感器以每秒30帧的速度生成景深图像流,实时3D地再现周围环境。
相机小孔成像原理推导。
人眼如何产生立体感觉呢,主要有一下5种特性
概述 PET: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 ECT :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 SPECT
X光成像简单原理。~~~~~~~~~~~~~~~~~~~~~~~~~~~~~~~~~~~~~~~~~
X光成像只包含了物体的二维信号,想要获取物体的3D信息,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测。那么为了从不同的角度获取物体的信息,工程师们就让整个X射线发射端与接收端围绕着人体转起来,CT机也就变成了甜甜圈的形状。获取了物体的多角度X射线的投影信息之后,我们需要去重建。重建就是一种算法,比较复杂,将来有需要考虑的时候可以学习。CT的参数kv120,ma48,0.8s是什么意思呀?先回答简单的:kv120是指12
三维成像原理
几何光学是光学设计的基础,要做好光学设计必须懂得一些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今天光电资讯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各种光学仪器成像原理内容,后面还有ZEMAX的学习视频,大家不要错过哦!
# 如何用Python操控尼康单反相机在摄影及图像处理的领域中,Python已经成为一项非常流行的编程语言。通过Python操控尼康单反相机,可以实现远程拍摄、调整相机设置等功能。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向你讲解如何使用Python与尼康单反相机进行交互的流程,并展示完整的代码示例。## 项目流程概述在开始之前,让我们先明确实现项目的步骤,下面是一个简化的流程表:| 步骤 | 描述
透镜成像规律总结规律1: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距小于物距,像比物小,物像异侧。应用:照相机、摄像机。规律2: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也在2倍焦距, 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物距等于像距,像与物大小相等,物像...
被摄景物反射出的光线通过照相镜头(摄景物镜)和控制曝光量的快门聚焦后,被摄景物在暗箱内的感光材料上形成潜像,经冲洗处理(即显影、定影)构成永久性的影像(百度百科)。传统胶片相机的感光材料为胶卷,现代数码相机的感光原件一般为CMOS传感器。它的尺寸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成像质量,所以是很多相机/手机厂商宣传的重点,比如坊间经常听到的“一英寸大底”,“底大一级压死人”等等。当一束与凸透镜的主轴平行的光穿过凸
相机成像原理与焦距概念针孔相机的本质就是初中学过的小孔成像,镜头是一个小孔,然后光线透过小孔被感光传感器所捕获。当然以前的相机是通过胶片来捕获光线。虽然各个时代的相机记录图像的技术不一样,但是不变的都是利用小孔成像这个原理来将外面的三维的大图像缩小到一个二维的小照片上。相信你不会对下面这个图陌生,比较初中物理书上必备这个。真实图像各个像素点的位置与照片里面的图像的位置对应关系是由下面这个红色的相似
数码相机的成像原理图数码相机的成像原理可以简单的概括为电荷耦合器件(CCD)接收光学镜头传递来的影像,经 模/数转换器(A/D)转换成数字信号后贮于存贮器中。数码相机的光学镜头与传统相机相同,将影像聚到感光器件上,即(光)电荷耦合器件(CCD) 。C CD替代了传统相机中的感光胶片的位置,其功能是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与电视摄像相同。CCD是半导体器件,是数码相机的核心,其内含器件的单元数量决定了
一、双眼成像原理二、3D电影成像原理 模拟人眼。用2个摄像机拍摄,模拟人的左眼和右眼 播放的时候2个投影仪分别同时播放左右摄像机拍摄到内容,观众带上3D眼镜,左眼只能看到左摄像机的内容(过滤右摄像机的内容),右眼只能看到右摄像机的内容(过滤左摄像机的内容),这样就产生了3D立体效果。 三、Cardboard成像原理。Cardboard是Google盒子,手机插上就可以看VR
一 。基本概念1、景深 从上图可以看出,草地上面看起来清晰的一段距离就是“景深”。原理上面可以从下图理解: 即理论上面只有处于镜头焦点距离的景物是清晰的,而在焦点前后,光线开始扩散。成像变得模糊,成像点形成一个扩大的圆:弥散圆(circle of confusion),而人眼的分辨能力有限,只有当弥散圆直径大到一定程度,我们才感觉到模糊,比如上图的草地看起来中间一段都是清晰的,这一段“看起来清晰”
快门是光圈倒数单反概念单反:单镜头反光照相机ccd/cmos:感光芯片 (光信号转电信号)aps-c: 24x16cm 1800万像素 初级光圈: Aperture (av:光圈优先),f是f-stop快门: Shutteriso:感光度五反:分级入门级:3000元中高级:6000-8000元专业:1万+-----尼康,佳能为主------------高级:哈苏,仙娜,一台价=一高级车入门
一.存储类介绍 C++ 存储类用于定义变量/函数的生命周期和可见性。它们说明了变量在程序中的存储位置以及如何被访问。下面列出 C++ 程序中可用的存储类: 1) auto (自动存储类) 在C++11之前,auto关键字用于声明自动存储期的局部变量。但是,在C++11中,auto的用法已经改变,现在 ...
重新定义“性价比”——成本可控不等于功能妥协 在IT预算日益精细化的今天,CIO和IT决策者们面临的核心挑战不再是“有没有工具可用”,而是“如何用合理的成本,获取最大化的业务价值”。高性价比绝非单纯追求最低价格,而是总拥有成本(TCO)、功能匹配度、长期风险与业务收益之间的最优平衡。本文 ...
30段极简Python代码:这些小技巧你都Get了么 Python 是机器学习最广泛采用的编程语言,它最重要的优势在于编程的易用性。如果读者对基本的 Python 语法已经有一些了解,那么这篇文章可能会给你一些启发。作者简单概览了 30 段代码,它们都是平常非常实用的技巧,我们只要花几分钟就能从头到 ...
你是否曾好奇,一个高效的阅读类应用是如何在前端技术的海洋中做出最佳选择的?本文将深入剖析Yuedu项目的前端技术选型,带你了解为什么这些库会成为开发团队的首选,读完你将明白:主流前端库的选型逻辑、性能与用户体验的平衡之道、以及如何构建一个稳定且高效的阅读平台。## 项目概览Yuedu是一个专注于提供网络小说精品书源的应用,其前端架构需要兼顾性能、用户体验和开发效率。项目的核心文件结构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