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只想盯紧孩子,有人却想要孩子沉迷其中。
千方百计取悦孩子,为的不过是掏空家长的钱包!
小天才又出事了,这次更典型。
三地同时下发《查询函》,要求小天才公司7月28日前就八大问题作出详细答复。
之所以说又出事,因为这不是第一次,大概率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就在7月8日,国家市监总局主管的《中国消费者报》,就言辞激烈的发布题为“暴力游戏、色情漫画……“小天才”你在干什么?”的文章,直指小天才三宗罪:
1、应用商店发现多款不良 App,“家长远程管控”成虚设。
3、多款漫画 App 设置 12 岁以上可下载,内容却少儿不宜。
第二天,小天才就公布了5大整改措施,表示会积极整改。
没想到才消停不到半个月,这次连人民日报都忍不住站出来,不留情面的直言:小天才千万不要反被“聪明”误!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如果还不懂得体面,接下来就是国家帮你狠狠体面了。
敢将官媒的警告视同儿戏,小天才确实有叫板的资本。
而这一切的背后,更是隐藏了一个中国最大的儿童教育产品商业帝国,没有之一。
上世纪90年代,一股全民学英语的热潮席卷全国,于是步步高复读机应运而生,“在家听英语,在校听音乐”也是无数青少年无法忘却的童年记忆。
当牛津词典成了中学生人手一本的标配后,步步高电子词典来了,号称内置全套牛津词典、中英文双译功能,家长们争先恐后掏空钱包,多少家长至今可能都不知道,那些被摁得看不清字母的键盘,都是玩小游戏玩的。
步步高点读笔一经问世,狂轰滥炸的电视广告,就连家里70岁的老太太,都对那句“哪里不会点哪里”耳熟能详,已经被收割一轮的80、90后们,再次心甘情愿为00后们排队买单。
毫不夸张的说,没有被步步高支配的童年,是不完整的。
万一有漏网的,那你的孩子也多半跑不掉。
步步高的可怕,恐怖如斯!
单单是旗下一个小天才,只靠一款儿童手表,就能做到对现今00后、10后孩子“通杀”,堪称掌握了孩子们的“社交门票”。
小天才就一张王牌,那就是“社交”,不再需要给家长“洗脑”,孩子们自然会强迫家长买单。
正当所有人等着看笑话的时候,小天才却一炮而红,因为其深深的赢得了孩子们的青睐,紧紧抓住了孩子们的心。
小天才手表独创的“碰一碰”交友功能,让两个佩戴小天才手表的同学之间,胳膊碰到一块,就可以互相成为朋友,这在社交门槛越来越高的今天,等于直接拆掉了这堵高墙。
经过孩子们在学校和课堂间的裂变反应,很快同学们便被无形中分成了“有小天才”和“没小天才”两拨人,没有的孩子,很快就会发现自己被孤立,仿佛只有戴上小天才手表,才能在班级里有地位,才能顺利加入全国几千万小学生的社交圈子。
当家长苦口婆心给孩子解释,华为、小米等大牌更有保障,参数更高级的时候,孩子们根本不想听,他们的眼里只有小天才,没有小天才,就交不到朋友,也没有同学愿意跟他们玩。
当小天才推出“电话手表”,告诉家长“无论你在哪里,一通电话马上能找到你”,可以时刻掌握孩子位置和动向后,哪怕是1598的起售价比苹果都高,家长们也只能毫不犹豫给孩子剁手……
更绝的是,小天才不搞开放策略,它有一套自己的生态系统,不兼容华为、小米、苹果这些大厂,只允许自有品牌用户之间加好友,甚至连微信、QQ这些主流APP都不支持,形成了一个只属于自己的完整闭环,将所有竞争对手排除在外。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小天才(IMOO)以31.1%的出货量,成了全球儿童手表领域的绝对霸主,市场销量更是超过了第二到第五的加总。
虽然只是个段子,却也再次印证了营销王者段永平,不愧是“中国家长的收割机”,不服都不行!
成也小天才,败也小天才。
在步步高的儿童商业帝国所向披靡的同时,小天才也在持续将更多家长推向自己的对立面。
家长只是想“盯紧”自己的孩子,小天才却想方设法让孩子们沉迷其中,高价低质只是最直接的表现。
很多家长都发现,自己的孩子陷入了早恋漩涡,而媒介就是小天才手表。
分明标注12岁以下不适宜的APP,却公然出现在小天才的应用商城里,不少APP还充斥着诱导消费的陷阱,一不留神钱就被扣走,家长却毫不知情。
更可怕的是,孩子的信息、家长的隐私等敏感数据全都被小天才掌握,至于这些信息会不会被用在非法渠道,全靠这家企业的自觉……
小天才能有今天的成就,坐拥儿童教育王者地位,的确值得称道,但这绝不能成为小天才作恶的理由。
不是什么事都能干,更不是什么钱都能赚,教育不是一项单纯的买卖,有毒教材的前车之鉴,中国家长也不会善罢甘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