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设计(三):沉浸感要素拆解(上)

编辑导语: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VR也逐渐出现在我们的生活娱乐里;在使用VR时,我们会感觉整个人都沉浸在画面和空间里面,这就是——沉浸感;本文作者对VR体验中的沉浸感做了详细的分析,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沉浸感是一个由多维要素共同组合而成的概念,今天我们就先来拆解一下沉浸感的黑箱。

上篇:

要弄清楚什么是沉浸感,就不得不从人类感知世界的方式说起,Long time ago …

人类感知的方式来自于多个维度,而脑科学的研究中表明,视觉感知大约占总体感知的70%左右。

所以大体上来讲,人确实是一种视觉动物。如果按照感知维度来细分;那么当前VR的分支是沿着视觉的方向进行突破和扩展,所有的软硬件设计都围绕着视觉欺骗来展开。

人因范畴浩如烟海,我们只选其中几个比较重要的角度来探讨。

要想欺骗我们鬼斧神工一般的眼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这里有一组信息:

那么这个信息代表着什么呢?

这代表着现有的显示屏、算力算法、光学结构等手段,在保证VR设备重量、体积及续航的前提下,很难完全复原真实的人眼视野范围和观察感受;并且双眼在观察不同焦距物体的时候,还存在双眼视差、会聚对焦等一系列问题。

这样一来,如果VR设备为了保证渲染画面连续性和响应速度去缩小视场角,就会产生潜望镜效果,我们视野内会出现明显的黑边,沉浸感瞬间被击垮;如果为了保证大视场角,那么就会对镜片尺寸、画面清晰度、画面渲染及响应速度等方面造成更大的压力。

在当前硬件性能限制下,片面的追求视场角仿真往往会造成掉帧、拖影等结果,从而引入更多使用户眩晕的因素。

我们视网膜上获取信息的清晰度等级分布并不均匀,其中视杆细胞大概占94%,处于视网膜边缘,对光敏感,但对空间图形色彩不敏感;视锥细胞大概占6%,主要分布在视网膜中央凹处,对色彩空间形状具有高度敏感性。

而中央凹区域换算为视场角来看大概在2-3°,这3°视场角接收有效视觉信息量高达50%,是视网膜上中识别度最高的区域;我们正是通过这3°视场角的不断跳跃,来获取空间内那些更丰富的信息。

老话讲,好钢用在刀刃上~ 我们视网膜上这3°中心视觉区域,就被大脑用在感兴趣的信息上了。

在这里我们要引入一个视觉注意的概念,所谓视觉注意,就是指我们聚焦的事物是经过我们知觉选择的,是一种有倾向性的行为。

而这个聚焦过程,大概分为两种:

当我们刚进入一个新环境的时候,我们的眼睛往往会快速四处打量,把收集到的信息汇集到大脑中;在这个打量的过程中,我们会根据大脑中已有的认知快速扫过数百度的视场角。

那些大面积不重要的墙面,地面,栏杆,玻璃会被快速略过,这些部分就是隐性注意;然后把注意力快速集中到绿色的出口、红色的雕塑、黑色的沙发等等我们意识中认为这是有趣的或者是有价值的物体上,这些部分就是显性注意。

当我们在快速打量一片区域时,中央窝视野会停留在显性注意的区域一段时间,用来获取详细的视觉信息,这一部分就是我们的注视点;我们在感知一个环境的时候,视野会快速的对区域内多个注视点或者多个区域进行浏览,同时注视点也随之快速移动,这个移动的过程,就被称之为眼跳。

我们就是用眼跳和注视不断切换的方式,来处理我们身处的环境的。

虽然这个参数看起来很牛,但这里有个前提!那就是这个行为必须是我们人体主动发起的运动,必须是大脑、视觉、前庭系统的认知互相匹配的情况下,才可以实现对场景的快速合理认知;否则,就会产生视觉与前庭认知不匹配,我们就会眩晕。

这种视觉-前庭-大脑互相匹配的认知现象,最常见的一个假说认为这是一种人类对于神经毒性物质的心理防御机制(一个很有趣的小故事,感兴趣的可以百科晕动症)。

总体来讲当我们接收到的图像经过视神经传输到大脑后,大脑会已就有的认知参照系去解析匹配这些信息;一旦这些图像信息无法被解释,我们的体感认知就会产生障碍。

以上是我们眼脑认知的一些基础规则,基于人的生理特性我们再来了解下现有VR的设备基础。

若要想向用户提供以假乱真的沉浸感,那么首先就要过视觉这一关。

人的视觉系统非常复杂,以现在的技术水平要想还原完全真实观感是不太现实的;所以,为了能够瞒天过海实现沉浸感,各家头盔厂商就推出了一系列的错视。

我们先来看一下与沉浸感关联度最密切的视场角,在静止状态下,头盔的视场角直接决定了沉浸程度!看图↓

这是目前几款最常见的VR头盔的主要参数,从数字中我们可以看到,现有的头盔在视场角上还不能满足完全模拟人眼生物特性。

那么为什么这几款头盔依然可以被用户接受呢?

前文中我们有聊到“双眼视觉区”和“视觉注意”的概念,这两个概念结合起来之后,我们会发现,人眼的巨大视场角和信息处理能力并不是一个无差别覆盖的区域。

因此各家厂商在实际设计过程中,也抓住了这些关键点,让VR沉浸感成为可能:

而目前的VR屏幕,大多都是从手机屏幕过渡而来,通过分屏的方式来实现双目画面渲染(如下图)。

这种渲染方式,勉强可以把视场角尽量的推到接近120°,从而确保用户可以感知大部分的场景。

并且近几年各家厂商力推的注视点渲染技术也是从生物特性上着手,释放算力,为进一步提升分辨率、刷新率、视场角等元素做准备。

在基本满足了人眼静态沉浸的生理需要之后,还需要在镜片定制、算法、渲染等技术领域的实力,来降低动态视觉的延迟、抖动等问题带来的眩晕感。

经过上面的阐述,基本上我们可以大致了解“人”和“机”的背景,以及硬件产品是如何努力为大家提供更好的沉浸感的。

下面我们就用一张表格来总结前文中的人机关键数据:

硬件设备作为VR体验的基础,搭建起一个高沉浸VR世界的舞台,尽管当前这个舞台只是勉强触摸到虚拟世界的门槛;而现阶段的内容设计在这个单薄的舞台上,又运用很多人的认知特点,展示了一场令人激动的虚拟现实舞台剧。

这就导致了篇幅急剧扩张并且前半段有点无聊,下篇会结合大家喜闻乐见的游戏图来聊聊认知沉浸…

下篇预告:

作者:Ferryman,公众号:XRUX

本文由 @Ferryman_X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THE END
0.什么是虚拟现实游戏沉浸感水果忍者VR实测虚拟现实(VR)中的“沉浸感”是指用户通过视觉、听觉和动作交互,感觉自己真正置身于数字世界之中。这种体验依赖于头显设备的刷新率、追踪精度以及内容本身的交互设计。当大脑接收到与现实行为同步的反馈时,就会产生“我真的在那儿”的错觉。比如挥动手臂斩开水果的动作,在VR中被精准捕捉并实时呈现,神经信号便会强化这jvzquC41lkgoiqz0vcuccx3eqo5hwjsinqibn899:5:`8?>4e28d;>j25;k59jhf9h;7:>=8h8j2
1.什么是VR沉浸式游戏体验?蝙蝠侠阿卡姆VR实测分享VR沉浸式游戏体验,指的是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让玩家从视觉、听觉甚至操作反馈上完全“进入”游戏世界的一种交互方式。 headset设备追踪头部动作,手柄模拟真实操控,配合3D音效与高帧率画面,大脑会误以为自己真的置身其中。这种体验不同于传统屏幕游戏,它强调“存在感”——你不是在看蝙蝠侠战斗,而是感觉自己就在哥谭市的屋顶上俯视罪恶。尤其在动作jvzquC41lkgoiqz0vcuccx3eqo5hwjsinqibn899:5:`5l:;e9;d8lff;h:73of598gd
2.沉浸式技术进入21世纪后,随着计算机图形学和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开始得到广泛关注。2012年,Oculus Rift的发布标志着现代虚拟现实技术的崛起。随着技术的进步,VR和AR设备变得更加便携和易于使用,应用场景也不断扩大。 近年来的发展 近年来,沉浸式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设备的分辨率和响应速度显著提高,沉浸感更强jvzquC41dnuh0lxfp0tfv8|gkzooa=>2297768ftvkimg8igvcomu86634=18=7
3.什么是VR游戏沉浸感?节奏光剑解析虚拟现实(VR)技术的核心在于“沉浸感”——它指的是用户通过视觉、听觉甚至动作反馈,完全融入虚拟环境的心理体验。 当头部转动时画面同步移动,手柄精准捕捉挥剑动作,大脑就会“相信”自己真的置身其中。这种技术依赖低延迟显示、空间定位与高帧率内容协同运作,稍有延迟就会打破真实感。近年来,PS VR1/VR2设备通过升级jvzquC41lkgoiqz0vcuccx3eqo5hwjsinqibn899:5:`:ji8:gg97;:h94jc
4.什么是VR游戏沉浸感?从Farpoint说起在虚拟现实技术中,沉浸感指的是用户通过视觉、听觉甚至体感设备,完全融入一个由数字构建的世界。这种体验不同于传统屏幕游戏,它让玩家“进入”游戏场景,每一个转头、迈步都实时反馈在虚拟空间里。实现高沉浸感的关键在于低延迟画面渲染、精准头部追踪以及与控制器的协同运作。PS VR通过9轴陀螺仪和摄像头定位,将人体动jvzquC41lkgoiqz0vcuccx3eqo5hwjsinqibn899:5:`4;>4;:<42?894fi9dn>f9g;739h6g3k5
5.VR技术解析2. 如何用VR讲一个好故事(入门篇) 身临其境、沉迷(浸)其中、喧宾夺主 沉浸感(Immersion):VR体验中的沉浸感指的是,你,作为参与者,真实地存在于“那里”……“那里”可以是任何地方。对于一个VR叙事者,目标就是创作一个高度沉浸的故事,用户没空去想“这体验好酷”,因为他们无暇顾及周遭发生了什么。 jvzquC41dnuh0lxfp0tfv8|gkzooa<94436488ftvkimg8igvcomu8=72;8199
6.AR/VR"沉浸式"体验沉浸式体验vrAR/VR---"沉浸式"体验 本文探讨了"沉浸式"的概念,源于HTC Vive的推出,涉及游戏、电视等多个领域。沉浸式体验是让人专注并忘记真实世界的状态,与心流理论相关。文章详细阐述了心流的条件、体验因素和结果,指出沉浸式设计在剧场、展馆、演出、餐厅和婚礼等领域的应用,并预测沉浸式体验将是数字展示的未来趋势。 自从HTC Vive在MWC2015上jvzquC41dnuh0lxfp0tfv8z23297:>:81cxuklqg1fkucrqu1:?3:;567
7.vr眼镜沉浸感什么意思1、vr眼镜沉浸感什么意思 1、沉浸感就是让人专注在当前的目标情境下感到愉悦和满足,而忘记真实世界的情境。它是参与,融入,代入感的程度,是强烈的正负情绪交替的过程。 2、VR眼镜的结构:透镜+屏幕。透镜其实就是放大镜,因为屏幕距离眼睛很近,小于25cm明视距离,所以需要透镜。视场角就是透镜的一个参数,简单的说,jvzq<84yyy4:4ƒk{0eun1ƒk{|zeG6:89ec7B::=cD3>/j}r
8.深圳VR定制中的沉浸式体验是什么?沉浸式体验(Immersive Experience)是一种通过多感官交互技术,让人完全融入虚拟环境的心理状态。 它依赖视觉、听觉甚至体感反馈,构建出逼真的数字世界,广泛应用于教育、医疗和娱乐领域。在深圳VR定制项目中,这种体验被深度优化,结合本地科技生态,打造出高度适配商业场景的解决方案。️ 最近接触了一套深圳定制的VR蛋椅设jvzquC41lkgoiqz0vcuccx3eqo5hwjsinqibn89994?`7jf9556:8o;6f765hA:389hd8?jehcg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