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戴显示器沉浸感及交互原理图解

从技术的角度来说,虚拟现实系统具有下面三个基本特征:即三个“I”immersion-interaction-imagination(沉浸—交互—构想),它强调了在虚拟系统中的人的主导作用。从过去人只能从计算机系统的外部去观测处理的结果,到人能够沉浸到计算机系统所创建的环境中,从过去人只能通过键盘、鼠标与计算环境中的单维数字信息发生作用,到人能够用多种传感器与多维信息的环境发生交互作用;从过去的人只能以定量计算为主的结果中启发从而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到人有可能从定性和定量综合集成的环境中得到感知和理性的认识从而深化概念和萌发新意。总之,在未来的虚拟系统中,人们的目的是使这个由计算机及其它传感器所组成的信息处理系统去尽量“满足”人的需要。

VR沉浸感和交互作用产生的原理

在之前,我们观看一个虚拟的创造内容是通过平面显示器的,52VR上次发布过一篇文章《一张图让你认识VR》,在其中,你会看到很多10年前的虚拟现实装备,他们基本是平面显示器,或者将产生的画面投影到一个弧形甚至是球形屏幕上;或者在这些屏幕上叠加左右眼分别的图像,从而产生更加立体的效果。

而这类装置往往很大型,也很昂贵。

而近几年发展起来的VR头戴显示器,则达到了更好的使用效果:更好的沉浸感和更便宜的价格,目前一套主流的VR眼镜是不到1万元RMB的。

这种VR眼镜 能够达到更好的沉浸感的原理是什么呢?

我们看到,VR眼镜,主要通过三方面来达到沉浸感的目的:

通过凸透镜来放大人眼看到的即时图像范围,现在的VR眼镜大概会产生90-120度范围的图像视野,这样的视野大概和一个良好的三通道环幕投影系统产生的效果差不多,不过VR眼镜要更加贴近人眼一些,人眼被干扰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通过头部的陀螺仪,当人转动头部时,陀螺仪能够及时的通知图像生成引擎,及时的更新画面,从而使人感觉到,自己是在看一个环绕的虚拟空间,从而产生360度的三维空间感。

左右眼每一时刻看到的图像是不一样的,是两幅区别左右眼位置的不同头像,从而产生很强烈的立体纵深感。

THE END
0.虚拟现实眼镜(增强现实眼镜)成像原理浅析2、头戴式眼镜成像原理 如上图,根据上述内容,焦距需要比物距大,而一般眼镜物距在5-7cm,我们设透镜焦距f为70mm,设屏幕物距a为55mm,根据计算公式的到b=-1/(1/f-1/a)=256.6mm,正好是明视距离左右。而由于现有的眼镜一般都不可调整屏幕距离,故a基本固定,可换透镜来调整f实现虚像距离的变换,对于近视,像距需要jvzquC41dnuh0lxfp0tfv8~cp|nbp‚n1ctzjeuj1fgzbkux16568:977
1.华为VR眼镜光学设计大解密:每一个国人的选择!vrar虚拟现实VR眼镜的原理和放大镜一样,当你把屏幕放大10倍、20倍时,所看到的实际分辨率也降低了10倍、20倍,随之而来的也就是目前市面上VR产品常常被人诟病的“颗粒感”、“纱窗效应”。一款VR眼镜如果想拥有大视场角,就需要增大镜片的放大倍数,但这时屏幕的“纱窗”也会被看的更清楚。 jvzquC41yy}/gujehctt0lto1xx06?77594ivvq
2.VRPancake光学原理及检测关键VR Pancake光学原理及检测关键 VR光学方案,有非球面镜片、菲涅尔透镜、Pancake,目前业界公认的趋势是Pancake,Pancake可以极大地压缩VR眼镜的体积,镜片厚度也明显降低。如下图,相比菲涅尔光机系统,Pancake可以缩减一半的厚度,这可以极大地提升用户的佩戴舒适度。 Pancake中文含义为折叠光路,通过光路折叠在更小jvzquC41yy}/ck{t586/exr1ArC33=:4
3.VR眼镜三维模型图纸下载数码产品图纸产为原始参数;VR眼镜即VR头显,虚拟现实头戴式显示设备。由于早期没有头显这个概念,所以根据外观产生了VR眼镜、VR眼罩、VR头盔等不专业叫法。VR头显是利用头戴式显示设备将人的对外界的视觉、听觉封闭,引导用户产生一种身在虚拟环境中的感觉;jvzquC41yy}/oohcf0ipo8yw|jo0x{~cplooi8645476;7mvon
4.涨知识!“VR眼镜”的工作原理是什么?用最浅显的话给你科普00:00/00:00 涨知识!“VR眼镜”的工作原理是什么?用最浅显的话给你科普 科影纪 +订阅 2021.07.13 14:55 +1 首赞 机器无法实现人眼的功能,却能模仿人眼的方式,将虚拟的世界呈现在人眼前。jvzq<84ov0ypj~3eqo5b1=<93:<:79d342=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