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西游记》中,孙悟空多次变成蚊虫跟着敌人进了敌人窝打探敌情的情节吗?
此时此刻,变成蚊子用于侦查已不再是神话!
那是因为我国已经发明出了一种蚊子大小的仿生机器人,重量仅有0.6克,核心部件重量不超过0.3克。
看到这一消息的网友激动地说:“美国还在幻想,而我们都做出来了!”
与此同时,人们不禁疑惑,这个0.6克的微型无人机真的有实战意义吗?
本文信源来自权威报道:【央视军事】【央视财经】【澎湃新闻】(详细信源附在文章末尾)。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仿生蚊子无人机
6月14日晚,央视《军事报道》的公开报道了我国现已成功研发了蚊子大小的仿生无人机。
什么是仿生无人机呢?仿生无人机就是人类根据自然生物的结构外形、飞行方式等,结合流体力学、材料科学、微系统控制学等技术手段所研造出的飞行器。
据国防科技大学的研发人员称,这种微型的仿生无人机,具有着体积小、质量轻、便于携带、不易被发现等优点,格外适合用于战场上的信息侦查,未来将会把这种仿生无人机广泛应用于环境探测、目标搜索、侦查打击等复杂环境中。
有消息透露,等到蚊蝇盛行时,这种能轻松穿过雷达网的微型无人机,在战场上可以悄无声息地传回侦查到的高清录像,不仅它的飞行精度达到了厘米级,而且它的振翅声音比人类耳语还轻,被发现的风险大大降低。
同时,这种蚊子无人机将会在未来的观察行动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包括但不限于对重点人物周边、基地、战场等地点的侦查。
它的存在,可以说是开创了侦查界的新方向,更是用颠覆性的技术重新定义的微型机器人的边界。
不仅如此,它还能发动攻击,别看它的身体如蚊子般小小的,但该有的可是一点都不少。
比如精密的陀螺仪、传感器、动力系统等等,甚至还能在这个微型无人机上加装微型战斗武器。
与此同时,就算是在民用方面它也毫不逊色,比如在地震后的废墟中,人们可以利用这种微型无人机发动电子波迅速定位被困人员,这样不但加快了救援速度,而且减少了人力物力和资源浪费。
不过在此之前,还有很多种不同的仿生无人机。
其他外形各异的无人机
早在2020年,就已经有多个国家在研制鸟类仿生无人机了。
德国费斯托公司研制的“智能鸟”无人机,是当时仿生无人机中的高手,它的外形和大小都与鸟类极其相似,据报道,这种无人机的双翼不仅能上下拍动,还能模仿真实的鸟类,进行一定角度上的扭转。
另一种是被命名为“蜂鸟”的无人机,由于外形参考了蜂鸟的特性,可以通过“扑翼”在空中悬停,它还装有微型相机和遥控装置,可以从窗户飞进飞出,执行侦查任务。
而在2023年时,我国西工大的仿鸟无人机就已能在天上连续飞两个小时了,此项成就被曝出后,直接震惊了全球。
据说,这个仿鸟无人机的厉害之处在于它高效的能源系统,这个系统的核心是太阳能和能量回收技术,能让这个无人机在飞行时就得到续航,不耗费传统能源。
同时,这种仿鸟无人机也离不开先进的智能控制系统,这个系统中的传感器和智能算法,能根据环境变化智能调整机翼角度,减小阻力。
科研人员也正在从鱼类身上学习一些减少阻力和能耗的方法。
比如说,旗鱼的游速可以达到120公里每小时,除了空泡鱼雷,没有任何设备可以超越这个速度,但是旗鱼的能量消耗却是要大大低于人类工业品的。
甚至我国还有科研人员做出了仿生鱼,不仅能在水下拍摄、侦查,还可以成为水中的“炸弹”。
真是让人感叹,如此令人震撼的科技胜利背后,也饱含着科技与自然的融合,以及人类对自然界的致敬。
其实关于机器人的仿生技术,并不仅仅只是用于军事方面。
夸领域融合
很大层面上来说,仿生技术的研究,在帮助我们提升产品性能的同时,也可以为我们降低各种能耗,而在小的方面,则是可以代替人类观察不同动植物的不同习性,以及各种环境的特点等。
这时就要说回仿生机器鱼了,科研人员为了测试仿生机器鱼是否成功,会把机器鱼放进海洋进行实验。
实验表明,它不仅可以探究水下地形和水质的分布,观察研究各类生物的习性,而且还能成为鱼类洄游的领航员,将迷路的鱼群领回它们应在的路线上。
众所周知,人在水下10米处,就会因为气压的变化导致人体难以承受,这时使用机械设备确实是最好的选择。
不仅如此,仿生机器鲨鱼,甚至可以在水下根据轮船推开的水波,计算出该轮船的航向与速度,再从而进行跟踪和巡护,为航海安全提供了保障。
还有一种叫做仿生机器蝠鲼的仿生鱼,它们可以在水深300米的海洋里工作,同时也具有着很强的水下隐蔽能力。
人们通常会派出一个仿生机器蝠鲼小队在水下作业,当其中一只蝠鲼发现目标时,就会通过稳定的水下信号召唤“同伴”,此时再借助群体智能算法,就可以实现大规模的协作探测,庞大的古城遗迹就此拓印下来了。
没想到吧,在海洋考古方面也可以用到仿生机器鱼哦。
央视财经提到,全球有70%的海洋资源尚未完全开发,未来还将会有更多的水下仿生机器人,在海洋环境监测、海下设备检修、海洋资源探测等领域大展身手,成为人类向深海进军的利器。
经由一只小小的仿生蚊子机器人,我们了解了我国在仿生机器人在各方面的涉猎,其中涵盖的领域数不胜数,甚至有能源消耗与续航、海洋考古等。
结语
科研一直离不开的就是观察与细心,通过观察如此多的生物,我国的科研人员造出了一代又一代令人惊讶的仿生机器人。
要知道,我国一直实行着“装备一代、研制一代、预制一代”的策略,不敢想像,如今我们的装备一代都是蚊子大小的无人机了,更别提研制甚至是预制的产品有多么令人期待了。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