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台湾媒体的相关报道,美国绿色贝雷帽特种部队将按照计划进入金门,对台湾军队进行有关的军事培训,而他们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教会台湾部队如何使用一款“黑色大黄蜂”(Black Hornet Nano)的无人机。在我们的印象当中,无人机通常比中大型的最多,而这款黑色大黄蜂的尺寸相当的不起眼,全长只有10厘米,高度2.5厘米,重量只有16克,也就是只有一颗普通鸡蛋重量的三分之一。那么这样一款不起眼的无人机,为什么就成为了美国特种部队必须要台湾军队掌握的装备,它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呢?
虽然黑色大黄蜂无人机看上去很不起眼,但它的造价并不便宜。每一架黑色大黄蜂无人机的造价都非常昂贵,甚至其升级型号的价格,直接飙升到了20万美元以上。这十几二十万美元的造价,大头可以说是花在了摄像头上。黑色大黄蜂无人机一共配有三个摄像头,包括前视镜头、下视镜头和一个与地面成45度角的镜头。
即使是以最高速度每小时18公里飞行时,这些摄像头依然能够为飞手提供清晰稳定的静态或者动态图像。每一部黑色大黄蜂无人机都都可以配套连接一个终端,无人机可以通过数据链路将拍摄到画面实时传送回来。由于体型小巧、飞行速度快而且噪声低,黑色大黄蜂无人机在执行任务时,几乎不能够肉眼或者反无人机设备发现。而它却可以十分自如地在目标区域停留20到25分钟左右的时间,并对目标进行反复观察。
不使用的时候,黑色大黄蜂无人机存储在终端机内。一个终端机通常有两架无人机可以让飞手交替使用。黑色大黄蜂无人机可以充电反复使用,电量充满的时间也仅有25分钟左右。也就是说只要飞手愿意,完全可以实现不间断侦查。黑色大黄蜂的终端机体积十分小巧,可以挂在士兵的腰间,不占用过多的空间。
执行任务时,士兵只需要直接放出无人机即可。这部终端机不仅仅是无人机的存放装置,同时也是控制器和数据存储的装置。这也就是说,即使黑色大黄蜂无人机被对方捕获或者击落了,也不会造成拍摄数据的泄露或者丢失。黑色大黄蜂无人机经历过了实战考验,他们曾在英军和美军当中广泛装备,并参与了在阿富汗地区的军事行动。事实证明,它在战场上的表现超过了预期,因此也吸引了法国、德国以及澳大利亚军队的兴趣。
另外,黑色大黄蜂无人机还有一款高端升级版本,即PD-100型。它换装了新的摄像头和传感器,因而具备夜视功能以及对长波红外线的探测能力。目前这款PD-100黑色大黄蜂主要装备在美国海军陆战队的特种部队当中,而它的重量只比原始版本型号增加了两克,但功能却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因而也是获得了部队的广泛好评。但阻碍这种武器广泛装备的最主要因素,就是它昂贵的价格。
每名士兵携带两架PD-100型黑色大黄蜂,相当于揣了40万美元在身上。虽然黑色大黄蜂无人机确实在实战中不容易被人发现但一旦遭遇损失,也是很让人肉疼的事情。和造价几千或者几万的无人机而言,黑色大黄蜂绝对经不起大量消耗。
相比于自杀式无人机或者中大型长航时的高空察打一体化无人机而言,黑色大黄蜂的用途非常单一。它仅仅具备短距离目标搜索能力,但不具备携带武器的打击能力。面对瞬息万变的战场,黑色大黄蜂侦查到信息之后,还需要其他武器装备的火力支援才能完成打击闭环,因此,不管怎么看,它也只能算是一种特殊用途的昂贵装备,绝对无法在部队中大量普及,即使财大气粗如美军,也做不到人手一架。
实际上,想要学会黑色大黄蜂无人机的具体操作,即使是毫无无人机使用经验的普通士兵,也能在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左右的培训时间内迅速掌握。如今美军跨大洋不远万里来到金门,理由只是为了帮助台湾军队掌握这款超小型迷你无人机的使用方法,多少都有些掩人耳目的意思了。可见所谓“传授无人机使用方法”只是一个噱头,让美国的绿色贝雷帽部队长期在金门和台湾本岛驻军,恐怕才是双方的真实意图。
退一步说,即使金门的台军都掌握了这种无人机的使用方法,以台湾的财力,就真能给每名士兵预备40万美元进行大批量的采购吗?现实恐怕根本做不到。另外,到目前为止,黑色大黄蜂无人机的所谓实战,也都是些美军占据绝对优势“碾压局”。如果面对未来台海地区复杂和高强度的电磁对抗环境,这款无人机还能否正常飞行,恐怕都得打个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