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网红教师”张雪峰在节目中表示:“不建议毕业生去送外卖。一方面,它无法给人足够的成长;另一方面,这个职业5-10年内可能会消失。”
问题来了,如果外卖员真的被人工智能代替,那700万外卖员还能干啥呢?
张雪峰是谁?
2016年6月,一个《七分钟解读34所985高校》的视频爆火,视频中的讲师幽默风趣,金句频出,很快就获得了非常高的点击量。
视频中的讲师也很快被捧上神坛,成为考研界的“神人”,他就是张雪峰!
张雪峰是一名80后,出生于黑龙江齐齐哈尔,毕业于郑州大学。
2008年,张雪峰第一次走上讲台,但台下学生却说:“老师你讲的这个东西,对我们没什么用,没什么意思”,这让张雪峰倍受打击。
走下讲台后,张雪峰反复琢磨讲课内容,找到不足之处加以改正。
他亲自搜集全国400多所大学、科研院所和专业资料、招生简章、录取情况、毕业生就业等信息,完善了课件内容。
两年后,张雪峰的讲课总能提起学生的兴趣,课堂效果越来越好。
终于,2016年一次讲课视频被拍下传到网上,网友们惊叹,居然有教师能够把大学、科研院所研究如此透彻,而且用风趣幽默的方式展现出来。
大火的张雪峰又出版了《你离考研成功,就差这本书 》,参加综艺节目《火星情报局 》、《零点食神》、《求职高手青春季》,甚至主演了一部电影《日常幻想指南》。
2021年张雪峰离开北京前往苏州,创办了苏州峰学蔚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如今,张雪峰再爆金句:“外卖职业5-10年内可能会消失”。这是真的吗?
从张雪峰的经历来看,他并非是AI领域的专家,也非科技公司的研究员。那么他的话有几分可信度呢?
物流机器人快速发展
快递小哥、外卖小哥所做的工作就是整个物流系统中最后一个环节,但是这项工作机器人也能完成,而且可以高负荷、全天候的作业,并且绝不会对客户发脾气。
京东配送机器人:
据悉,京东配送机器人具有超强的智能化和自主学习能力,配备强大的AI芯片进行复杂计算。
机器人具有很强的感知系统,激光雷达、GPS定位、全景视觉、超声波感应等等一应俱全。
这些智能辅助系统可以让机器人准确感知周围的环境,遇到障碍物时,及时准确地避让。遇到红绿灯时,可以快速的判断出交通灯的颜色,从而安全的通过路口。
自主规划道路、自主避让车辆、礼让行人、精准停车,都是它的拿手好戏。
货物送到目的地后,可以通过京东APP、手机短信等方式通知客户,客户输入提货码取走了包裹,同时还支持人脸识别等快捷方式。
菜鸟小G
阿里巴巴的菜鸟驿站也有新员工,名叫“小G”。它是一款智能物流机器人,由菜鸟E.T.物流实验室研发的。
小G身高1米左右,每次能够配送10-20个包裹。小G由两块锂电池提供动能,每天可以连续工作10个小时。
机器人小G同样非常智能,它的末端装有定位系统,加上智能软件、CPU、传感器等配件,即使在道路狭窄,人员、车辆逆行乱穿的环境也能准确的配送。
用户只要通过手机端APP向小G发出服务需求,他会与TMS(运输管理系统)对接规划最优配送路径,将物品送到指定位置,用户可通过电子扫描签收。
“创π”智慧物流
11月13日,在“创π-智慧物流创新大赛”中,新型物流项目正在快速发展。
这些项目获得了中科院、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的大力支持,他们齐聚顺丰创新中心,共同展示智慧物流的新技术。
杭州蓝芯科技带来了“物流机器人整体解决方案”,通过自研的LX-MRDVS视觉系统,让机器人拥有更强的感知能力,从而在快递货仓中代替人工分拣、运送包裹。
杭州衔尾蛇科技公司带来了一款“神经元”系统,就是利用IOT、大数据、深度学习技术着力解决快递包装问题,为物流领域提供碳中和解决方案。
用户只需扫描一下快递包装上的“二维码”,就可以一键呼叫快递小哥上门回收快递包装。
在海外,亚马逊送货机器人、联邦快递机器人、星舰机器人也纷纷走上街头。
尽管各大互联网、物流公司纷纷研发智能快递机器人,但真正的大规模应用并不太多,这主要是因为部分技术尚未突破,人工成本还在承受范围之内等因素共同造成的。
送货机器人未普及的原因
尽管各类物流机器人、无人机十分时髦,但是仍未大规模应用,我们日常接收到的快递、外卖都是“小哥”们走街串巷送到我们手中的。
原因无外乎两点:1、成本;2、技术
1、成本
机器人研发到大规模上路均需要巨额成本。
机器人所需的芯片、电池、系统、传感器等等都是高科技产品,需要不断的资金投入,同时大量地培养人才,而这些成本最终传导至消费者身上。
物流公司通过计算发现,机器人的成本超过了人工,那么在利益驱使下,必然会选择快递小哥了。
一些偏僻的小镇、城中村由于路况问题,机器人根本无法完成配送任务,这需要政府投入一定量资金修复路面。但现实是,很多省份养老金都吃紧了,哪有资金修复城中村的道路。
这些成本问题不解决,快递机器人就很难大规模使用。
2、技术
机器人在配送过程中,仍有许多技术难题尚未解决。
行人拥挤的道路上不够灵活,不具备爬楼技术,安全隐患问题等等,都在制约着机器人的上路送货。
首先机器人在规划线路时,必须要有精准的地图和卫星导航配合,这就需要实时更新且十分准确的地图软件,一款稳定精准的卫星导航芯片,这都需要研发。
但可以预料的是,在人口老龄化的大趋势下,人力成本在急剧上升,机器人上岗配送是大势所趋。
目前智能物流机器人遇到的短暂挫折,最终会随着技术升级突破而烟消云散。
未来随着物流机器人的上岗,势必会冲击到快递员、外卖员。但是至少未来三五年,配送员行业还是稳如泰山的,不用担心失业!
未来“我”能干啥?
在未来,人工智能可以驾驶汽车、送外卖、送快递、工厂打螺丝,盖楼机负责盖楼,盾构机负责挖隧道,机器人组装汽车、手机等等,那我还能干啥?
有时候想想,其实挺可怕,自己会做的,能做的,人工智能都会做。自己仿佛一下子毫无用处了。
其实不用担心,你我皆是如此!
但是,此刻沉下心来认真学习充实自己,选择一个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这都是改变的方法。
未来我国由“劳动密集型经济体”升级为“科技创新型经济体”,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芯片、操作系统、AI技术、量子技术、精密仪器仪表、新能源等等都等着我们去研发去突破去创新。
张雪峰号称“研考推广大使”,这不是盖的啊!很多人通过考研提升自己,开启新的人生。
作为一名大学毕业生, 具有出色的基础能力,可以说学什么都特别快。既然人工智能能够替代人类从事枯燥、繁重、危险的工作,那么我就学习人工智能专业。
人工智能无非是以计算机科学为基础,再配以心理学、哲学、物理学等知识。而它的细分领域又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
再不济,我们学习电气自动化、机械设计,未来可以维修智能电动车等中型机械设备。
总之,在未来重复性,简单工作势必会被人工智能、机器人所取代,科技创新的脚步只会越来越近,越来越快。
未来脑力劳动将会取代更多的体力劳动,所以用知识充实大脑才是未来的方向。
写到最后
大学生为了生存送外卖、送快递本无可厚非,毕竟现在“活着”并不容易。但是只是简单地活着,未免有点对不起这一生吧!
快递员、外卖员还能干多久,谁也无法确定,但确定的是,这个行业迟早被淘汰。
未来,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我们稍微跑得慢一点就会被时代淘汰。大学生用20年的努力学习换取了一张“毕业证”,更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通行证”。
我是科技铭程,欢迎共同讨论!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