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高清视频的分辨率为1920×1080P,如果一张真彩色像素的1920×1080BMP数字格式图像,所需存储空间是5.93MB。
黑白图像,一个像素只要1bit,256灰度图像,要8bit,而真彩图像是基于三原色,需要3个灰度值,所以需要24bit,占用3Byte。
不压缩的情况下,1920×1080个像素就会占用1920×1080×(24÷8)Byte=6220800Byte=6075KB≈5.93MB。
“像素”是相机感光器件上的感光最小单位。就像是光学相机的感光胶片的银粒一样,记忆在数码相机的“胶片”(存储卡)上的感光点就是像素;要想得到分辨率高(也就是细腻的照片),就必须保证有一定的像素数;是不是像素高的相机拍出的照片就一定比像素低的相机拍出的照片清晰呢?这首先要弄清一个概念,照片的清晰度不是取决于像素数,而是取决于像素的“点密度”(就是图片的分辨率)(用ppi表示,单位是“像素/英寸”),“像素数”和“点密度”是两个概念,“像素数”(点数)是感光点的总量,而“点密度”是单位面积上的点数(像素点),只有单位面积上的感光点数越多,拍出的照片才越细腻。所以,反映照片清晰程度的参数是“点密度”(图片分辨率),而非总的点数。
像素虽高,若印的照片也很大,其“点密度”并不高,照片也不细腻;相反,像素不高,若只印很小幅面的照片,也可以得到很细腻的照片。所以确切地说,像素高,意味着能拍出幅面大的照片;所以,“像素”的高低,表示着照片幅面的大小;这样说来,我们购买相机的时候,就要考虑你准备拍摄的照片的最大尺寸是多大,再决定要求的像素数。若你准备开影楼或做广告,需要放大很大幅面的照片,就需要选择“最高像素”高的相机;若只是家庭使用,不准备放大很大的照片,也就不必追求太高的像素数。当然,高像素的代价是高价位,所以用户在选择相机时,既要考虑自己的实际需要,也要考虑经济承受能力。 我们在使用数码相机拍照时,往往有几组数字供我们选择: 640×480, 1024×768, 1600 ×1200, 2048×1536,……
前面提到,照片的清晰程度取决于图片的分辨率,也可用“点密度”(单位面积上的点数)来反映;在保证照片清晰的前提下,我们如何选择像素值呢?这就要看我们准备打印多大幅面的照片了。肉眼所能分辨的最小距离是0.1mm, 1英寸(图片大都用英寸表示)是25.4mm, 也就是说图片分辨率高于254(像素/英寸)的图像的清晰度,在眼睛看来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其实,在实践中,分辨率大于100(像素/英寸)的图片已很难用肉眼分辨了,三星牌的傻瓜相机的图片分辨率只有72像素/英寸,但其感光器件质量好,拍出的照片也很清晰;有的家用的较为高档的相机的图片分辨率也只是达到180像素/英寸。所以,拍出照片的清晰程度取决于多种因素,并不是只决定于相机的像素数和其图片的分辨率的大小。
那么要拍照清晰的5寸照片要求的像素数应该是多少呢?按照前面所提到的根据肉眼的分辨率的要求,在每英寸里含有72个像素点(即图片分辨率)以上,就可拍出清晰的照片,假如我们按图片分辨率为120计算,5寸照片在长度方向上应有:120×5=600(像素), 在宽度方向上应有:120(像素/英寸)×3.5(英寸)=420(像素);所以,在5寸照片的面积上含有的像素数应为:600×420=25(万),也就是说我们设相机的最低像素值“640×480”像素,(30万像素)即可拍出十分清晰的照片来。按此类推,拍10寸照片有115万的像素即可;实践可知,只要达到200万的像素,足可拍出十分清晰的10寸照片来。由此看来,作为家庭用的数码相机,有400万像素就足以够用了。
附带说明一点,DV机(摄像机)的说明书上标出的像素值都很低,大都在100万像素一下,这是怎么回事呢?像素要求与TV机(照相机)不同,照相机拍摄的照片是单幅画面,是静止的,若画面的分辨率太小,就不清晰,不细腻;而DV机拍摄的是连续的动态画面,每秒钟要拍摄十几幅倒几十幅,播放的是一个连续的画面,即是每幅画面的分辨率不大,由于视觉滞留的原因,肉眼看起来仍很清晰;和照相机相比,在分辨率相同的情况下,80万像素的DV机拍出的影像已经非常清晰了。这就是对摄像机像素要求不高的原因。
720P是什么 720P是什么意思?
如今显示屏的主要分辨率有:320 x 240、640 x 400、640 x 480、800 x 600、1024 x 768 1280 x 720(720P标清)、 1600 x 1200、1920 x 1080 (1080P全高清)、2048 x 1536(在一些42寸以上高端大液晶电视上可能出现),达到720P以上画质就会很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