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ujifilmro单机数码相机镜头性能评测

图为:新发布的三支定焦镜头

富士的这个X卡口充分利用了无镜反光板设计,让后法兰距变得更短,仅17.7mm。而镜头卡口则开口更大、安装更深,大大减少了后焦点距离,超短法兰距意味着镜头后端可以更接近传感器,玩家通过转接环可以转接更多的镜头,喜欢玩转接的朋友有福了。

富士X卡口的法兰距非常短

我们先来看看手头上的这支XF60mmF2.4 R 微距镜头,这枚镜头等效焦距为91mm,采用了8 组/10片设计,拥有1枚非球面镜和1片ED镜片。该镜头的最近对焦距离为26.7cm,镜头直径约64.1mm,重约215g,拿在手中还是十分轻巧的。

图为:XF60mmF2.4 R 微距镜头示意图

图为:XF60mmF2.4 R 微距镜头MTF曲线

ED镜片意思为“超低色散镜片”,其中的ED为英文Extra-low Dispersion的简写,是一种可有效解决光学镜头产生色散、色差问题的镜片。由此可见富士X卡口60mm微距镜头还是很有诚意的。同时,从上面的MTF曲线图来看,这支60mm微距镜头的素质也是很优秀的,表现较为平稳。

在之前的镜头MTF曲线参数中我们只是对镜头的中央和边缘成像水平有了一个大致的印象,为了能让大家更加直观的看出区别,我们分别截取了镜头各档光圈中央和边缘成像的对比图。在下面的对比图中左边为中央截图,右边为边缘截图。

图为:60mm微距镜头各档光圈中央以及边缘成像对比

通过上面的中心与边缘光圈对比,我们欣喜的发现,这支60mm微距镜头的成像效果非常棒。除了当光圈收缩至最小F22时,由于衍射所导致的成像略微松散外,在其余任何光圈下,镜头均表现出了较高的成像水准。

焦距:60mm  光圈:f/2.4  ISO感光度:100  曝光时间:10/31  曝光补偿:-1EV  白平衡:自动

焦距:60mm  光圈:f/2.4  ISO感光度:200  曝光时间:1/100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焦距:60mm  光圈:f/22.0  ISO感光度:200  曝光时间:10/1  曝光补偿:-2EV  白平衡:自动

焦距:60mm  光圈:f/5.6  ISO感光度:200  曝光时间:10/21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富士X-Pro1搭配60mm微距镜头的焦外效果相当柔和,过度也相对自然。但是在抗眩光方面就差强人意,有明显鬼影出现。

当我在拍摄这部分机身图的时候,富士方面只给到了我XF 35mm F1.4 R这一支镜头,而XF18mm F2 R广角以及XF60mm F2.4 R Macro微距头没有来得及拍摄图集。因此我暂时将只用这一枚35mm F1.4 R镜头来说明富士XF可更换镜头的一些特性。

首先,富士对于自己的富士龙镜头尽量采用玻璃材质,而在对于XF镜头设计时还遵循尽可能紧凑、便于携带的思路。从目前来看,富士的这三款镜头都拥有体积小巧,前组镜片口径不大,后组镜片口径很大(相对于其他品牌镜头)的特性。

富士方面认为,想要提升画面质量,就必须让感光元件尽可能多的获得垂直入射的光线。而想要达到这一点,镜头后足镜片就需要尽可能的贴近感光元件,距离越短越好。但这种极短后焦距(后组镜片到感光元件之间的距离)则会容易造成感光元件边缘入射光线不足的问题,所以他们就必须把镜头的后组镜片口径做的越大越好。。。

由此,根据富士在发布会上展示的图例来看,他们认为极短的17.7mm法兰距还无法彻底满足他们对于让镜头后组镜片尽可能贴近感光元件的初衷,所以富士的开发人员在卡口方面动作脑筋:比如加大卡口开口部,使镜头后组镜片可以做的足够的大;比如让卡口在表面以下还能内嵌很深,使得镜头后组镜片与感光元件之间的后焦距缩短到惊人的11mm等等。

实际上,富士的这种极短后焦距+大口径后组镜片的设计在X100上已经体现过了。只不过由于X100采用固定镜头设计,我们没有办法亲眼看到这一幕而已。如今手拿前后组镜片口径差不多大小的富士龙XF 35mm F1.4 R,你不得不感叹作为一家光学老厂,的确是有明白人的。毕竟,提交小巧的大光圈镜头正是我们如今特别想要的镜头——在微单/数码旁轴领域,我们对这类镜头的期望远远大于那些大变焦镜头或者光圈偏小的长焦头。奥林巴斯和索尼的同学们,请好好听听这段话!

如果不是看了富士的官方资料,我也不知道原来富士龙XF镜头对于镜头内每一片光圈叶片的边缘形状也是精心设计过的。这些叶片的边缘并非标准圆弧形而是特别修成一个角度以保证在任何光圈下叶片孔都能接近正圆型(这是完美的光圈形状)。另外,每一篇叶片的边沿也故意被削成斜面,以最大程度的避免光线在叶片边缘产生不必要的反射,导致镜头内出现眩光和鬼影。。。好吧,这种地方你们都想到了,佩服!

另外,关于有些朋友提到的,富士龙XF镜头手动变焦依然采用电动方式而非机械方式的问题,我是这样想的:用电动方式毫无疑问可以简化机械结构降低成本缩小体积,这是符合XF镜头开发初衷的。而且,XF本身就全都是AF镜头,使用到手动对焦的可能性并不大,富士没有必要为了这一点所谓手感需求而特地去弄成机械式手动对焦环。至于有些用户特别想要享受这种慢慢手动对焦的乐趣,那么大可以选购一个镜头转接环到富士X-Pro1上,然后换上你的宝贝手动头去慢慢体味其中的乐趣吧。

最后,还有一个额外需要提及的地方那就是目前三款镜头搭配的遮光罩都是全金属制成的,而且样子挺亮骚。我喜欢!

以下是Steve在动物园拍的一些摄影作品,使用了富士18mm f/2.8镜头拍摄。

焦距:18mm  光圈:f/2.0  ISO感光度:200  曝光时间:1/160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焦距:18mm  光圈:f/2.8  ISO感光度:200  曝光时间:1/60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焦距:18mm  光圈:f/2.8  ISO感光度:500  曝光时间:1/30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富士18mm f/2镜头色彩和锐度非常不错,广角多带来的一种视觉冲击力。

焦距:18mm  光圈:f/2.8  ISO感光度:200  曝光时间:1/3000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焦距:18mm  光圈:f/4.0  ISO感光度:200  曝光时间:1/850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焦距:18mm  光圈:f/2.0  ISO感光度:320  曝光时间:1/30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焦距:18mm  光圈:f/2.0  ISO感光度:200  曝光时间:1/3800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广角镜头在拍摄动物时的视觉冲击力可以得到一些非常有趣的作品,也让动物更加可爱。同时,富士18mm f/2镜头的焦外背景虚化也非常不错。

以下是更多富士18mm f/2镜头拍摄的作品。

焦距:18mm  光圈:f/5.0  ISO感光度:200  曝光时间:1/680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焦距:18mm  光圈:f/2.0  ISO感光度:200  曝光时间:1/1900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焦距:18mm  光圈:f/5.6  ISO感光度:200  曝光时间:1/2700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焦距:18mm  光圈:f/2.0  ISO感光度:200  曝光时间:1/160  曝光补偿:-1EV  白平衡:自动

富士18mm f/2镜头在富士X-Pro机身上相当于27mm广角,这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广角焦段。这支镜头重量相对应其他富士微单镜头来比显得很轻,这支镜头的成像质量非常不错,色彩和锐度优秀,只是在照片边缘的成像质量有所下降。这支镜头售价599美元,包括一个金属遮光罩。

除了新的X卡口,富士也为X-Pro1开发了新的富士龙XF镜头,第一批三支镜头分别是XF 18/2 R、XF 35/1.4 R和XF 60/2.4 R 微距。不过这三支镜头虽然是金属外筒,造型却不是X100那么复古,反而更有微单镜头的味道,。另外,这三支镜头和X100的镜头一样,采用的是电子模拟的光圈环和对焦环,所以向往手动头质感的朋友,恐怕要失望了。开篇的时候我们已经对三支镜头进行了简单的测试,结果是18/2和35/1.4近摄没问题,60微远摄效果一般。由于精力和篇幅都有限,接下来只简单介绍这三支镜头,以后有机会再做细致评测吧。

首先是XF 18/2,等效焦距27mm,非对称的旁轴广角结构,XF头里最轻便的一支。

XF 18/2正面,最像X100镜头的一支,前组是凹镜,所以外面是平的

XF 18/2尾部,这是唯一一支后组比前组还大的XF头

这是目前最薄的一支XF镜头了

XF 18/2后组位置

18/2不仅是唯一一支后组比前组还大的XF头,也是唯一一支后焦距比法兰距小的XF头,无限远合焦时,后焦距只有11mm。加上后组尺寸较大,有利于边缘成像的质量,不过毕竟是可换镜头,边缘比不上X100。

18/2对焦的时候整个镜组都在动,前组会伸出外筒,不过幅度不是很大

XF18/2挂机照

18/2镜头自带塑料镜头盖和一个带橡胶前盖的遮光罩。另外这三支镜头都自带镜头布。

装上遮光罩的效果,遮光罩内壁是消光喷涂,没有植绒

遮光罩配有橡胶前盖,镜头盖就用不着了

测试图:XF 18/2全开光圈的中央、边缘和焦外 焦距:18mm  光圈:f/2.0  ISO感光度:200  曝光时间:1/4000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测试图:XF 18/2全开逆光的眩光和色散 焦距:18mm  光圈:f/2.0  ISO感光度:200  曝光时间:10/40000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18/2是典型的旁轴广角结构,后组比前组尺寸大,完全不同于单反那种前组比后组大很多的反望远结构。这支镜头的光学结构有那么一点X100镜头的影子,最明显的区别是18/2第一片是凹镜,而X100是凸镜,由于没有采用低色散镜片,而且又是广角,边缘有可见的色散,不过Super EBC镀膜和光圈边缘形状的设计都不错,全开逆光没什么明显的眩光。

XF头成色如何——XF35/1.4

XF35/1.4,对称结构,1枚非球面镜片,最近对焦距离28cm,后焦距21.9mm

XF 35/1.4正面,第一片凸镜是镜头最大的镜片

XF 35/1.4尾部,最后一片也是凸镜,比前组略小

35/1.4侧面,造型算不上太复古

实际上,XF镜头只有18/2的后组会伸到卡口里面,其它的没那么夸张,35/1.4后焦距为21.9mm,还是比法兰距长的。不过由于焦距的原因,它的边缘比18/2好。

XF35/1.4也不是内对焦设计,而且内容伸出来的距离不短。

·XF35/1.4挂机照

35/1.4的配件和18/2一样

装上遮光罩的效果

经过试用,这三个XF头有个通病,光圈开合时动静有点大,虽然X100也是通过光圈开合来调节实时取景画面亮度的,但是声音几乎听不到。下面的视频是35/1.4,而18/2和60/2.4同样有这个问题。

测试图:XF 35/1.4全开光圈的中心、边缘和焦外 焦距:35mm  光圈:f/1.4  ISO感光度:200  曝光时间:10/40000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测试图:XF 35/1.4全开逆光的眩光和边缘色散 焦距:35mm  光圈:f/1.4  ISO感光度:200  曝光时间:10/40000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和单反上那些反望远结构的35/1.4不一样,XF 35/1.4是标头和旁轴35头常用的对称结构,焦外效果不错,折算成等效焦距以后,用起来比那些单反的35/1.4更像标头。不过对称结构也有对称结构的问题,全开的时候,锐度并不太理想,而且从中央的边缘的高光区域都有可见的色散。

·XF头成色如何——XF60/2.4微距

鉴于18/2和35/1.4都达不到X100那么近的最近对焦距离,富士干脆出了一支微距头,不过放大比不是1:1的,只有1:2。

XF60/2.4微距,1枚非球面镜片、1枚低色散镜片,9片圆形光圈,最近对焦距离26.7cm,放大比1:2,后焦距21mm。

XF60/2.4微距尾部,后组和前组尺寸差不多

60/2.4微距在对焦的时候后组不动,所以后焦距是固定的,21mm

内筒不伸出的话,外观还算紧凑

最近对焦距离的时候,内筒伸出只有这么长

·XF60/2.4挂机照

XF60/2.4微距的配件只有一个金属遮光罩和一块镜头布

装上遮光罩以后,原来的镜头盖还可以用

测试图:XF60/2.4微距全开中央、边缘和焦外 焦距:60mm  光圈:f/2.4  ISO感光度:200  曝光时间:10/22000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测试图:XF60/2.4微距 全开逆光的眩光和色散 焦距:60mm  光圈:f/2.4  ISO感光度:200  曝光时间:10/27000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也许是向体积妥协的缘故,XF 60/2.4微距放大比只有1:2,并不能达到1:1的效果,不过在XF镜头的体系内,这支头很好的弥补了18/2和35/1.4在微距能力上的缺失,而且这支头的色散控制是三支头里最好的。

THE END
0.xcide中开启的ios模拟器肿么安装appstore在Xcode中开启的iOS模拟器无法直接安装App Store应用,因为开启模拟器时需要进行一系列配置,包括设置本地文件目录、修改系统设置等。这些步骤较为繁琐且容易出错,建议使用真机进行测试和安装。如果一定要在模拟器上安装App Store应用,可以尝试以下方法:1. 在Xcode中打开配置文件,在特定字段中设置对应属性值;2. 使用XcodejvzquC41ycv/|xq0eqs/ew4cum5eg}fknue37:65;3<`8<:4:7e40qyon
1.装到最后就自动回滚,哪位指点一下迷津?富士XPro1问在线客服扫码问在线客服系统是win7旗舰版,adobe acrobat X Pro老是装不上,装到最后马上要安装完成jvzquC41cuq/|xq0eqs/ew4s13<8;?<0jvsm
2.相机也刷机自己动手升级XT1富士XT1数码影像评测如果怕机身进灰的话,盖上机身盖就好(至于能不能安装镜头下刷机,笔者手里的X-T1在刷3.00固件的时候就是安装镜头刷的……从安装提示来看,只要不在安装固件时更换镜头即可,不过不建议大家学笔者这么干,当时纯属是粗心的误操作)刷机时,需要按着DUSOBACK键同时开机,才能让相机进入“刷机模式”(富士的相机都是这么刷jvzquC41fejw0ƒtn0eun0ls174>07;=593>/j}rn
3.FUJIXWEEKLYBlog Gear App About The Fuji X Weekly App is available for Android & iOS! Film Simulation Recipes X-Trans V X-Trans IV X-Trans III X-Trans II X-Trans I EXR-CMOS Bayer GFX New: Full Spectrum Recipes New: Evergreen + Fuji X Weekly Protective Case for FujifjvzquC41hwpjz€jgmn/ex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