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十年见证了电影用户的爆炸式增长。无论这是出于怀旧之情,还是渴望体验过去(对于那些太年轻而无法在生命早期拍摄过胶片的人来说),为了简单,也许是因为一些名人已经开始拍胶片了,这一切都没有改变。真的没关系。现实可能是许多重要的结合。
尽管如此,我们仍然看到二手市场上的胶片相机(以及老式镜头)的价格不断上涨。新的胶片生产商间隙进入市场,黑白和彩色35mm、120(中画幅)和4×5胶片一应俱全。
我们之前整理了一份指南,为那些寻求优质 35 毫米相机的人探索了各种选择。现在,我们将探索中画幅的禁止世界,今天的中画幅是用所谓的“120 胶片”拍摄的,通常有五种尺寸:6×4.5、6×6、6×7、6×8和6x9厘米。这些尺寸约为35毫米胶片(或“全画幅”数码)尺寸的2.62至5.41倍。凭借高品质的镜头和精细的胶片,大中画幅负片可以解析出无可挑剔的细节。
我们将选项分为三类(SLR、TLR和测距仪),其中包含三个基于价格的子类别(预算、中档和高级)。虽然有一些非常经济的选择,例如Seagull 4A或Lubitel TLR,但我发现没有必要,因为它们绝对是最便宜的而推荐平庸(或非常糟糕)、不可靠的相机。
因此,这些选择是系统成本、可用性和质量的组合。同样,并非每个类别都一样的——测距仪本质上比单反相机或单反相机更昂贵,这自然会导致价格上涨。这里没有列出 现一个品牌和型号 - 这是任何此类性质的指南的明显特征,必须做出选择。这不是对未包含的产品的轻视,而只是基于我对任何您能说出的产品丰富的经验是个人选择的反映。
虽然二手相机的来源不同,但质量也各不相同。我们认为,美国最好的复古相机来源于 印第安纳州印第安纳波利斯的 罗伯特相机(UsedPhotoPro)和佐治亚州士麦那的KEH相机。者都为大多数产品提供免费保修和免费送货。
当时以 C 系列 6x6cm TLR、Mamiya Six、Mamiya Press 和 RB67 6x7cm 中画幅相机而闻名的 Mamiya 在 1975 年发布了第一款 6×4.5cm 相机机身。645 画幅已经有四十年没有使用了,这使得Mamiya 645是第一款使用645格式的中画幅单反相机,它可以在120上拍摄15张照片,或者在220上拍摄30张照片(更流行的6×6格式可以在120上拍摄12张照片,在220上拍摄24张照片)。
Mamiya 645 相机共有三代。第一个包括 M645、M645 1000S 和 M645 J;第二个推出了 645 Super、645 Pro、645 Pro-TL 和 645E;第三代也是最后一代采用了自动对焦系统,并在 2000 年代末与 Phase One 合作,支持数字中画幅后背 — 其中一些可与当前的Mamiya Leaf和Phase One 后背配合使用。
虽然第二代 Pro 机身非常出色,但它们肯定不是预算选择。然而,最初的 M645 和后继 M645 1000S 的价格相当实惠。唯一的区别是最高快门速度从M645 的 1/500 提高到 1000S 的 1/1000。
与当时大多数其他中画幅机身不同,第一代 Mamiya 645 机身没有可互换的后背。这在实践中并不是一个很大的缺点,但一些摄影师确实喜欢在完成一卷之前更换不同的胶片库存的能力。然而,这些机身确实有可互换的取景器:两个腰部高度(一个带有运动取景器,一个没有),一个未测光的眼平棱镜,三个测光棱镜(不同的差异)和一个测光AE棱镜。除了常规手动曝光之外,后者还允许光圈优先自动曝光。一般来说,腰部高度的取景器价格最高。
此外,还提供五个可互换的对焦屏——磨砂、微棱镜、方格、带微棱镜的测距点和测距点——以及附加配件,例如手枪式手柄(带或不带快门触发器)和带自动进片功能的动力驱动手柄。
与 Mamiya M645 搭配使用的标准且最常见的镜头是 Sekor C 或 Sekor N 80/2.8。Sekor 55/2.8、120/4 APO Macro、145/4、150/3.5、55-110/4.5 和 105-210/4.5 都是非常实惠的选择。Sekor C 和 Sekor N 80mm f/1.9 是该系列中最快的镜头,也是有史以来最快的中画幅镜头之一。
拥有庞大的镜头库(如果您选择稍后升级,这些镜头也适用于 Mamiya 645 Pro 等高端型号)以及市场上最实惠的机身之一,您在这里真的不会出错。Mamiya 645 镜头适配器也可随时用于任何 DSLR 或无反光镜安装座。
1969 年,朝日宾得发布了为数不多的中画幅相机之一,其操作方式基本上类似于大型 35 毫米单反相机。从传统的五棱镜取景器形状到杠杆操作的进片装置,标准 35 毫米单反相机的 DNA 从一开始就很清晰。
第一个型号 — Asahi Pentax 6×7,在北美也以 Honeywell Pentax 6×7 的名称出售 — 在 120(10 帧)或 220 上生成 60mm x 70mm 的图像(由于胶片的回扣边缘,实际上更接近 56mm)电影(20 帧)。机身就像一头笨重的野兽,配备普通的未测光棱镜和标准 105mm f/2.4 镜头,重 5.1 磅。与许多中画幅相机一样,棱镜可以互换(对焦屏也是如此),除了标准棱镜之外,还可以选择腰平和 TTL(通过镜头)测光棱镜。此外,为了帮助操控,还有一个相当标志性且非常时尚的左手配件木握把可供选择。
Asahi Pentax 6×7 之后,1976 年推出了 Asahi Pentax 6×7 MLU,1990 年推出了 Pentax 67,1999 年推出了 Pentax 67 II。6×7 MLU 与原始 6×7 相同,但具有后视镜锁定机构。事实证明,这对于基于三脚架的风景、静物或低速快门工作非常有用——巨大的镜子像骡子一样踢动,虽然它在听觉上令人难以置信的愉悦,但它很容易导致振动引起的模糊。
该系统有多种镜头可用:Pentax Takumar 105/2.4 是标准“套件”镜头,也是该系统的瑰宝之一。宾得 6×7 或宾得 67 镜头总体上非常实惠 - SMC Takumar 45/4、55/3.5、55/4、75/4.5、150/2.8、200/4、55-100/4.5 和 90 -180/5.6 都相当便宜,其中一些很容易以低于或 100 美元左右的价格找到。与 Mamiya 645 系列一样,几乎所有 DSLR 或无反光镜安装座都有适用于 Pentax 6×7 镜头的适配器。
Pentax 6×7 是我最喜欢的中画幅相机之一。虽然我怀疑它比Bronica GS-1或 Mamiya RB/RZ67 等其他 6×7 相机要重得多(也可能更轻),但它的密度非常大,而且其类似单反相机的外形似乎掩盖了它的重量。它会给你带来锻炼,但这是值得的。
哪个摄影师没有听说过哈苏?这家瑞典制造商与徕卡和蔡司并列相机巨头的万神殿中。可以说,哈苏 500 系列让他们走向了辉煌。
在 500 系列之前,哈苏在 20 世纪 40 年代末开发了所谓的“理想相机”——一款被称为 1600F 的 6×6 中画幅相机,不久之后又推出了 1000F。其模块化设计具有革命性,具有可互换镜头、取景器、卷片器和胶片后背。TLR 在中画幅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但当时没有一家具备这些功能。
1957 年,哈苏推出了 500C,这是其新系列相机中第一款使用可互换叶片快门镜头的型号,消除了 1600F/1000F 焦平面快门固有的问题,并允许在每种速度下进行闪光同步。500C 的改良版将成为阿波罗和双子座飞行中第一台观察外太空的相机。
自推出 500C 以来,哈苏不断推出新型号的增量升级——500C/M、501C 和 501CM 可能是最受欢迎的——最后是 503CW,该型号已于 2013 年停产。这些型号构成了哈苏“V”的核心。System”这个名称是哈苏在 2002 年发布“H System”时才出现的,目的是为了区分两者。虽然 V 系统包括 500 系列以外的相机,但没有一个像它那样令人向往或具有标志性。
虽然机身因其制造质量、可靠性、人体工程学和美观而受到高度评价,但可以说,正是这一系列令人难以置信的镜头将哈苏相机提升到了另一个水平。V 系统中有 70 多个镜头,尽管其中很多是同一镜头的更新型号 - C 和 CT* 镜头是最早的,而CF、CF FLE 和 CF IHI 镜头出现较晚。
除了一个例外,所有 C 和 CT* 镜头均由卡尔蔡司制造,实现了两位摄影巨头的最终融合。早期的蔡司 C 镜片内部具有黑色防反射涂层,1959 年至 1974 年生产的镜片为单层涂层。1973 年,蔡司开始在镜片上实施其著名的 T* 多层镀膜,即 CT*,这有助于改善眩光控制、提高对比度和改善透射率(T-stop)。
镜头范围从 30/3.5 F-Distagon(相当于 17mm FF)到 500/8 Tele-Tessar(相当于 275mm FF),其中 Zeiss 80/2.8 Planar 是“标准”镜头。还有一款变焦镜头,施耐德 140-280/5.6 Variogon,非常罕见。
V 系统的 500 系列拥有最广泛的镜头选项以及可能是任何中画幅系统中最广泛、最通用的配件选择,是您可以购买的最佳单反中画幅相机。最重要的是,500 系列与许多中画幅数码后背兼容,包括当前的CFV II 50C。
虽然我们大多数人都知道什么是SLR(“单镜头反光”),但 TLR 的概念对许多人来说更为陌生,因为它们的设计并未延续到数字时代。正如您可能从名称中猜想的那样,TLR(“双镜头反光”)相机使用两个镜头 - 几乎总是垂直安装。顶部的镜头被称为“观察镜头”,它将光线传递到镜子上,然后镜子将图像反射到毛玻璃上——这正是单反相机的工作原理。这些相机几乎总是与腰部取景器一起使用,摄影师可以向下查看投影图像,从而允许他们取景和对焦。
底部镜头被称为“拍摄镜头”,具有相同的焦距(尽管始终全开的光圈可能略有不同)并包含叶片快门。该镜头在按下快门时将图像直接投影到胶片上。在中画幅世界中,TLR 和 SLR 之间的优势有很多:机身可以更小、更轻、总体上制造(和维修)更加简单、故障点更少、不存在取景器遮光现象,而且更安静并且更不显眼——没有响亮的拍打镜子,叶片快门几乎无声,几乎无振动,并且可以以任何速度闪光同步。
TLR 的主要缺点是缺乏可互换镜头(除了两个例外)、没有变焦镜头、缺乏可互换取景器(除了少数例外)、缺乏可互换后背、取景器中出现横向反转的图像以及视差这是近距离对焦时的一个问题,就像测距仪一样。此外,几乎所有 TLR 都使用 6×6 格式,尽管有些提供 35 毫米胶片适配器以支持宽高比图像。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进行了世界上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重建集体努力,到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高端 TLR 市场已相当拥挤。Chiyoda Kogaku Seiko KK(“千代田光学精密工业株式会社”)于 1955 年发布了答案:Minolta Autocord MXS。同年还推出了 Autocord MXV 和 Autocord L,后者从 Optiper 改为 Seikosha Rapid 快门,最高速度从 1/400 提高到 1/500。它还配备了硒计。
1955 年至 1966 年间,至少有 17 种 Autocord 型号投放市场。两者之间的差异通常很小,但所有 Autocords 都有一些主要特征:著名的 4 片/3 组Tessar型 75mm f/3.5 Rokkor 镜头,快门速度低至一秒,带有自动快门翘起的曲柄前进和帧计数,以及在不推进胶片的情况下翘起快门的能力(允许双重曝光)。
曲柄提前和自动快门翘起对于当时的 TLR 来说是一个罕见的功能,基本上只在Yashica-Mat TLR(1957 年推出)和 Rolleiflex 型号上找到,后者(现在仍然)比 TLR 贵得多。日本同行。其他 TLR,如 Rolleicord 系列,使用效率较低的旋钮前进,需要用户手动翘起快门。
Autocords 的另一个备受推崇的功能是非常符合人体工程学且光滑的对焦杆,位于前面镜头板下方,允许单指对焦。其他 TLR,包括高级 Rolleiflex,使用对焦旋钮,需要用户将相机从一只手移到另一只手才能对焦,然后推进胶卷。Autocord 上的所有操作都可以用用户的右手完成,而左手则握住相机。
不幸的是,对焦杆也是 Autocord 的致命弱点——它是由极其脆弱的锌/铝合金制成的,并且经常可以看到对焦杆折断的相机。即使你有折断的部件,你也不能焊接锌/铝合金,但我确实使用强力快速焊接环氧树脂一次取得了成功。如果您没有该部件,唯一的解决方案是 DIY 修改或在线提供的众多 3D 打印替代品之一。但只要您购买的任何相机仍然带有对焦杆,您很可能不会遇到任何问题 - 只要不要掉落或对对焦杆施加过大的力即可。
虽然 Autocord 可能是有史以来设计最符合人体工程学的 TLR,但真正的明星是其 Tessar 设计的 75/3.5 Rokkor 镜头。当时的许多摄影师都将该镜头与 Rolleiflex 系列中出色的 Zeiss Tessar 75mm 和 80mm 镜头进行比较。
就价格而言,Autocord 系列简直无可匹敌。我建议找一个没有仪表的型号,因为旧的硒或硫化镉仪表很少经受住时间的考验,而无仪表版本的流线型设计在我看来更美观。
从 1956 年开始,玛米亚开始生产第三个系列的 TLR,即玛米亚 C 系列,该系列的一个显着特点是:可互换镜头。当时,还没有其他能够更换镜头的 TLR,只有一款推出——Koni-Omegaflex。
C 系列从 Mamiyaflex C 开始,发展到 Mamiyaflex C2、Mamiya C3、Mamiya C33、Mamiya C22、Mamiya C220 和 Mamiya C330。后一种型号于 1969 年推出,是 C33 的改进版本,是所有 C 系列型号中最完整、功能最丰富的型号。
与其他型号一样,C330 具有可互换的取景器(烟囱式放大镜、眼平棱镜和标准腰平),但现在还引入了更换对焦屏的功能,有六种选项可供选择。
所有 C 系列均以相同的通用方式运行。通过旋转两个位于前面的旋钮之一(一个在左边,一个在右边)来完成聚焦,然后通过波纹管系统延伸整个前部组件。通过解锁镜头可以轻松更换镜头,这会在胶片前面升起挡板以防止漏光,然后释放固定夹,然后您只需卸下镜头组件即可。
由于它是 TLR,因此每个“镜头”实际上是一个镜头块,包含两个焦距相等的镜头 - 顶部的观察镜头和底部带有集成快门的拍摄镜头。镜头选项范围从 55/4.5 到 250/4.5,其中 80/2.8 是最常与相机配对的“标准”选项。
除了可互换的毛玻璃对焦屏之外,C330 是唯一一款在通过曲柄推进胶片时自动翘起快门的型号。它还具有改进的视差选择器旋钮,现在包括 55 毫米、65 毫米和 250 毫米镜头的选项。
如果您正在寻找更便宜的选择,那么选择 Mamiya C220 甚至 Mamiya C33 不会造成太大损失。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 Rolleiflex 和 Rolleicord 系列 TLR 闻名的德国公司 Franke & Heidecke 在一次轰炸袭击中摧毁了其不伦瑞克工厂后发现自己正在复苏。Rolleiflex 系列自 1928 年起就已上市,因此 Franke & Heidecke 决定转向稍微更优质的设计。由此开始了所谓的“字母模型”系列,其末尾使用字母表示,例如 Rolleiflex 2.8A 或 Rolleiflex 3.5C。这些数字表示光圈值,2.8 系列具有最快的 f/2.8 镜头,与之前的型号(以及其他制造商的型号)不同,它们都是 f/3.5。
与其他 Rolleiflex 型号(与更实惠的 Rolleicord 不同)一样,Rolleiflex“Letter Model”系列使用曲柄卷绕器来推进胶片并同时拉紧快门。然而,一个重大变化是从 Zeiss Tessar 镜头转向更复杂、更优越的 Zeiss Planar 设计——一些型号还采用了 Schneider Kreuznach Xenotar 镜头。唯一的例外是早期的 Rolleiflex 2.8B,它配备了 80mm Zeiss Biometar - 这种型号极为罕见。
3.5 型号继续使用 75mm 镜头,而 2.8 系列则转向 80mm。差异最终很小——大约 37.5 毫米与 40 毫米(全画幅等效值)。
虽然所有 Rolleiflex 型号均优于大多数其他 TLR,但 Letter 系列的水平甚至更高。正如您可能想象的那样,2.8 型号甚至比 3.5 系列更贵。但近年来价格上涨了很多,因此人们可以将它们视为一种工具和投资。另外,与蔡司 Tessar 镜头一样出色,蔡司 Planar 镜头更胜一筹。
1954 年,以其放大机系列而闻名的 Simmon Bros. NY 发布了 Omega 120 — 一款 6x7cm 旁轴相机,配有 90/3.5 Omicron 镜头。这款相机的设计后来被柯尼卡收购,随后柯尼卡生产了一系列旁轴印刷相机,可以在 120 卷上拍摄 10 次曝光,在 220 卷上拍摄 20 次曝光。
相机的左侧装有手柄,胶卷通过右侧的拉推机构推进,从而可以非常快速地拍摄(因此得名“快速”)。推拉式进片装置上方有一个大旋钮,可通过齿轮齿条系统移动整个镜头块以进行对焦。当旋钮转动时,镜头后部的销钉与测距仪对焦系统相互作用,用户通过取景器中间的测距仪贴片确定焦点。
与当时的其他 6x7cm 相机相比,Koni-Omega Rapids 使用起来非常流畅,而且相当轻巧,这主要归功于测距仪设计。与中画幅单反相机相比,镜头阵容相对较少,但这就是非徕卡旁轴相机的本质。标准镜头为六片/五组 90/3.5 Super Omegon 或 90/3.5 Hexanon,产生约 45mm 的全画幅等效视野。
还提供 58/5.6 Hexanon、60/5.6 Hexanon、135/4.5 Hexanon 和 180/4.5 Hexanon。Omega 120、Koni-Omega Rapid 和 Koni-Omega Rapid M 具有 90mm 和 180mm 镜框线,而后来的 Koni-Omega M、Rapid Omega 100 和 Rapid Omega 200 则为 135mm 镜头提供了额外的镜框线。所有型号的广角镜头都需要安装外部热靴取景器。
最好的选择是后来的Rapid Omega 100和Rapid Omega 200——后者允许通过其可互换的弹匣进行中卷胶片更换,就像其他中画幅相机的可互换后背一样。
富士胶片尽管生产了十几台富士卡 35 毫米单反相机、几台富士卡中画幅相机和许多富士卡 35 毫米紧凑型相机,但主要以其 35 毫米、120 和大画幅胶片而闻名。然而,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初,富士胶片开始生产新系列的定焦和自动对焦 35 毫米紧凑型相机,并将“Fujica”名称改为“Fuji”。其中一些产品——Fuji DL 系列、Fuji Cardia 和 Fujifilm Klasse 系列——取得了巨大成功。
大约在同一时间,富士胶片凭借其富士 GS、GW 和 GSW 系列相机进入高端固定镜头中画幅旁轴相机市场。这些尺寸为 6×9、6×8、6×7 和 6×4.5 厘米。其中最实惠的是 Fujica GS645 Professional 和 Fujica GS645S Professional Wide60 - 还有 Fujica GS645W Professional,但这是一款没有测距仪的定焦相机。
所有三款相机的机身几乎相同,并在 120 或 220 胶片上以 6×4.5 格式拍摄图像。它们具有轻质、折叠式机身、用于聚焦的波纹管系统、速度为 1 至 1/500 秒的叶片式快门镜头以及内置 LED 测光表,由两个 LR44(也称为 A76 或 SR44)供电。
Fujica GS645 Professional 的特色在于其 5 元件 EBC Fujinon S 75/3.4 镜头和具有视差校正功能的 0.63 倍放大倍率测距仪。
次年发布了Fujica GS645S Professional Wide60,配备了新的EBC Fujinon W 60/4 Zeiss Orthometar型镜头,5组7片。在标尺对焦GS645W的45mm f/5.6(约28mm等效)镜头被批评太宽之后,选择了60mm镜头(约35mm全画幅等效)。与 GS645 一样,该相机具有视差校正测距仪,但放大倍率略低,为 0.5 倍。
由于这些旁轴取景器水平传送胶片,与大多数垂直移动的其他 6×4.5 相机不同,因此当相机正常握持时,会以纵向拍摄图像。这可能需要一些时间来适应,特别是如果您主要以横向拍摄。
虽然不是测距仪,但Fujifilm GA645系列具有类似的设计(具有类似测距仪的取景器),但增加了自动对焦功能。Fujifilm GA645Zi甚至配备了 55-90/4.5-6.9 变焦镜头,可在 55 至 65、75 至 90 毫米之间进行增量移动。与测距仪不同,它们是电机驱动的并且完全依赖电池。
Plaubel是一家由雨果·施拉德 (Hugo Schrader) 于 1902 年创立的德国相机制造商,因 1911 年首次推出的 Makina 系列新闻相机而闻名。到了 20 世纪 70 年代,雨果·施拉德 (Hugo Schrader) 的儿子 Goetz Schrader 决定出售该公司。随着公司年事已高,日本土居集团的土居公夫于 1975 年收购了该公司。此后不久,土居就让 Plaubel 开始开发一款采用尼康专门开发的镜头的新相机。
最终成果是 Makinette 67,该原型机于 1976 年在 Photokina 展会上首次亮相。然而,Doi 对设计并不满意,又回到了绘图板。他寻求柯尼卡的帮助,并聘请内田康夫(柯尼卡 C35 EF“Pikkari”的设计师)作为首席设计师。两个主要要求是相机拍摄中画幅和镜头必须出色——紧凑性、耐用性和易于操作也是重中之重。土井和内田之间存在一些分歧:土井希望相机是自动曝光的,而内田想要柯尼卡而不是尼康的镜头。土居对前者态度软化,同意使用带手动控制的内置测光表,而内田在测试了副本并发现其质量非凡后接受了尼克尔 80/2.8 镜头(40 毫米等效)。
最终的结果是一个支柱式折叠旁轴相机,带有传统的进片杆、镜头上的快门速度和光圈转盘,以及快门释放按钮周围的对焦转盘,虽然有些奇怪,但功能非常强大。该转盘的位置允许用户用手指调整焦点 - 像往常一样在取景器中对齐测距仪补丁 - 并非常轻松快速地拍照。
机身背面的进片杆下方有一个小按钮,用于激活测光表——取景器窗口中的基本三 LED 读数。显然,需要电池来为仪表供电,但相机的其余部分仍然是完全机械的。
后来的 Plaubel Makina W67 采用广角尼克尔 55/4.5 镜头(约 28 毫米等效镜头),并进行了一些设计更改,例如棱纹机身和对焦转盘周围的橡胶圈。
如果您更喜欢可互换镜头相机,请考虑Mamiya 6或Mamiya 7 — 这两款相机都备受推崇,但在设计和操作上与 Plaubel Makina 67 完全不同。它们的价格也会更高,尤其是 Mamiya 7 ,但您确实获得了可互换镜头和光圈优先自动曝光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