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T200依旧搭载了一块1/2.5英寸、830万像素CCD感光元件,有效像素达到了810万,最高输出分辨率为3264 x 2448像素。我们只需将机身前盖轻轻向下一拉便可露出那枚五倍光学变焦卡尔蔡司潜望式镜头。镜头搭载了光学防抖镜片组,实际等效焦距为35-175mm,最大光圈F3.5-4.4,普通微距下最近对焦距离为8cm,而在近距离对焦模式下则可以在1cm处进行正确对焦。在索尼T200的机身背面配备了一块3.5英寸16:9宽屏TFT LCD液晶屏,有效像素依然是23万。采用触摸式的操作方式,因此在屏幕周围并没有设定其它的按键。在电力系统方面,索尼T200使用的是一块3.6V、2.4Wh的锂离子电池。使用索尼自家的记忆棒机型存储,机身内置了31MB的存储空间。索尼T200的三围尺寸是:93.5 x 59.3 x 20.4 mm,重160克。
编辑点评:
佳能A650 IS
编辑点评:
作为佳能A系列的旗舰机型,A650 IS的表现让我们满意。高像素、大变焦、带防抖以及全手动功能,这次佳能A系列的改进,可以说是非常的大。相信随着A650 IS的上市,市场上又会迎来新一轮的采购热潮。
松下FX30 市场售价:1980元
松下FX30
FX30机身正面3.6倍变焦的徕卡认证镜头位于右侧,占据了1/2的空间,镜头使用伸缩式设计,在镜头外圈上有O.I.S光学防抖和28mm广角标识。松下FX30在设计时重新增加了非球面透镜,使透镜单元小型化,镜头结构为6组7枚, 含5枚非球面镜。由此,机身的厚度达到了22mm。球面镜头的运用可以有效消除像差。同时透镜栅采用了不锈钢材质。
编辑点评:
理光R7
镜头继续沿用前身R6的7倍光学变焦镜头等效焦距为28-200mm、光圈范围F3.3-5.2。装载CCD位移式防抖功能。具有分焦段变焦功能,用35mm系数转换,分别是28mm、35mm、50mm、85mm、105mm、135mm、200mm。最短拍摄距离在广角端约30cm、长焦端是约1m。微距模式下广角端约1cm、长焦端约25cm。 R7最大可以记录分辩率是3264×2448像素。感光度是ISO64-1600。同时也能拍摄最大640×480像素、30fps的AVI格式(Motion JPEG)动画。
R7装载了全新的灰度等级补正和色调补正机能。灰度补正可在摄影后进行5个等级的调整。色调补正,同灰度补正相仿,也可进行5个等级调节,针对红色和绿色调进行修补。 理光R7还有一个比较特色的新功能,我们暂且称其为色彩连拍,可以用黑白模式、彩色模式、深褐色模式连续拍摄三张照片。
R7增加了进行曝光补偿和ISO感光度调整等功能的ADJ.(adjust)按钮,简化了操作过程。菜单画面也得到改善。据说采用了出色的「理光千禧年字体」作为界面基本新字体,更具亲和力。同时,显示屏的清晰度也有了很大提高。
编辑点评:
虽然在性能上的变化并不是很大,但是R7的画质相对于R6确实是有了明显的提升。拥有广角、长焦双重性能又带有防抖功能的全能机型R7,适应面非常的广,相信这款长焦机一定会成为很多朋友十一出游时的首选机型。
已经是业界第三款采用18倍光学变焦的富士S8000fd,另辟蹊径的使用了27毫米作为广角端的起点,而长焦端也达到了486毫米,完全可以满足一般用户所有的拍摄需求了。新增加的CCD防抖功能和最高的ISO 6400感光度(400万像素模式实现),也是帮助我们可以从容不迫的拍摄需要的画面。
富士S8000fd
编辑点评:
富士S8000fd拥有长焦相机中少见的27mm广角,这在风景拍摄中的优势不言而喻。使用CCD防抖功能与ISO 6400的超高感光度相结合,可以非常有效的避免手持相机抖动对拍摄的影响。富士非常有优势的面部识别功能也在S8000fd上得到了很好的延续。另外高速连拍模式,对于运动物体的表现更加的得心应手。
尼康D80采用了11点的自动对焦系统,使用和准专业单反D200一样的模块。这也就意味着D80可能会拥有同D200相同的对焦精度和机身驱动力。当然为了同D200拉开差距,像机身性能、连拍、机内优化、快门范围以及对AI手动镜头的支持等方面,D80都进行了相应的“缩水”。D80的开机时间为0.18秒,快门时滞大约80毫秒。可进行每秒3张连拍、最多可以拍摄100张JPEG或最多6张RAW格式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