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终复苏,vivo三连笑傲国产

2023 年已经过去,而最近,多家市场调研机构也先后发布了 2023 年 Q4 以及全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发展情况。

整体来看过去一年的手机市场,不能说“山重水复疑无路”,那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总之就是在经历市场饱和、疫情摧折等坎坷后,在行业上下的努力下,市场又重新燃起了向好的希望。

比如不久前知名市场调研机构 Canalys 和 IDC 都给出了类似的论断。

Canalys 发布报告显示,2023 年第四季度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跌幅已经收窄到 1%,复苏迹象初步呈现。

而在 IDC 的市场报告中,2023 年第四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则是同比增长 1.2%,并且是在连续同比下降 10 个季度后首次实现反弹。

两家机构都能让我们对未来一年智能手机市场的发展提振信心。

而在这背后,中国智能手机产业链、特别是各大智能手机品牌们为行业持续发展在产品和产业层面所做的努力不可忽略。

怀着对中国智能手机市场迈向复苏的喜悦,我们进一步窥探过去一年市场中的变化,以及“复苏”的原因。

还是结合数据。这里我们先看中国信通院发布的报告在 1 月 22 日发布的报告,其中有一个信息值得关注,就是 2023 年全年,5G 手机出货量达到 2.40 亿部,同比增长了 11.9%,占同期总出货量的 82.8%。

这一方面说明,5G 手机在目前市场中已经占据绝对的份额比例,另一方面,5G 手机的快速普及,带来的换机潮,成为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复苏的潜在动力。

而另一个动力,来自于高端化。

根据调研机构 IDC 的报告,2023 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 600 美元以上高端市场份额达 27.4%,同比增长了 3.7 个百分点,而 200-600 美元产品的市场空间正在收窄。

事实上,冲击高端,一直是这两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主旋律。而高端市场的竞争其实就是科技创新力的拼杀。眼下,“5G+AI”技术的融合和应用落地,特别是生成式 AI 的火热发展,正成为每一个智能手机品牌不可忽视的技术趋势。

例如 IDC 在此前发布的 2024 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十大洞察中就重点讲到“手机端 AI 大模型应用更加广泛”会成为接下来市场发展的重要技术风向。

来自 Canalys 的分析师也表示,AI 将逐步从最初的产品层面的差异化上升至运营及公司层面的整体战略,各智能手机厂商均涉及其中。

其实在过去一年,已经有众多手机厂商开始着手布局以 AI 为核心的技术和功能体系。

比如荣耀在最近发布的 Magic6 系列手机中就搭载了拥有 70 亿参数的魔法大模型,并支持智慧成片、一语查图、一拖日程等功能。小米在其自研的澎湃 OS 中也植入了 AI 大模型,支持 AI 创作文本、绘画、搜图等功能。

还有 vivo,更是发布了由蓝心大模型,蓝心小 V、蓝晶芯片技术栈、蓝海续航系统、蓝河自研操作系统等构成的 vivo“蓝科技”技术矩阵。这个技术体系面向的,正是 5G 万物互联和人工智能大爆发的时代。其中,蓝心大模型更是具有行业先发优势,结合蓝心小 V 智慧助理功能,带来了超能语义搜索、超能问答、超能写作、超能创图和超感智慧交互五大体验。

由此,我们认为中国智能手机市场走向复苏,迎来新一轮发展周期的底层动力,就在于“5G+AI”的时代技术浪潮与中国手机厂商们追逐高端化的需求彼此交融,奠定了市场发展的无穷潜力。

那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同手机品牌高端化的成果如何?这一点,我们也可以从市场上最新的品牌份额变化中窥探一二。

例如这里我们再次援引研究机构 Canalys 的最新报告,2023 年全年,苹果首次夺得中国内地市场全年出货第一位置,份额达到 19%。而在国产手机方面,vivo 则凭借 4450 万台的出货量位列第一,同时 16% 的市场份额也是国产第一,OPPO、荣耀、小米紧随其后。

值得注意的是,在国产手机市场中,vivo 已经连续三年出货量位列第一。在 2021、2022 两年,其分别以 21%、18% 的市场份额稳定出货量冠军。

除了 Canalys 的统计数据,另一家权威调研机构 Counterpoint 也给出了类似的统计结果:

vivo 在 2023 全年的市场份额为 16.9%,仅次于苹果,并且同样也是连续三年位居国产手机市场份额第一。

此外,媒体华尔街见闻援引供应链独家获悉的权威机构统计数据,也显示 vivo 凭借 4455.5 万台的手机激活量位列国产手机品牌第一名。

总体来看,除了连续三年保持国产出货量和份额第一的 vivo,过去一年主流国产手机品牌其实也都有不错的表现,彼此之间还是比较卷的。当然,这也推动了国产手机整体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前行。比如根据前面中国信通院发布的报告,2023 年全年,国产品牌手机的出货量累计达到 2.31 亿部,同比增长 1.1%,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 79.9%,是市场的绝对主体。

从上面的数据中可以看到,中国智能手机市场能够在过去一年中迎来复苏,身处第一线的各大国产手机可以说提供了最主要的动力。而透过过去一年,不同品牌在产品、技术和产业层面所做的努力,也可以让我们看到国产手机接下来迈向市场新台阶的密码。

首先是在产品层面,需要始终坚持以用户需求为中心进行创新。

这一点,vivo 创始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沈炜 1 月 30 日在 vivo 2023 年年会讲话中也有说到:“用户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原点”。他表示,用户是产品的标尺,用户的痛点需求夯实了产品体验的基线,用户的差异性需求塑造了产品体验的多元性。

vivo 在过去一年也是按照这个标尺打造产品的。比如 X100 系列的长焦让喜欢演唱会的用户不用长枪大炮,也能“留住”自己的青春和回忆;X Fold2 更轻更薄的机身和超耐久轻量铰链则让用户在使用折叠屏时告别厚重和不耐用的担忧;还有 X Flip 则是准确把握到消费者对折叠屏“好看、好拍、好玩、安心”体验需求而精心打造的产品。

在满足消费者需求这一点上,除了 vivo,荣耀 CEO 赵明也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谈到:高端化的过程不仅是一个堆量的过程,它还是消费者对公司的价值观和产品的一个认可过程。因此,过去一年荣耀也是频频拿出“消灭核心痛点”级的产品创新,比如 Magic5 系列中的青海湖电池让大家不再为手机续航发愁。

其次,在技术方面要能坚持长期主义,深入到底层进行全面的布局。

说到技术,过去我们总能想到华为,它的确是国产手机坚持长期主义、底层技术研发的代表。而在过去一年,华为再次展现出他们的技术能力,Mate 60 Pro 通过自研麒麟芯片以及卫星通话等创新功能,成功拉动华为手机快速复苏,成为市场上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黑马”。

除了华为,vivo 也在过去一年展现出他们长期坚持底层技术布局的成果。正如我们前面提到的,vivo“蓝科技”技术矩阵充分展现了他们的技术创新力、引领力。比如他们自研的 AI 大模型矩阵蓝心大模型(BlueLM)包含十亿、百亿、千亿三个参数量级五款 vivo 自研大模型,模型能力在 C-Eval、CMMLU 等权威榜单中领跑。

而在 X100 系列上首发的蓝海电池则带来了更大的容量、更快的充电速度以及更轻薄的机身,与一系列软硬件技术结合构成蓝海续航系统,根本上解决了手机续航焦虑。

再比如在影像方面,vivo 通过和蔡司联合研发的全新光学摄影系统,以及自研的 6nm 影像芯片 V3 带来了光学、算力、算法层面的大幅度升级,又一次引领了 2023 移动影像技术大迭代。

从 vivo X1 到 X100,每一代 X 系列产品都有突破与创新,就是这样持续超饱和的投入,让 vivo 积蓄了雄厚的能量,“蓝科技”也由此诞生。

“当年做超薄靠的是应用能力、工程能力,而今天是以底层技术创新为用户带来革命性体验。”沈炜在年会上表示:“有别于单点创新的黑科技,蓝科技会催生黑科技,但更追求长坡厚雪的可持续创新。”

这些理念不仅是对 vivo,也足以对中国智能手机在技术研发方面的布局和发展带来启发。

最后一点,则是在产业层面需要保持与产业链共创共赢的理念,只有智能手机产业链整体做大做强,终端厂商才能在更高的舞台上乘风破浪。

当手机市场高端化、全球化的竞争越是进入到白热化时,厂商们对于产业链能力重要性的认知就越是深刻。就在过去的 2023 年,我们也确实越来越多地看到终端品牌与产业链深度绑定,开放共享的案例,这个趋势,在接下来只会更显著。

“手机行业的繁荣不仅是一家厂商、一个行业,而是背后千万家供应链的集体繁荣。手机行业做到什么位置,背后的产业链就是什么位置。”在某次大会的圆桌论坛上,vivo 执行副总裁、首席运营官胡柏山所说的话很好地解释了手机厂商们的这种行为。

在去年的首款小折叠 X Flip 手机上,vivo 就和京东方在高端柔性 OLED 显示技术解决方案上共研共创,实现了折叠屏手机轻薄便携与可靠性新的突破,而在 vivo X100 上,他们则深度参与了联发科天玑 9300 的芯片定义,最后用全大核 CPU 的体验以及出色的端侧 AI 表现惊艳了整个手机圈。

这些都足以说明,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进化发展,才是推动中国科技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站在 2024 的开头回看过去一年的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也许用这句话来形容最合适不过了。

也许市场热情的复苏并不会一马平川,也许高端化的征途也还有更多挑战,也许新时代的风口还需要耐心等待,但这些都不能消解中国科技产业链里每一位参与者前行的脚步和决心。

THE END
0.国产手机2023年出货量排行榜公布:荣耀超越OV小米,夺得第一名1月25日消息,idc发布的最新数据报告显示,2023年全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2.71亿台,同比下降5.0%,创近10年以来最低出货量。其中,荣耀力压ov小米等对手,拿下国产手机第一。 数据显示,苹果第四季度和2023年全年出货量排名国内市场首位。虽然苹果在国内高端市场受到竞品明显冲击,加上自身产品升级幅度有限导致吸引力下jvzquC41yy}/rqu0ep5gcz487;;837mvon
1.苹果又被虐,国产手机这方面太顶了自手机迈入一英寸 CMOS 以来,越来越多消费者开始关注手机的主摄尺寸。 俗话说的好,底大一级压死人,今天果子就和大家盘点目前手机界 CMOS 尺寸由大至小前十排名。 第一名:索尼 IMX989 规格:5000万像素 1/1 英寸 发布时间:2022 代表机型:小米 12S Ultra、小米 13 Pro、vivo X90 Pro 、vivo X90 Pro+。jvzquC4158qs0lto1r532=:6:5=:9<8726>
2.新财富电子行业第一名赵晓光:硬件行情来了(下)作者:安信证券赵线性马达切入苹果链,产品附加值提高:公司马达为全球龙头,特别是第三代线性马达,单价是原有马达的6倍以上,单只价格达到3美金左右,全球目前只有两家可以生产,公司作为主力厂商切入苹果新一代手机,预计5月份开始爬坡,6月份放量,全年两个主要机型将有望达到4000万台/出货。此外,公司还有新的马达业务进入另一款苹果新产品jvzquC41zwkrk~3eqo5939<43464:88293634B
3.国产手机缘何偏爱“重庆造”玻璃?频频被国产手机“一哥”华为上量新机,正是其超强的抗跌耐摔能力。多次实验证明,采用昆仑玻璃的华为手机从4.2米高处落下,均毫发无损。 目前,鑫景与华为的合作更加紧密,将共同筹建“玻璃联合实验室”,面向新产品的研发和创新。 在鑫景特玻的生产车间的另一端是鑫景特玻的实验室。研发人员把一小块玻璃固定在实验器jvzquC41yy}/eww0ep5djxsiskth1yu142852:5;1v814=532;e64?:745940|mvon
4.魅族PK小米1月国产手机市场关注排行榜魅族M9(无存储卡)编辑点评: 魅族M9打败了人气很高的小米手机,打败了同门师弟魅族MX,勇夺1月份国产手机关注排行的第一名,从此可见国内的消费者对于手机的价格还是比较在意的,这款手机1699元的价位让这款手机性价比非常的高,感兴趣的朋友也可以关注关注。 魅族M9(行货)[参考价格] 不带储存卡价格1699元[销售商家] 各地魅族专卖店标签jvzquC41oqhjnn3|qn4dqv3ep188687963=3;7mvon
5.中国消费者和产业链都很难离开苹果,iPhone的影响力太大了对于中国高端消费者来说,如今iPhone已成为他们的首选,从2020年Q4以来iPhone在中国手机市场的份额就屡创新高,2021年Q4苹果更夺下了中国手机市场第一名,这是苹果自2015年Q4夺下这个名次之后,时隔6年重获这一名次。 今年以来在国内市场的手机销量连连下滑的情况下--上半年国内市场的手机销量下滑了21%,iPhone的销量却逆jvzquC41dnuh0lxfp0tfv8FW\51IzRc1cxuklqg1fkucrqu1386;>993;
6.中国手机“群殴”三星:决战亚非▎新兴手机市场遍地是黄金,淘到多小米作为上市公司,其海内外的数据披露的相对较多一些。从国内市场来看,小米已经被挤到“others”的阵列中。但是,从全球来看,小米排名第三,国产手机第一。之所以如此,就是小米手机在海外的强势表现。 据Counterpoint Research最新发布的各国/地区智能手机出货量报告显示,第一季度在接受调查的74个国家/地区中,小米在孟加拉jvzquC41zwkrk~3eqo52:A6894=8287;;7?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