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曾几何时,为了将文件传输从 10 秒缩减到 1 秒,而特意去选择大家都在用的手机型号?
这种无形的文件传输壁垒,大大阻碍了 Android 用户之间的传递便捷性,原本只需一瞬间就能完成传输的 50KB 文件,却因为不同传输协议的高墙,而让人不得不选择最原始的蓝牙或聊天软件进行传输。
然而,这种因不同品牌或不同协议的传输屏障,将会在不久后逐渐消失。因为在今天,小米、OPPO、vivo 成立了互传联盟,实现了跨品牌的文件互通传输标准。
换言之,即便我手上用的是小米 9,也能给用 OPPO Reno 的女朋友互传照片了。
三家厂商所用的传输标准名为「移动点对点快速传输协议」,英文名为 Mobile Direct Fast Exchange。这项协议是基于 WiFi P2P 传输和蓝牙 BLE 广播实现搜寻和传输,继而为用户提供跨平台、高速、稳定和 0 流量的本地文件快传体验。
据悉,该协议可支持包括图片、音乐、文档、视频、压缩包等规格的文件互传,最高速度可达到每秒 20MB。用户在使用该功能时,无需另外安装 App,在双方打开 WiFi 和蓝牙功能后(即互传功能),点所需传输文件即可进行搜索联系人并选择发送。
▲ OPPO Color OS 下的互传通知(仅为测试展示图,以最终版本为准)
实际上,过去 Google 一直都在打磨 Android 设备之间的快速互传功能,早在 2011 年的 Android 4.0 上,基于 NFC 技术的 Android Beam 就已经在 Galaxy Nexus 这款手机里实现了能互传图片、联系人信息、网页文件的「一触传输」,顺便还带起了手机圈的一波 NFC 风潮。
然而即便如此, Android Beam 对大型文件的传输仍然显得无能为力,其相当有限的传输距离和传输速度,无形局限了它仅限于具备 Android Beam 功能设备的小型文件传输。
最终,Google Share 依然还是雷声大雨点小,功能强大,但却迟迟不肯露脸。反观苹果阵营,AirDrop 已经成为了 iOS 的核心竞争性功能之一,用户在使用 iOS 设备后会开始考虑选择 macOS 设备,因为它们之间能实现跨平台的无线传输。
究其根本,国产手机厂商成立互传联盟,其根本目的是为了突破 Google 对 Android 功能的开发节奏,将被动变为主动,通过自有技术联合提升 Android 设备阵营的传输体验,从而保持 Android 设备在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
陈文俊
高级编辑
日均咖啡摄入量比糖分高。
All content is made available under the CC BY-NC 4.0 for non-commercial use. Commercial use of this content is prohibited without explicit permis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