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用了三个月墨水屏手机,我想说说……智能手机kindle索尼

阅读是最便宜的旅行。最近几年,我的业余时间里投入最多的就是看书,大部分是阅读的电子书。对我来说,阅读不只是为了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有时候纯粹只是一种习惯和消遣,就像很多人喜欢玩游戏一样。

看电子书的时候,有人喜欢在电脑上边看边整理笔记;有人喜欢在 iPad 上写写画画;而更多的人是选择在手机上看电子书,手机是肢体的延伸。

电子屏幕看久了之后,很容易视觉疲劳,眼睛会疼,头会晕,甚至影响到身体健康。于是,在看电子书的时候,如何做到「既保护眼睛 ,又保证阅读体验」,成了所有人的难题。

几个月前,我得知有一款主打阅读功能的电子墨水屏手机「海信 A5 Pro」上市,评价还不错。于是,我在 11 月 1 号,趁着双十一的优惠价,毫无犹豫地下了单。

将这款手机重度使用了三个多月之后,我特地来谈一谈使用感受。

也有人说:看纸质书最享受、最舒服。其实,不看书才最舒服,看书是反人性的。纸质书和电子书的阅读方式,各有千秋,本文就不做重点讨论了。

只讲手机测评远远不够,故事才刚刚开始。电子纸未来将会成为革命性的产品。

▍ 墨水屏的介绍 墨水屏的技术原理

液晶显示屏 :目前常见的手机屏幕、电脑屏幕采用的是 液晶显示方式 。通过电压改变有机化合物分子的排列结构,使背光源(发光二极管)发光,并通过 RGB(三原色)滤光片,组合产生不同色彩,这样人们就可以在屏幕上看到不同颜色的信息。类似于三棱镜实验:一束白色的光透过三棱镜之后,就可以看到不同颜色的光。

墨水屏 :墨水屏的显示材料是电子墨水 ,这些电子墨水呈胶囊结构,不同颜色的墨水附着在正、负电荷上,通电后,通过正负电压使带着不同颜色墨水的电荷相互吸引或排斥,改变电荷的排列,显示出文字和图片。

如上图所示,关于电子墨水屏的原理,说的通俗一点就是:

电子墨水是由一颗颗微小的胶囊组成,胶囊的大小约等同于人类头发的直径。每颗胶囊里装有黑白混合的多个液体粒子,白色粒子带负电荷,黑色粒子带正电荷。根据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只要在胶囊的两侧按需加上正负电荷,就能使黑白粒子按照一定的规则游动,从而显示白或者黑,组成各种文字和图案。

由于电子墨水是一种液态材料,所以被形象地称为电子墨「水」。

最重要的是:墨水屏是将周围的光(比如灯光或自然光)照到屏幕上,再反射到人眼,对人眼的伤害很小;而且,屏幕看上去可以接近纸张的效果。

每个胶囊中有很多个粒子,如果再混合加入青色(C)、洋红(M)、黄色(Y)等颜色的粒子,就可以实现全色域的显示效果,也就是彩色墨水屏:

电子纸、电子墨水屏的区别

我们知道,墨水的英文翻译是 ink;于是,电子墨水 的英文翻译是 Electronic Ink,简称是 E Ink、EInk、E-Ink,小写是 eink(这四种简称都可以,官方写法是第一种)。电子墨水屏也称之为 E-ink 屏。

为了方便普通读者辨识大小写,本文采用 E-ink 作为简称(不属于以上四种简称的任何一种)。你看,现在连电子墨水的简称都没统一起来,可见这项技术是多么不成熟。

这里不得不提到的另外一个词是「电子纸」。很多人误以为「电子纸」等于「电子墨水屏」,其实它们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电子纸技术 :是具有类似纸张印刷显示效果的新型显示技术,是一类技术的的统称。对应的屏幕叫电子纸。

电子墨水技术 :是属于电子纸技术的一种,但也是目前唯一投入商用的电子纸技术。对应的屏幕叫电子墨水屏。电子墨水技术和电子墨水屏是台湾的 元太科技公司独有的技术和产品。

我再详细阐述一下。

电子纸 :采用电子纸技术的显示屏(显示器)则称之为「电子纸」或者「电子纸屏幕」,英文全称是 Electronic Paper,简称 E-Paper。特点是靠反射发光、像纸一样阅读舒适、超薄轻便、超低耗电、甚至可弯曲。

电子纸技术 主要有以下几种技术方案:

电泳显示技术(EPD)

胆固醇液晶显示技术(Ch-LCD)

双稳态向列项液晶技术(Bi-TNLCD)

电润湿显示技术(EWD)

电流体显示技术(EFD)

干涉调制技术(iMod)

其中,电泳显示技术最具代表性,已量产多年,是类纸式显示器较早发展的显示技术,基本原理是利用外加电场控制液体内部的带电粒子的运动,当粒子运动到某一位置时,呈现不同颜色的显示效果。

电子墨水(E-ink)技术底层采用的就是电泳显示技术。到这里,我们完全可以说:

电子墨水(E-ink)技术是电子纸技术的一种。电子墨水屏(eink 屏)是电子纸的一种。

在电子书阅读器领域,亚马逊可谓是一骑绝尘;而在电子书阅读器的上游——电子纸屏幕领域,E-ink 是处于垄断地位。现在的绝大部分电子纸屏幕,都是台湾的元太科技公司出品和生产的 E-ink 屏幕。

总结一句:

电子纸技术是某一类技术的统称,电子纸是某一类显示屏的统称。而电子墨水技术(E-ink 技术)和电子墨水屏(E-ink 屏)是台湾 元太科技 公司独有的技术和产品,具备独有的专利和商标,这家公司几乎垄断了现在的电子纸市场。其他公司几乎绕不开 E-ink 技术的专利。

当然,E-ink 技术如今也有一些潜在的竞争对手,比如 CLEARink 就是被很多人认为可以威胁到 E-Ink 的技术;其他的竞品还有 Rdot、Plastic Logic 等。

看到这里,肯定有人会问:「元太科技公司这么厉害的吗?想不到,台湾也有这么牛逼的企业。」

非也!

其实,E-ink 技术是 E-ink 公司 发明的,该公司成立于 1997 年,隶属麻省理工学院的媒体实验室。后来,E-ink 公司在 2009 年被台湾厂商 元太科技 公司收购了,后者曾经是 E Ink 面板的生产商。

电泳显示技术并不是 E-ink 公司的首创,我们不妨来回顾一下电子纸的发展历史,就能一目了然。

电子纸的发展历史

1975 年,美国 施乐公司 的 PARC 研究员 Nick Sheridon 率先提出电子纸和电子墨的 概念 。就是那个发明了鼠标、计算机图形界面、复印机、激光打印机、传真机、以太网和一些重要计算机语言的施乐公司。

在 20 世纪 70 年代,日本松下公司首先发表了电泳显示 技术 。

与此同时,在 20 世纪 70 年代,施乐公司当时也在研究电泳显示技术。然而最初研究出的普通电泳由于存在显示寿命短、不稳定、彩色化困难、造价高等诸多缺点,松下公司和施乐公司的实验曾一度中断,搁置了 20 年。到目前为止,电子纸技术的研究只停留在实验室里,停留在理论阶段。

20 世纪 90 年代,麻省理工学院的媒体实验室重启对于电子纸的研究,并在 1996 年 4 月,利用电泳显示技术 开发了一种新的电子纸技术: 电子墨水显示技术 ,成功制造出电子纸的原型。到这里,电子纸的研究,终于看到了工程实践的成果,从此打下后来的电子墨水技术的基础。

1997 年 4 月,在麻省理工学院(MIT)媒体实验室,研究取代纸张的电子显示技术的雅各布森和鲁斯•威尔科克斯(Russ Wilcox)等人共同创立 E-ink 公司,并全力研究电子纸的商业化。1999 年 5 月,E-ink 公司推出名为 Immedia 的用于户外广告的电子纸。雅各布森们期望自己研发出的电子墨水(electronic ink)能进入大众视野, 改变人们获取和阅读信息的方式,这个技术和思科的互联网解决方案一起,在 1998 年被《财富》杂志评为「有潜力改变世界的独家技术」。

2000 年 11 月,E-Ink 公司和朗讯科技公司正式宣布已开发成功第一张可卷曲的电子纸和电子墨。

2002 年 3 月召开的东京的国际书展上,出现了第一张彩色电子纸。

2004 年,索尼发布第一台电子墨水屏阅读器:Sony Librie EBR 1000。

2007 年,亚马逊发布第一代 Kindle 阅读器,引爆电子书市场。因为 Kindle 的热卖,「电子墨水屏」这个词,终于被大众熟知。到 2009 年,元太科技已是全球最大的电子纸生产商。但更上游的技术掌握在世界上唯一同时具备技术和量产能力的 E-ink 公司手中。

E-ink 公司在 1997 年就发明了 E-ink 技术,等到它最终被市场认可,等了整整十年。在这十年里,E-ink 公司一直都处于亏损状态。

2007 年的第一代 Kindle,售价 399 美元:

电子纸发展史中的趣事

根据上面的历史,我们还可以发掘一些有意思的故事:

1. 2007 年的 11 月,亚马逊的创始人杰夫·贝佐斯(Jeff Bezos)和苹果公司的斯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有过一次短暂的会面。贝佐斯请乔布斯试用亚马逊的新产品——一块白色的板子,上面密密麻麻地布满了按键。亚马逊打算卖这种东西,Kindle。乔布斯试着使用了一会儿,然后把它放在面前的桌子上,很明显他对这种产品不看好。「太难看,还没有触摸功能,」乔布斯说,「全键盘让机器的体积增大了 20%,能替换电池的设计也太蠢。而且,现在还有谁看书?去年 40% 的美国人只看了不到一本书。」

乔布斯说的不无道理,而且这种情况正愈演愈烈。在互联网的冲击下,传统的出版业越来越步履维艰。

尽管如此,当年的贝佐斯还是不愿意放弃 Kindle。他对乔布斯说:「 你瞄准的是 5% 的个人电脑用户,而我瞄准的是 5% 愿意阅读的用户。」

2. E-ink 技术是 E-ink 公司的注册商标和专利,后来 E-ink 公司因亏损严重,被台湾的元太科技公司收购。E-ink 技术的底层 技术原理 是 电泳显示技术 。

施乐公司的这项发明申请了专利,但是被施乐公司的高层取消了。这项短视的决策让电子纸的诞生晚了 25 年,直到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才真正面世。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媒体实验室开发出新型 电子墨水显示技术 ,这项技术的显示原理和 Gyricon 一脉相承,但是又克服了 Gyricon 的一些缺陷:它使用微型的、充满油的透明胶囊取代 Gyricon 的小球,同样把小球夹在两层薄板之间。小球里装了一些更细小的带电微粒,其中一些是黑色,另一些是白色。两种微粒所带的电荷不同,当给背部的薄板加电时,面板上就可以看到相应的图形。这项技术当然也被申请了专利,这就是 E-ink。

E Ink 可以显示多级灰度,可以制造成任何尺寸的面板,这些都是 Gyricon 所不能做到的。而 Gyricon 的优点,例如断电后依然可以保持图案不会消失、省电、可视范围广、对比度高等,都被 E Ink 完美地继承了下来。在 E Ink 公司的不懈推广下,使用 E Ink 技术的显示装置,终于出现在市场上。

但是,要想让 E Ink 降价是很困难的。作为拥有这项专利的唯一企业,E Ink 公司 2009 年已经被台湾的元太科技收购,后者曾经是 E Ink 面板的生产商。现在全球大多数生产电子书阅读器的厂商都在依赖元太科技:它的客户名单上除了亚马逊之外,还包括飞利浦、索尼、翰林、汉王、福昕等我们耳熟能详的电子书阅读器企业。

3. 世界上第一款电子墨水屏阅读器不是亚马逊公司的 Kindle,而是索尼公司的 Sony Librie EBR 1000。

▍ 电子纸的优点

电子纸的优点很多,大致列举如下:

护眼;

阅读舒适:接近纸张印刷的显示效果;

省电节能、超低耗电;

超薄轻便;

由于电子墨水里的胶囊颗粒是液态,所以未来更容易做成可折叠、可弯曲的电子屏幕。

电子纸最大的优点就是护眼 ,第二个优点是阅读舒适,接近纸张。

有人问:「护眼有什么了不起的吗?光靠护眼,就能让电子纸成为伟大的发明?」

我很明确地告诉你,能做到护眼,还真就是很了不起。

首先,手机和电脑的液晶显示屏,其面板后的光源是「穿」过屏幕直射到人的眼睛,且强度较大。看久了之后,很容易会对眼睛造成刺激和伤害。而电子纸则是将周围的光(比如灯光或自然光)照到屏幕上,再反射进人的眼睛中,对人眼的刺激较小。

墨水屏设备(比如 Kindle)大多自带了「背光灯」功能。周围光线强的时候,你可以关掉背光灯;周围光线很暗的时候,你可以打开「背光灯」,调到合适的亮度就能看见。

第二,手机和电脑的液晶显示屏,都会发出蓝光 ,其中波长为 400nm-450nm 的短波蓝光会对人眼产生伤害。这种短波蓝光穿透性比较强,可以穿透人眼的正常组织到达视网膜,造成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和感光细胞的损伤。但在看阅读墨水屏设备时,进入人眼的短波蓝光成分很少,相对来说对眼睛伤害很小。

为了保护眼睛,手机厂商们想尽了各种办法,现在几乎所有的智能手机都自带了「护眼模式」和「深色模式(夜间模式)」:

说到「深色模式」,其实比较影响视觉体验,而且对比度不够明显,阮一峰之前就说过:

暗模式(dark mode)现在很流行,但是它会导致不易阅读的问题。文字亮度的提高,使得老年人和眼睛散光的人,觉得文字周围有光晕。所以,暗模式不适合文字阅读。纸张是白的,墨水是黑的,因为这样的搭配最容易阅读。

这一点我赞同。我认为:选择深色模式的时候,用户是把护眼放在更高的优先级,而非阅读体验,此时牺牲一部分阅读体验无可厚非。

第三,手机和电脑的大多数液晶显示屏,会反光,即「镜面反射」。很多人会拿电脑屏幕或者手机屏幕照镜子,就是这个道理。如果你在一个头顶上环绕着各种灯光的屋子里用电脑,电脑屏幕里会反射出刺眼的灯光,这是很不友好的。而电子纸的反射是属于「漫反射」,不会反射出刺眼的灯光。

综合上面这三点,能做出护眼的显示屏,就是一项伟大的发明。靠自身发光的显示屏,很难做到护眼。目前为止能做到真正护眼的显示技术,只有电子墨水技术 ,而电子墨水屏的显示效果恰好很接近纸张印刷的效果,正好迎合了阅读者的喜好。

当然,这里我得强调一点:不管是用液晶屏还是电子纸,都要尊重眼睛本身的生理特点,不能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否则容易导致近视。预防近视最有效的方法是 户外光照,其次的方法是尽量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如果你经常去户外走动,这两个预防的方法都能达到。

这一段中,我们重点说明的是: 同样是在近距离用眼的情况下,墨水屏比液晶显示屏对眼睛的刺激和伤害要小很多很多,甚至对身体的伤害也要小很多。对于很多 996 的打工人来说、对于无数个戴着高度近视眼镜的人来说,对于那些想去户外却不得不在教室里继续奋战的学生们来说,对于大部分自制力不强、明知道出去走走有好处却仍旧做个宅男腐女的人来说,墨水屏可以起到很好的缓解作用,墨水屏真的是一项神奇的发明。

上面这句话中,我提到墨水屏对身体的伤害会变小。你可能会感到惊讶,且听我娓娓道来。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感受,就是:眼睛盯着手机屏幕持续两个小时之后,不仅眼睛难受,头也会有点晕。如果你掷地有声的告诉我说你不晕,恭喜你,说明你还年轻,底子好,等到了一定的年纪,你也晕。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如果一天不用手机、不用电脑,你肯定会神清气爽一整天。

用电脑的时候并不晕,晕的是起身的时候。为啥呢?因为电脑是生产力工具,主要用它来工作或者处理耗时的任务,人在用电脑的时候是比较专注的,不容易被其他的因素影响。起身的时候,就是放松的时刻。就类似于:牙疼的人,工作的时候不疼,吃饭前会疼。

这个时候,杠精可能会说:「只要是在办公室坐久了,对身体都不好,手、心脏、血压、体重等方面都会有影响。不管看什么屏幕,都会伤眼睛,多出去走走吧,看看外面的风景。」这话当然没错,但是年轻人要讲武德,我这篇文章是在做对照组试验,你的意思是让我直接离开实验室?我说的对照组实验指的是:同样是坐着做事,面对电子设备的屏幕做事,对人眼甚至身体的伤害会大很多。同样是在看屏幕的情况下,电子纸比一般屏幕对眼睛的伤害更小。

基于此讨论,我们才能确保在一个频道上。

如果你在图书馆坐一天看一天书呢?估计不会感到不适吧?甚至认为是在放松。我以前考研的时候,每天在自习室里学习 10 个小时以上,每周只放半天假,备战了半年,从未感受到眼睛或者身体的不适。

说完电子纸的优点,那电子纸的缺点有没有呢?由于目前的电子纸技术只有电子墨水技术这一种得到了应用,我们接下来就通过各种电子墨水屏设备,来看看它的缺点有哪些。

▍ 市面上有哪些墨水屏设备 Kindle

2007 年,亚马逊发布第一代 Kindle ,电纸书大受追捧。我相信,每一位第一眼见到 Kindle 的人,都曾经感叹:Kindle 简直称得上尤物。因为它让我们在看电子书的时候,几乎能达到纸质书的阅读效果,而且不伤眼。此外,Kindle 的存储空间很大,既可以看亚马逊官网的正版电子书,也可以将第三方的电子书拷贝到 Kindle 进行阅读。充一次电,能用两周以上。

如果你热爱阅读或者想培养阅读的兴趣,真的应该买一款 Kindle 感受一下什么叫真正的电子书阅读器。买来之后,即便你将它束之高阁,也值得作为收藏品,作为日常谈资。

现在市场上售卖的 Kindle 有三款:Kindle 青春版、Kindle paperwhite、Kindle Oasis。如下:

我不推荐你买青春版,因为分辨率太低。如果看中性价比,我推荐买 paperwhite 款,8G 内存足够用;如果你比较土豪,买 Oasis 也是不错的选择。曾经有一款 Kindle voyage。手感很好,但现在已经不售卖了。

Kindle paperwhite 的技术参数如下:

这里我需要提醒一下,Kindle 的 6 英寸,指的是墨水屏的 屏幕尺寸 ,不包括四周的外壳尺寸,加上外壳差不多得有 8 英寸。iPhone 12 的屏幕也是 6 英寸,可以对比参照一下。

Kindle 买来之后,确实可以做到很安静地看书了,因为它只能用来看书,也可以导入离线电子书,其他的啥也做不了。虽然它也有内置的浏览器,连接 wifi 后就能上网,但这个功能基本等于残废。另外,Kindle 无法安装第三方软件。

我们可以在 amazon 官网购买正版电子书,购买之后,电子书会自动下载到 Kindle 阅读器上(前提是 Kindle 要连上 wifi);你还可以通过发送邮件的方式将 mobi 格式的电子书发到 Kindle 阅读器上(具体过程很简单,可自行网上查找),也可以把 azw3 格式的电子书通过 usb 传输的方式拷贝到 Kindle 阅读器。

我们知道,普通的电脑显示器分辨率是 72ppi;当你把一本实体书的封面摆在眼前的时候,它的分辨率是 300ppi 左右。超过 300ppi 的图像,人眼已经看不出颗粒感了;分辨率再往上提升,人眼也不会感受到明显的区别。

而 Kindle paperwhite 的技术参数里显示它的分辨率是 300ppi,这是什么概念呢?Kindle 的 300ppi 连电脑显示器分辨率的 72ppi 都比不上,颗粒感很强。所以千万不要把两种屏幕的分辨率放在一起比较,完全没有可比性。

我们再来看看刷新率。目前,市场主流手机和电脑屏幕的刷新率基本都是 60Hz,即每秒显示 60 帧画面。也就是说,当我们在使用手机的时候,本质上是手机在连续播放一张张静态图片,每秒播放 60 张,让肉眼误认为眼前的画面在动。

温馨提醒一下,不要把「刷新率」和「帧率」弄混了。「刷新率」是屏幕的参数,「帧率」是图像、视频等内容的参数。

那 Kindle 的刷新率是多少呢?搜遍全网你都找不到这个参数值。真实的答案是:Kindle 根本就没有刷新率的概念。Kindle 只有在翻页的时候才会刷新,其他时候是静止的;而且每次翻页的时候屏幕就会全黑地闪一下(或者全白地闪一下)。

除此之外,Kindle 屏幕在刷新的时候,有时还会有「重影」,即部分电子墨水胶囊未刷新留下的图像残留。

看到这里,你很失望吧?

既然看动态的内容这么卡,那看看静态的图片,效果应该不会太差吧?首先,目前为止所有的 Kindle 都是黑白屏,这一点,你要有心理预期。其次,屏幕的色彩是 16 级灰度。你在手机或者电脑屏幕上看的图片,都是 256 级灰度。二者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用 Kindle 看看漫画还行,要是看别的图片,毫无欲望。

总而言之,到现在为止,墨水屏的显示技术,很不尽人意,Kindle 已经是采用了最好的墨水屏。很多人买了 Kindle 之后,因为受不了它的卡顿,觉得翻页太慢,最后还是回到了手机上看电子书,或者干脆不看书,总而言之就是将 Kindle 束之高阁,或者盖泡面。

连 Kindle 屏幕的体验都这么差,其他的墨水屏设备体验,也基本好不到哪里去。

虽然 Kindle 阅读器的市场最大,亚马逊官网的电子书最全,但总不能让它一家独大,必然会出现很多竞争者。我们来看看,市面上主流的墨水屏设备,都有哪些。

文石阅读器

「文石」这个品牌的英文是「BOOX」,这家总部在广州的公司于 2008 年成立,专门做电子书阅读器。

2013 年,文石发布第一款 Android 系统的 BOOX 产品;2017 年,文石发布全球首款双模式电子墨水屏阅读器 Max2。

由于文石只做阅读器本身,不做书城,所以文石的优势在于:它是开放的 Android 系统,可以安装第三方 App 软件。文石阅读器内置的书城是「京东书城」。

文石阅读器的颜值是值得称赞的,厚度也很薄,最薄的可以达到 5.8mm。

注意,上面这张图显示,文石阅读器有四种刷新模式:普通刷新、快速刷新、极速刷新、X 刷新。级别越到后面,虽然翻页速度越快,但内容的显示效果会越差(残影严重)。所以,大家在使用文石阅读器看书的时候,建议选择「普通刷新」或者「快速刷新」模式。

下面这张照片,是来自好友 @ 直树桑(公众号「拾书小记」的主创):

掌阅的 iReader 阅读器

掌阅科技在 2008 年就开始做数字阅读,iReader 软件是它的主打产品。2020 年 11 月,字节跳动以 11 亿元入股掌阅,成为掌阅的第三大股东。2015 年 8 月,掌阅的 iReader 电子书阅读器首发上市。

iReader 阅读器是封闭系统,不支持安装第三方软件。

准确来说,iReader 阅读器基于 Android 系统定制的,是适配墨水屏的深度定制的封闭系统,不支持安装第三方 App;没有内置浏览器,不支持浏览网页;不支持插卡、不支持 U 盘、不支持扩展内存。可以通过 wifi 或者 USB 的方式传输电子书。

iReader 阅读器内置了这些软件:掌阅书城、印象笔记、有道云笔记、百度网盘;但不支持安装其他的 App。

目前为止,所有的 iReader 阅读器都是如此。

Kindle 好歹有个内置浏览器勉强能用,iReader 连浏览器都没有。

小米多看阅读器

多看科技公司成立于 2010 年 2 月,2012 年被小米公司全资收购,成为小米旗下成员企业;多年来,多看一直在做电子书阅读软件和电子书市场,口碑挺好。

2019 年 11 月,小米终于发布了第一款阅读器,即「小米多看阅读器」;2020 年 12 月,推出「小米多看阅读器 Pro」。

我个人的第一印象是:这款阅读器的颜值不够,而且外观没有辨识度。

墨案(moaan)阅读器

墨案是小米生态链旗下的公司,专注做数字阅读。墨案有很多种阅读器,比较特别的是下面这款 inkPalm 5:

从外观上看,墨案的 inkPalm 5 阅读器很像手机,注意,它不是手机,只是阅读器。它比手机轻很多,只有 115g。

得到阅读器

得到阅读器既有自己的书城(与得到 App 里的内容资源相同,目前主要是专栏、听书、电子书),也支持开放的操作系统,可以安装第三方的 App 软件。

得到阅读器的墨水屏,是由「文石」公司提供的技术方案。

好友 @饶全成同学使用了得到阅读器描述:「得到阅读器的屏幕,摸起来有点像磨砂的感觉;相比之下,我更喜欢 Kindle 的光滑屏幕,手感更好」。当然,怎么选,看你个人喜好。

微信读书阅读器的机身的材质和大小都与 文石的 BOOX Poke 3 保持一致,正面采用的纯平玻璃面板,屏幕尺寸为 6 英寸,1072 X 1448 的分辨率,达到 300 ppi,不支持安装其他 App,重量约为 150g,售价 1499 元,性价比不高。要知道,文石的 Poke3 售价也才 1180 元。你愿意交智商税吗?

reMarkable(墨水屏平板)

reMarkable 墨水屏平板主打的是手写功能,是国外的产品。我们来看看几张宣传照:

看了上面的照片之后,是不是觉得 reMarkable 很唯美?我一点都不看好它。

用户拿到 reMarkable 之后,首先关心的是云服务和文件传输功能,要怎么把外部的 epub、pdf 等电子书传进去?

reMarkable 有自己的云服务,官网也提供了 PC 端软件和移动端 App。理论上,只要在任何一个终端上传文件,就会自动在 reMarkable 阅读器上出现这个文件。然而, reMarkable 在国内的云服务很不稳定,形同虚设。导入电子书最稳妥的方式是连接 USB,通过网址 10.11.99.1 在浏览器里进行文件导入,简直太麻烦了。reMarkable 默认不支持中文语言,对中文文档的文件名,支持效果也不太友好;也没有背光功能。

reMarkable 配备了手写笔。在上面写写画画岂不是很开心?非也。在 reMarkable 绘画的流畅度肯定是大打折扣的;还有,谁会在一张只有黑白颜料的粗糙平板上画画呢?基本没有。绘画首先看中的是色彩和流畅,相信我,按目前的墨水屏技术水准,就算你买了 reMarkable ,也忍受不了多久。最后还是发现纸和笔来得快,以及,iPad 你值得拥有。

售价 2500 人民币的 reMarkable 第二代,注定是个小而美的产品:

索尼电子纸

索尼早在 2004 推出了世界上的第一款电子墨水屏阅读器。14 年后,索尼在 2018 年 6 月推出了全新的大屏电子纸。上方截图中的这款,是索尼在 2020 年 8 月推出的,型号为「索尼电子纸 DPT-RP1 黑色款」,厚度仅 5.9mm,屏幕尺寸 13.3 英寸,和 A4 纸尺寸相当,可谓名副其实的电子纸。

索尼的这款电子纸,支持开放的 Android 系统(不可安装第三方 App 软件),最大的特点就是屏幕够大,看文档资料很舒适。试想一下,假如你有 500 页的 pdf 文档,电脑上看眼睛受不了,手机上看屏幕太小,在索尼电子纸上看就正好合适;相比其他墨水屏设备,它唯一的缺点就是贵。

索尼电子纸与 Kindle Paperwhite:

各种阅读器小结

市面上的还有很多其他品牌的墨水屏阅读器,比如:汉王、博阅、科大讯飞等。我就不专门介绍了。

按照我的购买建议以及市场推广能力来看,我把市面上主流的墨水屏设备,综合打分如下:

四星:Kindle 阅读器(拥有强大的电子书资源)、文石阅读器(不做书城,专注做好阅读器)

三星:掌阅的 iReader 阅读器、小米多看阅读器,以及其他厂商的阅读器。

一星:索尼电子纸(侧重于大屏看文档资料)、reMarkable 墨水屏平板(侧重于手写)。

如果你是某个电子书阅读平台(比如 Kindle、微信读书、得到等阅读平台的其中之一)的重度用户,可以买对应的阅读器;如果你只是想要一个开放系统的阅读器,方便安装各大书城的电子书软件,那么,文石阅读器是个不错的选择。

多看、掌阅等平台有很多小说、武侠、漫画等领域的电子书,是其他平台所没有的,看个人需要。

索尼电子纸很适合大屏看资料,这个出发点很好,但价格昂贵,很难推广;reMarkable 墨水屏平板的亮点是手写,但墨水屏本身的手写体验目前比较糟糕。

如果你觉得阅读器的屏幕太大,不方便携带,想买个小屏的墨水屏设备,且希望在没有 wifi 的情况下也能连网,那么, 电子墨水屏手机 就是首选,我给它打 四星半 。我们继续往下看。

第一款电子墨水屏手机

一家名叫 Yota Devices 的俄罗斯公司于 2007 年成立,这家公司在 2013 年 12 月发布了世界上的第一款电子墨水屏手机 YotaPhone,而且是双面屏(液晶屏 + 墨水屏);在 2014 年发布了第二代产品 YotaPhone2,在当年的北京 APEC 会议期间,俄罗斯总统普京以国礼的形式将 YotaPhone2 赠给了主席大大;在 2017 年 10 月,发布了第三代产品。YotaPhone3。

最终,这家公司因产能太低于于 2019 年 4 月宣告破产。

海信墨水屏手机

国内做墨水屏手机的厂商也有一些,但整体都比较小众。我大致介绍一下:

2014 年,文石发布国内第一款电子墨水屏手机 BOOX E43,一直没有兴起波澜。

现在国内做墨水屏手机最知名的品牌是海信 :

海信在 2017 年推出第一款双面屏手机海信 A2 pro;

2018 年 11 月,发布双面屏手机——海信 A6;

2019 年 10 月 23 日,发布墨水屏手机——海信 A5,以及双面屏手机——海信 A6L。

2020 年 6 月 1 日,发布墨水屏手机—— 海信 A5 Pro,以及墨水屏手机的 彩色版 —— 海信 A5 Pro CC。

2020 年 12 月 11 日,发布 5G 墨水屏手机—— 海信 A7,以及彩色版的 A7 CC。

截至当前时间(2021 年 1 月),海信现有的几款墨水屏产品里(如上图所示),如果你打算买,我推荐你买 海信 A5 Pro 或者 海信 A7。这两款都可以。最好根据自己的预算和对屏幕尺寸的需求,按需购买。

A5 Pro 的价格是 1599 元,屏幕尺寸是 5.84 英寸,黑白屏。不建议购买彩色款的 A5 Pro CC,因为不如黑白屏的流畅。

A7 的价格是 1999 元,屏幕尺寸是 6.7 英寸,黑白屏,有 5G 网络。虽然 5G 网络在墨水屏设备上是噱头,但是 A7 的墨水屏体验和流畅度比 A5 Pro 好一些。

另外,彩色款的 A7 CC,流畅度和体验如何我还没试过,欢迎用过的读者留言反馈。

关于我购买的这款 A5 Pro 墨水屏手机的详细测评,我会放在下一段。

为什么不买双面屏手机?把手机翻来翻去的动作,你不觉得奇怪么?不明真相的群众还以为你是在用手指摩擦手机。

为什么不买 A5 Pro CC?因为彩色的墨水屏技术还不太行,清晰度和色彩饱和度很差,再等等看。

上面这张图可以看出,彩墨屏在看文字的时候,清晰度要差很多。就算你彩墨屏看图片或照片,这种感觉就像是在看失真的漫画,估计看完之后,还是会忍不住回到手机上看看这张照片到底长什么样子。

另外再提示一点:海信 A5 Pro 墨水屏手机的屏幕分辨率是 720*1440;而彩色版的海信 A5 pro CC 的分辨率是没有具体数据的,估计是官方不愿意透露?

5G 版的海信 A7 如何?屏幕的使用体验流畅度要好比 A5 Pro 好一些,但如果是因为它的 5G 而付费并不值得,你只是看个文字和图片而已,需要这么快的网速么?5G 功能在墨水屏上完全就是噱头,华而不实。

此外,掌阅和腾讯阅文集团的口袋阅,也推出了墨水屏手机,但都过于小众,忽略不计。补充说明:口袋阅只支持安装自家应用商城里的 App,不支持安装其他未收入的第三方 App。

墨水屏显示器

北京的大上科技公司成立于 2014 年 3 月,并在 2014 年 12 月发布了全球首款电子墨水显示器——Paperlike,尺寸是 13.3 英寸,无人问津。

2020 年 12 月 25 日,大上科技发布 25.3 英寸大屏的电子墨水显示器,吸引了一部分人(包括我)的注意。由于无法量产,只能先预约再购买。

第一看到这款墨水屏显示器的宣传图,感觉是个稀有物种,真的是「万众期待」吗?一点也不。值得买吗?肯定不值得。一万多块钱,干啥不好?

电脑作为生产力工具,如果配上如今的墨水屏显示器,基本没有什么应用场景。

另外,上面的宣传图里说「 大上科技 是 E-ink 墨水屏显示器的 发明者 」,这句话很容易让人们误以为「大上科技是 E-ink 墨水屏的发明者」,其实它主要是做工业设计。实际上,E-ink 技术和 E-ink 墨水屏是台湾 元太科技 公司独有的技术和产品。台湾元太科技公司提供了 E-ink 墨水屏之后,其他的硬件厂商可以根据需要,定制不同的硬件设备(阅读器、手机、平板、显示器、甚至未来的电脑等一切需要屏幕的设备)。

与其期待墨水屏显示器的到来,倒不如先期待 E-ink 技术能够有新的突破。至少要等彩色版的墨水屏技术相对比较成熟之后,墨水屏显示器才会有应用市场。

当然,大上科技作为全球首家发布墨水屏 显示器 的公司,这种勇于尝试的探索行为,精神可嘉,值得点赞。

电子墨水屏价签

1993 年,第一个电子价签在欧洲诞生,但由于生产成本高昂无法被大量商用。

电子价签(电子货架标签)代替纸质标签后,可以远程实时更新商品的价格、折扣、属性等信息,并将数据同步给后台。

仓储自动化管理的重点是操作自动化、数据准确率、流程效率化,电子价签在数据这部分就可以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如果给电子价签配上溯源码,可以将商品进行溯源,配合打通供应链。

很多电子价签,是 LCD 液晶屏为主,但液晶显示屏虽然外观华丽,显示色彩丰富,屏幕反光却极为严重,容易造成消费者视觉不适。所以点阵式的电子墨水屏价签 广受青睐。

比如部分盒马鲜生的门店里就有电子墨水屏价签,并带了溯源码:(这张照片由好友 @Felix 提供)

由于墨水屏本身就很贵,再额外加上蓝牙传输、耐低温、防水等特性,使得墨水屏的电子价签成本很高:(大概 70 元左右一个)

▍ 海信墨水屏手机的使用测评 初体验

2020 年 6 月 1 日,海信发布电子墨水屏手机—— 海信 A5 Pro,当时的原价是 1799 元。我在 11 月 1 号,趁着双十一的优惠价 1499 元,毫无犹豫地下了单。现在去 JD 上看,需要 1599 元。

美图欣赏 1:

美图欣赏 2:

美图欣赏 3:

这款手机拿到手之后,外观是这样的:

海信 A5 的整体颜值还是不错的,外壳是塑料材质,白色款手机的前置面板是黑色,后置面板是白色,重量是 164g,屏幕尺寸是 5.84 英寸。这种外观和材质,让我想到了我曾经使用过的小米手机 2S、小米手机 4C。

上面的图里所显示的画面,就是手机息屏时的状态。屏幕在不切换画面的时候,是处于静止状态,基本不耗电。

即友 @麦克猹拍的实物图也不错,如下:

屏幕的显示效果如何?

当我们拿到一款墨水屏设备时,除了看外观、屏幕尺寸、重量、系统是否开放之外,如果想要看它的屏幕显示效果,应该重点看这几个指标:

黑白对比:底色(背景色)够不够白,文字够不够黑。

文字、图片等内容的显示效果是否清晰,是否有颗粒感、锯齿感。

切换画面(翻页、滑动页面、打字等)的时候,是否流畅(有没有出现卡顿、高延迟、闪屏、残影等)。

带着这三个指标,我们看看海信 A5 Pro(以下简称 A5)的显示效果到底如何:(对标 Kindle)

缺点:底色偏灰、偏暗。Kindle 的底色很白。

缺点:无论是底色还是内容,都带有比较明显的颗粒感,比 Kindle 差很多。

缺点:文字不够黑,且有颗粒感,比 Kindle 差很多。

缺点:图片完全没法儿看,一片漆黑。看视频就更别想了。

优点:翻页的时候,没有出现明显的卡顿、延迟,虽然会有略微的残影,但 不会闪屏。相比之下, Kindle 在翻页的时候,会很明显地闪屏,这一点,A5 比 Kindle 强很多。

优点:打字方便。因为打字可以单手操作,且可以安装第三方输入法。

A5 给我整体的感觉是:墨水屏的质量很一般,比 Kindle 差很多。如果说拿着 Kindle 是在看正版书,那么,拿着 A5,像是在看盗版书,纸张比较劣质,文字有明显颗粒感。毕竟 A5 手机才一千多块钱,包括了墨水屏,以及手机该有的其他零件(摄像头、双卡双待等)。其他的电子书阅读器,大多也是 1000~2000 元不等。A5 的这个价位已经很低了,还能要求什么呢?

一图胜过千言万语,来看看 A5 的显示效果。

文字的显示效果:(近距离看)

文字的显示效果:(从左到右依次是:纸质书、海信 A5 Pro、小米手机、Kindle)

查看图片的显示效果:

上图中可以看到,A5 墨水屏显示的图片,一片漆黑,基本残废;Kindle 显示的图片,勉强能看。

温馨提示一下,根据我的实际使用体验,建议使用海信 A5 手机的同学将显示模式设置为均衡模式,体验最佳:

灰阶测试

我们知道,目前,墨水屏的色彩基本都是 16 级灰度。你在手机或者电脑屏幕上看的图片,可以呈现 256 级灰度。

上面这张图,就是 256 级灰度,从黑到白的渐变。我们来看看它在各种设备上的显示效果:

上图中,从左到右依次是:海信 A5 Pro、Kindle、小米手机。可见,同样是 16 级灰度,海信比 Kindle 的显示效果要差很多。海信的实测效果,只有 8 级灰度左右。

我每天的阅读时长

按照往常的生活习惯,我平均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长是 4 个小时或者 5 个小时,这还是在我 996 加班的情况下。

使用了墨水屏手机之后,我每天使用墨水屏的阅读时长为 3 个小时左右,使用普通智能手机的时长为 1.5 个小时。

早上七点到八点,阅读一小时。

如果下班早(晚上九点前下班的话),晚上睡前阅读半个多小时;如果加班太晚,就不阅读。

吃饭排队 & 地铁上阅读半个小时。

周末休息的时候,会看上几个小时,有时候可能会阅读一整天。

并不是每天都如此,但大部分时候是如此。不玩游戏、不刷抖音的日子,就是这么朴实无华。

我的好友 @Rene 告诉我,她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长经常达到十个小时左右(而且是在需要上班、偶尔加班的情况下):

耗电量如何?

说到耗电量,我们先拿其他设备做个对比。

我手上的 iPhone SE 第二代,电池容量是 1821mAh,屏幕尺寸是 4.7 英寸,充一次电可以连续使用大概 4 个小时。如果每天使用 1.5 个小时,刚好可以用两天(此处可以理解为:使用时间是 3 个小时,待机两天的耗电量相当于使用 1 个小时,加起来刚好 4 个小时)。

Kindle Paperwhite 4 的电池容量是 1500mAh,主屏幕尺寸 6 英寸,充一次电之后,大概可以使用 20 个小时。假设每天阅读三小时,充一次电可以使用一周。Kindle 的功能单一,基本只有自带的书城服务,使用的过程中不是很耗电。

海信 A5 Pro 的电池容量 4000mAh,屏幕尺寸 5.84 英寸,它耗电量如何?我测试了很多次,答案是:在关闭背光灯的情况下,充一次电可以使用 9 个小时,假设每天阅读三小时,可以使用三天(待机的耗电量可以忽略不计)。在打开背光灯的情况下,续航时间会缩短一两个小时。

另外,这个手机有个很高级的功能叫「超级省电模式」,你可以选 6 个你想用的 App,除此之外其他的 App 一概不能用。

肯定有人会站出来说:「测试续航时间,肯定要区分关不关 WiFi、开不开背光灯、看不看视频呀?」真实的场景里,谁会刻意这么做?都是顺气自然的。我所描述的续航时间,是日常情况下的平均续航时间,是本着对普通人负责任的原则。

可以作为备用机,不能作为主力机

A5 支持双卡双待,且可以安装第三方 App 软件。墨水屏手机作为备用机还是挺方便的。我简单列举几个备用机的使用场景:

开通一个手机号的小号,专门用于和陌生人联系,比如:收发快递、注册网络账号等。小号建议错开运营商,假如你的大号是中国移动,那么,小号建议开通中国电信或者中国联通。当你抵达一个信号不好的无人之境,发现中国移动没信号,然后掏出备用机,说不定电信 / 联通就有信号。按照我自己的经历,很多地方的信号强弱依次是:移动 > 电信 > 联通,但这个排序不绝对,跟地区有关,跟手机硬件也有关。

注册微信小号、QQ 小号,安装在备用机上。这年头,大多数(成年)人的社交账号,都有小号。至于用途是什么,你懂得:电脑 A 给电脑 B 传文件、联系网友、做副业、搞微商、发广告、自己跟自己聊天等等。

出门的时候,很多人选择带充电宝,而我选择带两个手机。

参加一个饭局,跟桌上的很多人都不熟,大家都各自低头玩手机,缓解尴尬。而我则拿起墨水屏手机看书,毫无违和感。我要是拿个 Kindle 在饭桌上,岂不成了异类?

A5 墨水屏手机 可以作为备用机,但不能作为主力机 ,比如说:

看图片的时候,基本是黑的。看视频就更别想了,卡得不行。虽然有摄像头、有拍照功能,但形同虚设,屏幕里的画面一片漆黑。

回复领导消息的时候,蜗牛般的打字速度,你会急死。

因为 A5 手机是黑白屏,所以在疫情期间,你无法出示绿码,这是个很大的问题,别轻视。

我所理解的「测评」

我在此前从未写过测评,但我认为:有一种好的测评,是读者需要的、关心的、想要了解的内容,而不是作者罗列一大堆参数、美图、科普,显得自己很专业,是资深玩家。

使用体验就是一种很好的测评。比如说,你重度使用了一款产品之后,你的同学问你这个好不好用?值不值得买?你会怎么回答他?肯定是他需要的、关心的东西。这就是使用体验。

比较经典的反面案例就是:各种测评大佬给手机跑分。但是,跑分高不能说明啥,用了一年还是卡。咦?竟然有点押韵 ...

最近,我打算买一款数码产品,看了无数的测评之后发现,还是咨询客服来的快。

▍ 我推荐购买哪些墨水屏阅读设备

入门的阅读器:Kindle。属于封闭系统,但可以导入离线电子书。Kindle 最大的作用不是盖泡面,而是墨水屏的启蒙。很多人购买的第一台墨水屏设备就是 Kindle。

大屏的阅读设备: 文石 的阅读器。支持开放的 Android 系统,可自由安装第三方 App。具体选哪个型号,需要看你的预算和对屏幕大小的需求。比如说,如果你经常看 A4 大小的 PDF 文档,文石的 BOOX Max 系列就是不错的选择(价格感人,5800 元)。将来也许会有其他品牌的墨水屏平板,可以持续关注。

▍ 我在使用哪些电子书阅读平台和软件

我平时阅读时是以电子书为主。如果这本书没有电子版,我就会去买纸质版。

我在阅读电子书时,使用了这些软件:

电子书阅读平台(买断制):Kindle。

看书评、打分:豆瓣、Goodreads。

阅读 ePub 格式电子书:iBooks(Mac 和 iOS 平台)、微信读书(全平台)、calibre(Windows 和 Mac 平台)、Neat Reader(全平台)、多看阅读(Android 和 iOS 平台)、iReader 掌阅(Android 和 iOS 平台)

阅读 mobi、azw3 格式的电子书:Kindle 阅读器

阅读 PDF 格式的电子书:MarginNote、福昕阅读器、Adobe Acrobat Reader DC、浏览器。

电子书格式转换:calibre

手动制作电子书:calibre + GitBook

书单管理:晒书房

纸质书拍照整理成电子档书摘(OCR):阅读记录 App、 白描 、iText

读书笔记整理:notion、flomo

上面的软件中,冒号前面的是功能,冒号后面的是软件名称。凡是普通 Android 手机能安装的软件,墨水屏手机都能安装。

▍ 为什么 Kindle 的宿命是盖泡面?

为什么 Kindle 的宿命是盖泡面?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买 Kindle 的人多,用 Kindle 的人少。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Kindle 作为消费品,买了不一定要用。《读库》的主编老六在一次 访谈 中说道:

书的打开率其实很低。有的人觉得自己买了这么多书,打开率这么低,太不值当,就不买了,这是可以的。有的人继续买书装点门面,同样可以。有的书买来如饥如渴地读完,也挺好。有时候读到一半就不想再读了,并不需要觉得欠谁的。书就是消费品,生活中大部分消费品的价格和效应不是对等的,并非花了多少钱就一定能得到相应的价值。

书是一种消费品,并非花了多少钱就一定能得到相应的价值。买了书不一定会看书,想看和在看是两回事,就像买了 Kindle,不一定会拿起它。很多人在讨论墨水屏的时候,都会说一句:「我也有一个 Kindle」,享受了内心片刻的满足感,紧接着后半句是「我很少用」。

其次,Kindle 是以看正版电子书为主(虽然也可以在电脑上通过邮件或者 USB 传输的方式拷贝离线的电子书到 Kindle 上,但还是有点太麻烦)。有一点你可能还不知道:在电子书阅读市场,看书的人只是占了很少的比例。更多的人看的是 网络小说、都市言情、宫斗权谋、武侠、玄幻、漫画、小黄文等没有版权的内容;这类内容老少皆宜、男女通吃,这类内容的市场和渠道远比你想象中的大和丰富,那就更没有 Kindle 什么事了。

再次,涉及到「专注」的问题。有人说:「阅读器可以让我们在看书的时候更专注」。如果仔细想想会发现:「阅读器让我们更专注」其实是个伪命题。

看纸质书同样有干扰。你读到某个段落时,可能会若有所思地抬头看看窗外的人们嬉笑打闹,可能直接摊在沙发上做葛优躺。

第二个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便携和在线,才是未来。阿里云的创始人王坚在他的《在线》一书举了一个很好的例子:

今天,市场上已经几乎没有胶相机了。就算有爱好者在收藏传统胶卷相机,那也是将其当成艺术品,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消费。数码相机通过数字化,将传统行业做了一次彻底的革命。1975 年,柯达发明了世界上的第一台数码相机;1975 年 12 月,柯达公司的电子工程师史蒂文·赛尚(Steven Sansson)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拿着数码相机,拍下第一张照片的人。柯达曾在它的数码相机上配置 Wi-Fi 功能,算是进一步的改进。但是这种做法没有用,添加 Wi-Fi 的作用,仅仅是让照片更容易下载到电脑而已,这个东西一定不会有生命力。而真正带来革命意义的,是手机上的数码摄像头,它随时连接着互联网。一个在线的相机,彻底改变了拍照的形态。现在在外面吃饭时,无论是刚上小学的孩子,还是四五十岁的中年人,都习惯于一上饭桌立马拿手机拍照,然后传到社交网站上。在线相机激发了普通人的创造欲望和分享欲望,所以才有 Instagram 这类照片分享软件,并在全球掀起浪潮。2012 年 1 月,拥有 131 年历史的柯达申请破产。从第一张数码照片到破产申请,只有不到 40 年的时间。今天,史蒂文的梦想实现了,但柯达却不见了,这也体现了柯达和 Instagram 的差别。音乐也经历了这样一个历程。从磁带到 CD(激光唱片),从 CD 到 MP3(一种音频压缩技术),我们获取音乐的方式越来越便利。这也遵循了从原子到比特,最后到在线的过程。世界上的很多技术,都是出现没多久,甚至还没和你真正匹配到最佳状态,就已经消失了。比如随身听,这个风靡一时的磁带播放器,还没进化完,就被淘汰了。

在线的前提是便携。阅读器的尺寸大小,接近纸质书的大小,确实可以满足一部分人的需要,但做不到真正的便携。广告里都说阅读器可以很方便地装在口袋里,那得是穿着大衣才行,牛仔裤里是放不下的。

如果做不到真正的便携,意味着使用频次较低。上学、去图书馆、上班或者出差的路上也许会背包,但是排队吃饭、公园散步、临时开会的时候,就很少背包。我还观察到一个现象:很多女生会喜欢随身带着小包,小到只能装下一个手机。你会随身带着手机,但不会随身带着一块砖头。

关于便携的应用场景,一个最经典的案例是就是 iPad。我们日常使用最多的是手机,其次是电脑;iPad 只是偶尔用用。iPad 的应用场景填补了手机和电脑的空窗期,当你想要在大屏上做「以阅读、观看、写写画画为主」的事情时,iPad 就很适用。

有人说:「阅读器之所以受欢迎,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阅读器的屏幕比较大,像一本书的大小」。可是,微信读书阅读器的屏幕才 6 英寸,只是比大多数智能手机的屏幕大一点点,也没见用户吐槽。

一款设备的屏幕尺寸大小,既不是优点,也不是缺点,只是「特点」。小屏或者大屏,都有各自的应用场景,对比下 iPhone、iPad、Mac 的使用场景便明了。单从使用频率来看,手机一定是完胜任何大屏设备的。

以上,我并没有否认平板设备的市场价值,我只是从便携和使用频率的角度做探讨。

便携只是一小步,在线才是一大步。

柯达做到了将照片从原子到数字化,却没有做到从数字化到在线化。同样, Kindle 做到了将书籍从原子到数字化,却没有做到从数字化到在线化。

阅读并非独自享用,阅读是一种社交活动。在书中看到一段好的段落之后,立马复制、截图、制作成分享图,发到微信群、晒晒朋友圈、分享到社区网站、去豆瓣上看看评分和书评、去笔记软件上整理阅读笔记、去搜索引擎里查相关资料、成为写作素材,以及快速打字并搜索电子书全文,甚至直接把离线的电子书发给朋友。所有的这些操作,Kindle 都做不到,而手机和电脑都能做。

当然,你可能会说:「我端着 Kindle 当纸质书看,总行吧?」 你这不是浪费了电子书的天然优势么?

还有人会说:「术业有专攻,我觉得看电子书就应该用专门的阅读器看」。这样做当然有好处,可以专心只做阅读这一件事;另外一方面也就意味着:如果你想放下手中的阅读器,然后拿起手机做别的事,你会觉得这种切换操作特别麻烦。

更有人说:「我拿起手机就想玩,在手机上看书我没法儿专注」。手机是现代人肢体的延伸,你应该学会如何与手机相处,而不是避开它。当你左手端着 Kindle,右手拿着手机聊天的时候,这种感觉如此奇妙。

1984 年 1 月,苹果公司发布了第一款成功的面向大众市场的个人电脑,它拥有图形用户界面、内置屏幕和鼠标,到现在刚好 37 年过去了。我们早已学会如何跟电脑相处。2007 年 6 月,乔布斯发布了第一款 iPhone 智能手机,它彻底颠覆了移动市场,到现在还不到 14 年,它还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环境。2010 年之后出生的小朋友,他们从小就接触了手机,也许,等他们长大后会发现:「沉迷手机」这几个字,只是在儿时常听长辈念叨,他们自己从未有过这样的困惑。

一台能连 Wifi 的设备,算在线么?还不够。一定要同时拥有 4G/5G 上网和 Wi-Fi 上网这两个功能。两者的区别在哪里?难道是 Wi-Fi 上网速度更快、资费更便宜?真正的重点在于是 3G/4G 而不是 Wi-Fi 直接推动了移动互联网的普及。

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4G/5G 上网只需要一张 SIM 卡(电话卡),你所有的认证在这一张卡上就能全部实现,这就是好的用户体验。你通过 4G/5G 上网时,不需要一个显性的装置,也不需要一个连接到网络上的显性动作;而当你通过 Wi-Fi 上网时,你肯定需要做出输入密码这样的显性动作。在互联网行业,流行这么一个说法:每多一个步骤,就要多损失一半的用户。也就是说,哪怕城市的每个角落都布满了 Wi-Fi 热点,只要你还是需要输入一堆密码才能通过 Wi-Fi 上网,那么就会失去一大批用户,无法真正普及联网。

以前,诺基亚手机和塞班系统还流行的时候,人们会买 MP3 设备听歌、买 MP4 设备看视频、买收音机听广播、买随身听和磁带听专辑,后来 iPhone 等智能手机出现之后,这些设备都消失了。

你完全可以设想一下,原来不在线的东西,只要在线了,会带来什么样的创新,而这种创新会给所在的行业带来什么样的革命。

当你在拿 Kindle 盖泡面的时候,我想到了《动物精神》这本书里的一段话:

资本主义的物产丰富至少有一个缺陷——它并不是自动地生产人们真正需要的东西,而是生产人们认为有需要且愿意为此付钱的东西。如果人们愿意为药品付钱,资本主义就生产药品;而如果人们还愿意为「包治百病」的假药付钱,资本主义就会生产假药。▍ 用户到底想要一款怎样的屏幕?

电子纸最大的优点就是护眼,第二大优点是能达到纸质印刷的效果。

这一段,我想说的是:第二个优点在第一个优点面前,显得微不足道;其他的优点,更是无足轻重。

当初提出电子纸设计理念的人,希望的是「改变人们阅读信息的方式」,而不是想要让这块屏幕看起来多像纸张,大部分信息不是在纸上,也不需要在纸上。护眼才能真正改变人们阅读信息的方式。

虽然现在已经无法考证,但我更倾向于相信:采用墨水屏技术,让墨水屏看起来像纸张,只是技术实现上的一种意外的结果,让刚好热爱阅读的人收获了一份意外的惊喜。至于其他的优点:因为墨水屏是靠反射光让人眼可见,所以自然很省电;因为电子墨水是一种液态材料,所以更轻薄,未来更容易做成可折叠、可弯曲的屏幕。 这些优点都是选择电子纸技术的结果,而非原因。

没错,护眼就是电子纸最大的发明,我有很多理由来说明这一点。

现在我们用的 Kindle 是反光模式,且有纸质印刷的效果。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假如 Kindle 和手机一样是发光模式,而不是反光模式,那么,即便 Kindle 屏幕看起来再像纸质书,也不会有人买单,因为太刺眼了,还不如直接在手机上看电子书呢。况且,手机屏幕也可以再发明出一种「仿纸张印刷效果」的显示模式,这不是什么难事,此时完全就没 Kindle 什么事了。

我们再设想一下,假如 Kindle 保持反光模式不变,但是屏幕看起来没有纸张印刷模式,这样的 Kindle 会有人买单吗?当然会,因为手机和电脑屏幕做不到反光模式。

有人可能会说:「我在用 Kindle 的时候,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一直都是打开背光灯的。」你要知道,电子纸的背光灯,是经过柔性处理的,他的光线要比手机屏幕要暗得多。

电子纸技术直到现在为止一直都很落后,从墨水屏在 1997 年首次推出,到后来的十年,一直都无人问津。

为什么第一块电子纸的大规模应用场景是 Kindle 电子书市场呢?不是因为墨水屏看起来像纸张,得到了人们的喜爱;而是因为文字显示对色彩的要求是不高的,只要底部是白的,文字是黑的就行。这种潜在的市场机会, 需要一定的外部条件去激发,于是半路冲出来一个亚马逊。亚马逊在 2007 年推出第一款 Kindle 的时候,之所以能火爆,靠的是亚马逊商城有海量的电子书资源。内容资源 + 墨水屏,双剑合璧,创造了电子纸得天独厚的应用场景。相比之下,世界上的第一款墨水屏电子书阅读器,不是 2007 年的 Kindle,而是 2004 年索尼公司推出的,但是索尼没有电子书资源,所以这款阅读器接下来的命运注定走向末路。

电子书市场只是电子纸的一个很小的应用领域,电子纸的仿印刷效果,只适用于原本将纸张作为载体的内容;更多的内容载体,并不是纸张。我们的视觉可以再开阔一些,将来,人们希望通过电子纸看手机屏幕、看电脑屏幕、看广告牌,看几乎所有被制造出来的、呈现在眼前的东西。到那时,电子纸领域会涌现出更多的新材料和新技术。由于「电子纸」这个词已经被广泛传播,即便将来它的显示效果看起来不像纸张,人们也会亲切地将其称之为「电子纸」。

假设不考虑技术因素,单从使用的角度讲,既然周围的太阳光和灯光可以给屏幕提供光照,已经足够。屏幕本身为何还需要发光呢?这本身就是在浪费能源。

归根结底,用户到底想要一块怎样的屏幕?用户想要的是一块反射式屏幕。说得再通俗一点:用户想要的是一块不发光也能看见内容的屏幕。

▍ 电子纸的发展现状和预测

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知道,电子纸的技术很落后;电子墨水屏(E-ink)技术是目前唯一投入商用的电子纸技术。

墨水屏的刷新很慢,色彩显示很差劲,有锯齿感,翻页有闪屏、残影。看文字足够,看图片勉强,看视频残废。这就是电子纸目前的使用体验。

电子纸未来的发展会这样?市场上会出现怎样的竞争格局?这一段,我来做个大胆的预测。

以下预测,没有任何科学依据、技术支撑、统计数据,纯粹只是我的个人畅想。如果你觉得不切实际,就当是在看科幻片吧。

我的预测有一种悖论:如果我不公开预测,市场可能真的会命中我的预测,但是大家不知道我的预测;如果我公开预测,市场可能会因为看到我的预测而提前采取行动,导致我的预测不准。

未来两年:阅读器之争

从供应链的角度来看,目前的阅读器市场分为三层:

第一层 :由台湾的元太科技公司提供 E-ink 屏幕。

第二层 :比如文石这样的公司,专注做阅读器。主要做两件事:一是根据 E-ink 屏幕做工业设计,做阅读器硬件(硬件层面);二是做操作系统(软件层面)。阅读器的操作系统是基于 Android 系统定制的,既要做系统裁剪,又要适配 E-ink 屏的使用体验,有一定的工作量。由于文石没有自己的书城服务,所以文石阅读器必须要做开放的 Android 系统,必须要支持安装第三方 App。

第三层 :比如微信读书、得到、多看、掌阅这样的公司,主要提供数字阅读服务,顺带做阅读器。比如微信读书的阅读器由第二层的厂商提供硬件的贴牌代工 。通俗来说就是:微信读书团队想要做一款量身定制的阅读器,于是找文石公司代工。文石公司按照需求改改屏幕尺寸、定制一款开屏软件、加上微信读书的 logo,就成了微信读书阅读器。

另外,Kindle 阅读器其实是把第二层、第三层的事情都做了(只不过,Kindle 是属于封闭的系统)。

第一层显然已经被元太科技公司垄断了,因为 E-ink 是元太独有的技术。这没什么好说的。

第二层提供的阅读器,是比较适合普通用户的。因为,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安装不同的阅读类 App。

第三层提供的阅读器,主要是给特定的用户群体。比如说,你是微信读书的重度用户,购买它的阅读器是无可厚非的。你可以把「微信读书阅读器」理解为「硬件形式的微信读书 App」,它主要是给微信读书的深度用户定制的,不太适合其他的用户人群。第三层,比拼的不是谁的阅读器做得好,而是谁的电子书资源更丰富。

假如说,你是各种阅读 App 都在用的人,那么,第三层的阅读器显然不适合你。使用微信读书 App,然后买个微信读书阅读器?使用得到 App,然后买个得到阅读器?这太扯了。建议直接买第二层的阅读器。

我们在评价一个阅读器是否值得买的时候,有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这款阅读器是否支持安装第三方 App」。支持安装第三方 App 不一定是优点。

大家想一想,为什么微信读书、iReader 这样的阅读器,他们要禁用「安装第三方 APP」这个功能?是为了做一个封闭系统然后形成闭环吗?这是一部分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

最主要的原因是:安装在阅读器上的 APP 应该是宁缺勿滥的。阅读器不是不想给用户提供这一功能,而是对目前墨水屏上 APP 的显示效果不满意。绝大部分 App 在墨水屏上是没有做适配的。

得到阅读器支持安装第三方 App,这就作何解释呢?相信我,在得到阅读器上使用非得到系的 App,它的使用体验肯定要比文石阅读器差一些。得到阅读器的目标用户群体,一定是得到 App 的重度用户。得到公司重点维护的是这群得到用户,而不是阅读器上的操作系统和其他 App。

未来两年,会有各种阅读器产品层出不穷(现在就已经是了),频繁出现在大众视野,甚至会出现在地铁站广告牌。但是,应该只有两种阅读器会得到普遍认可:一种是 Kindle 阅读器,因为 Kindle 电子书实在太丰富,而且 Kindle 阅读器支持导入离线电子书,也不算完全封闭。另外一种是文石这样的阅读器,专注做好阅读器本身的使用体验。至于微信读书阅读器、得到阅读器,它们的品牌宣传价值大于使用价值。

想要做好一款阅读器,需要做好三件事:

墨水屏的屏幕要做好(硬件层面)。

操作系统要做好(系统软件层面)。

应用层的 App 要做墨水屏的适配(应用软件层面)。

第 1 件事,只有元太公司能做。第 2 件事,未来...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米平板电脑排行榜京东JD.COM为您提供米平板电脑销量排行榜、米平板电脑哪个好、米平板电脑多少钱等相关资讯,从米平板电脑价格、评价、图片等多方面比较,为您推荐优质米平板电脑产品!jvzquC41yy}/lm3eqo5qjk4mg{e799=7:ej73Ai;95;3f<3jvor
1.線上購買XiaomiPad6快上小米台灣官網選購您喜歡的商品,打造智慧有型的新生活。您可以在這裡買到最新的手機、小米手環、小米盒子、行動電源等熱門產品,更有各項不定期的好康優惠,全部都在 mi.com。jvzquC41yy}/or3eqo5uy8gw{1vsqmzev1~jcxrk/rge/?
2.小米商城【有奖】如果你有一台小米平板5,你会怎样使用它? 8068个问答 绿色拿到手之后 看起来咋样 好看吗?纠结买绿色还是白色 89个问答 玩机测评 查看全部 10.7万播放 小米MIX4&小米平板5快速上手 乐小宇 52.2万播放 【图文回顾】雷军演讲&秋季新品发布会 小米手机 2.8万播放 “我是家乡推荐官”摄影大赛 米圈互动官jvzquC41o0sj0lto1eunoxikv{5eg}fkn175:<8
3.定了,小米平板4Plus8月16日早10点开售:1899元平板7Spro平板壳官配太贵,想买第三方的,各位有推荐的不 10-07· Redmi K70 至尊版 0 赞 Mi:uphEuQZ 感觉小米平板8系提升好大,而且弥补了7系性能不够强的不足。但感觉标准版上个性能几乎一样的骁龙8gen3会不会好一点,骁龙8s gen4的核心规格太多了,又比较新,会比较难调,主要是有点担心它的稳定性与适配。想给我弟买个平板,jvzquC41ygh/xru0ok{j0lto1rghg8nphq5nkx4okq5eg}fknAvpu}Nf?7948=>;(cvqajtukuo?mjx04617:
4.学生用的平板电脑多少钱一台适合学生上网课的平板电脑推荐适合学生用的平板电脑推荐:ipad 2021价格:2499元;小米平板5 pro价格:1999元;荣耀平板84+128GB价格:1499元;酷比魔方iPlay40价格:1099元。推荐ipad 2021作为性价比第一名好像是有点不给其他安卓平板面子。实际上ipad 销量是最好的。而且平替笔也最为便宜,由于系统原因,也玩不出安卓的很多骚操作,让家长更放心。 jvzq<84yyy4dj~xcp0ipo8jqpmlcx444:=5:7mvon
5.谁说安卓平板没市场了?安卓平板苹果平板电脑新浪科技下一台平板电脑,你会不会选小米平板? 我们回到前面刚开始的话题,小米宣布今年内将推出新的平板电脑产品,当这款产品亮相之后,你会不会选择它呢?这个问题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还是个未知数。如果说不期待这款产品吧,我觉得很多人还是很期待的,毕竟以小米的风格,配置相同级别的产品,价格方面会有惊喜,可能也是这个原因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uglm14282/97/365eql2kmhztuju78:8:3>3ujvsm
6.红米平板电脑京东是国内专业的红米平板电脑网上购物商城,本频道提供红米平板电脑商品图片,红米平板电脑价格,红米平板电脑多少钱信息,为您选购提供全方位红米平板电脑怎么样,红米平板电脑好不好参考,提供愉悦的网上购物体验!jvzquC41yy}/lm3eqo5ir{r1896b6Bj4fei2c:7f6e6/j}rn
7.派早报:vivo展示120W超快闪充技术、小米手机将发布新系列产品Google 硬件与服务部门高级副总裁瑞克·奥斯特罗(Rick Osterloh)确认了这一消息,但他特别强调此次变动仅为 Google 硬件团队的工作重心调整,Google 将继续为平板电脑提供来自 Android 与 Chrome OS 的软件支持。来源 Valve 正式开启自走棋游戏《刀塔霸业》公测 jvzquC41uuvbk7hqo1vpu}477577
8.小米平板5pro多少钱小米平板5pro首发价格平板电脑硬件教程【如果你想靠AI翻身,你先需要一个靠谱的工具!】 前日,小米平板5pro全系出现了降价,不过由于不知道小米平板5pro首发价格是多少,所以并不清楚降了多少价格,因此今天带来了小米平板5pro首发价格,来对比一下吧。 小米平板5pro首发价格: 6GB+128GB 2499元 jvzquC41yy}/lk:30pku1qftfygsg8ukpihbp8=7;7::0qyon
9.小米平板电脑最新报价小米平板电脑最低价多少钱参考价格:¥1499 屏幕参数:7.9英寸 重量:360g 内存硬盘:2GB 16GB硬盘 摄像头:集成摄像头 续航时间:具体时间视使用环境而定 操作系统:MIUI 查看小米平板电脑详细参数>>加入对比栏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价格信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价格信息内容仅供参考。jvzquC41vgii0|npc0ipo7hp1puugktqm1yvdvtfgny04<<421vsklj0ujznn
10.小米平板新款排行榜京东JD.COM为您提供小米平板新款销量排行榜、小米平板新款哪个好、小米平板新款多少钱等相关资讯,从小米平板新款价格、评价、图片等多方面比较,为您推荐优质小米平板新款产品!因可能存在系统缓存、页面更新导致价格变动异常等不确定性情况出现,如您发现活动商品标价或促销信息有异常,请您立即联系我们,以便我们及时补正。 jvzquC41o0pe0lto1rnc1tj{a8=1dA8;82lc5l>8g:ic0qyon
11.六款千元平板电脑推荐2016推荐理由:金属机身、USB-C接口、2K超清屏小米平板2是去年底,小米推出的新款平板电脑。外观方面,小米平板2首次采用了超薄金属机身设计,拥有深空灰色、银色和金色3种机身颜色,外观与iPad mini风格类似,外观轻薄时尚,并且手感良好。 硬件配置方面,小米平板2 16GB Wifi版采用7.9英寸2K超清屏幕,搭载Intel凌动X5-Z8500四核处jvzq<84okr4lcxxjk0kd‚x0eqs0yjsinwukk|mw15995A50jvsm
12.小米小平板曝光!价格惊喜,iPadmini平替?很快引来众多网友评论:“别逼我给你跪下,8寸平板抓紧上”“安卓没有对标iPadmini的产品,为什么小米不来一个”“我已经等了三年了 ”。评论区基本上清一色都在表示期待,虽然并不能代表整个市场的趋向,但是也很直观地说明了小尺寸平板电脑的用户需求其实一直都在,而且并非少数。 jvzq<84yyy4ckjsgyu4dqv4pgyy0fnyckny@kmB3;2832
13.较于小米平板1,小米平板2到底提升了多少?其他方面都是一样的设计,同样的3.5mm耳机接口。总体上来说小米平板2在外观上除了后壳的材质有了变化外,还有小幅度的改变,虽然改变不多,但是基本上还是有变化。 普通的开箱评测,没有多大意义,趁着这次评测机会,顺便测试下小米平板2的外放分贝,因为平板电脑不同于手机,对喇叭也是非常大的需求,太小声的平板玩起游戏jvzquC41yy}/zrfqok4dp8uquv542<7296
14.学习娱乐办公全能!2022年值得买的安卓平板推荐快科技iPad最大的优势就是生态的封闭式,如果你使用苹果全家桶,那么选择iPad毫无问题。但成也萧何败萧何,如果你使用了Windows电脑、安卓手机,那么iPad就成了一个“孤岛”设备,生态的力量完全无法发挥。 反观华为、小米、联想等安卓平板,目前已经和自己的笔记本、手机、耳机等产品,通过账号打通,可以享受多屏协同的体验。而且在jvzquC41pg}t0v~ftk|ft|3eqo521A:31:;29<9acnr/j}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