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音频网拆解报告第355篇-----
包装盒换了一个新的风格,主色调是白色,正面采用耳机的渲染图,底部有烫银的产品名称“vivo TWS Neo真无线耳机”,简洁、直观地告诉消费者里面产品的形态和颜色。
包装盒底部的标签,vivo TWS Neo真无线耳机,颜色为星际蓝,型号XE W2,充电盒的电源参数为输入5V⎓0.5A,输出5V⎓0.3A,生产日期为5月21日。
包装盒内物品,耳机和充电盒、充电线,以及使用指南等。
充电线为USB-A to USB Type-C接口,C口可以正反盲插,使用方便;接口壳体上有vivo的Logo。
充电盒壳体延续了前代的鹅卵石外观但体积稍大,手感圆润光滑;配对按钮转移到了正面;星际蓝配色的过渡效果没有前代好,不过整体颜值还是比较高的。
配对按钮与盒盖开启处之间有一个状态指示灯。
充电盒背面,这一次采用了转轴设计,之前是金属合页,可以降低一点成本。
充电盒底部的USB Type-C充电接口。
耳机竖置在充电盒内,贴合紧密。
vivo TWS Neo 耳机和充电盒。
充电座舱底部的金属弹片,用于给耳机充电和传输数据。
耳机+充电盒的重量为44.1克。
充电盒单重34.8克。
左右耳机共重9.1克。整体重量与前代相比只是充电盒重了2克左右。
撬开充电盒底部外壳,外壳与机芯采用胶水+卡扣的方式固定。
充电盒内部正面的电路,按键和指示灯在一条单独的排线上与主板连接;充电盒主板则是U型的,通过螺丝固定在塑料中框上。
充电盒内部背面,电池粘贴在塑料中框上,通过三根导线与主板相连。电池上有缓震泡棉。
充电盒底部充电接口有一圈防尘泡棉。
取下保护壳,可以看到Type-C舌片的母座。
卸下主板螺丝,背面可以看到按键和指示灯的排线与主板连接的接口。
取下主板和电池,继续拆解。
塑料中框顶部有卡扣与壳体连接。
充电座舱内侧展示,耳机充电仓底部封闭防止异物进入充电仓。
比较大的磁铁是用来吸附固定耳机的,壳体边缘的磁铁用来吸附盒盖,也能让霍尔元件感知到磁场变化,打开盒盖耳机就能与已配对设备连接。
撕下正面排线上的保护泡棉,可以把指示灯区域和按键区域隔开,防止漏光。注意这根排线左下角连接充电盒底部,里面是给耳机充电的金属弹片。
取下充电盒正面的整条排线。
排线正面特写。
用于配对功能的微动按键。
三个LED指示灯。
丝印ADOJ的霍尔元件,通过感知充电盒盖打开/闭合时的磁场变化(霍尔效应),通知充电盒MCU,进而告知耳机与已配对设备连接/断开。
排线背面特写。
充电盒电池输出的电流通过金属弹片和耳机底部的触点接触后,给耳机电池充电。有两个弹片为正负极、负责充电,还有一个弹片可以传输数据。
充电盒主电路展示。
U型主板正反两面都有一颗体积较大的IC,集成度较高,外围元器件精简。我们来看一下vivo TWS Neo充电盒的电源管理系统都采用了哪些方案。
充电盒采用Type-C接口输入电源,接口周围有黑色防尘橡胶圈,焊点处打黑胶加固。Type-C接口支持正反插,使用起来非常方便,目前很多数码产品标配AtoC或者CtoC的线材。
充电盒输入采用Silicon Mitus矽致微 SM5328 过压保护IC,耐压30V,过压保护点可从4-20V调节,内置30mΩ导阻 NMOS,最大连续电流3.5A。这一耐高压IC的加入,可以有效避免PD、QC等高功率快充误操作对耳机充电盒内部元件造成的高压冲击,能够提升产品使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Silicon Mitus矽致微 SM5328 详细资料。
TI德州仪器 TXS0102 2位双向电压电平转换器,用于单片机和充电IC之间的数据通信。
TI德州仪器 TXS0102 详细资料。
丝印 TBJH 的切换IC,用于信号切换。
为单片机供电的LDO。
Nuvoton新唐ML51TC0AE框图。
电池导线与主板连接的焊点,比较饱满。
降压后的电流进入电池之前,还要经过一道由电池保护板组成的保护电路。电源保护IC采用胶水密封。
电池的标签信息,锂聚合物电池组,型号BW-A6,额定电压3.85V,额定容量400mAh/1.54Wh,充电限制电压4.4V。
电芯上的信息显示,电池供应商来自ATL新能源科技。此前vivo TWS Earphone充电盒内采用的也是这款电池。
TI德州仪器BQ25619充电管理IC,负责充电盒内置电池充电,并且将充电盒电池输出的电流升压为耳机充电。
TI德州仪器BQ25619资料图。三、vivo TWS Neo 真无线耳机 耳机拆解下面我们再来拆解耳机部分,此次vivo TWS Neo耳机部分的外观设计和充电盒一样,也是在前作的基础上进行了小幅调整,一起来看看内外都有哪些不同吧。
耳机为半入耳式设计,壳体处理得比较圆润,没有棱角。
耳机柄底部的充电触点,中间是用于通话拾音的麦克风开孔,与耳机外侧的麦克风组成双麦通话降噪方案。
耳机柄外侧可以滑动调节音量,壳体上增加了一道凹槽便于定位。耳机柄顶部的开孔内有拾取环境噪音的麦克风,开孔处有细密的防尘网。
耳机顶部壳体上有一个泄压孔,内有防尘网覆盖。
耳机内侧的泄压孔,同样有防尘网。
出音孔处的防尘网。
沿合模线拆开耳机盖板和扬声器部分的壳体。
耳机内的结构展示,整体设计和布局与前代相近,主板下方有一条排线串联内部各元器件。
撕下外壳内的排线,可以看到壳体内侧的防尘网。
排线上的麦克风拾音孔。
镭雕G0240W05的MEMS硅麦。
耳机主板电路一览。
取下耳机的条形主板,其内部各元器件都在下面这条FPC上。
取下主板后的内部电路。
先取出电池。
进一步取出这条FPC。
耳机通过底部的金属触点接收充电盒输出的电流,给耳机内置的扣式电池充电。
FPC另一侧,可以看到耳机一上一下两颗硅麦组成的双麦阵列,顶部的麦克风拾取环境噪音、底部的麦克风拾取通话时的人声,二者合作将声音信息传递给主控芯片进行降噪运算。
固定FPC的塑料壳。
镭雕G0240R62的MEMS硅麦。
GOODiX汇顶科技GH61x框图。
耳机采用了MIC-POWER微电新能源的扣式电池,型号M0863,额定电压3.7V,容量0.111Wh。电池保护IC在主板上。
扣式电池和条形主板与一元硬币的尺寸对比。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耳机主板上的布局。
耳机柄底部是独立的LDS蓝牙天线模块,用于蓝牙主控芯片与手机之间的数据传输;更大的天线提供更高的增益,得到更好的连接质量。
蓝牙天线壳体特写。
蓝牙天线内侧,主板上的金属弹片连接至此。
主板外侧电路,主要是蓝牙主控芯片及其电路。
连接蓝牙天线的金属弹片。
蓝牙滤波电路和。
高通QCC3046详细资料。
丝印 L6DLW的存储器,用于存储蓝牙配置等硬件信息,位于蓝牙芯片背面。
丝印MR2 J2Y的电池保护IC。
主板背面还有连接FPC的插座。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扬声器部分的内部电路。主板部分的FPC一直延伸至此,连接扬声器单元和主板。
分离扬声器单元和入耳处的壳体,壳体是双层的,中间有用于入耳检测的FPC。
羊毛盆动圈扬声器特写。
扬声器背面的T铁。
动圈单元尺寸,14mm多一点,符合官方宣传14.2mm。
音腔内一览,最内侧是被黄色高温胶带包裹的纽扣电池。
吸附充电盒的磁铁。
壳体内较大面积的电容感应FPC,与入耳处的FPC配合用于检测用户的佩戴状态,入耳检测IC位于同一FPC上,在耳机柄位置。
拆解全家福。
我爱音频网总结
vivo TWS Neo 真无线蓝牙耳机整体延续了前代vivo TWS Earphone的设计语言,体积小巧,耳机和充电盒都采用了大量弧线,有蓝白两个配色。充电盒将配对按键从后面转移到了前面,耳机柄新增了一道凹槽便于滑动调节音量,这些是一眼可见的外观变动。经过我爱音频网的详细拆解,我们发现vivo TWS Neo的内部电路也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了升级,集成度更高了:
充电盒内部有一个塑料中框,U型主板和电池都固定在上面;充电盒采用Type-C接口输入电源,矽致微 SM5328 过压保护IC进行降压处理,电流经TI德州仪器BQ25619给内置电池充电,并将电池输出的电流升压为耳机充电;电池来自ATL新能源,容量400mAh;充电盒还采用了Nuvoton新唐科技的8051系列低功耗单片机,用于电量显示和开盖检测等功能。耳机的内部设计一如既往地巧妙:入耳式结构,里面塞入一个14.2mm的大尺寸动圈扬声器;耳机采用条形主板,扣式电池夹在主板和扬声器之间;主板下方有一条FPC排线将扬声器、双路入耳检测FPC、双麦克风、触摸感应FPC以及电池串联在一起,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耳机内部空间。耳机的扣式电池来自微电新能源,容量0.111Wh。耳机还采用了汇顶科技的GH611入耳检测和触控2合1电容式方案,不用在壳体上打孔,同时也能保证较高的识别率。vivo TWS Neo首发搭载了高通QCC3046蓝牙音频SoC,并且支持高通的aptX Adaptive技术,这项技术可以增强连接的稳定性,支持低延时模式,与vivo X50系列智能手机连接,游戏延迟最低可达88ms;aptX adaptive支持420kbps的aptX HD音质和279kbps的aptX Classic 音质来回切换,同时硬件上还支持vivo DeepX立体声效,有超重低音、清亮高音、清澈人声三种声音风格,满足用户的不同音乐偏好。最后总结一下,vivo TWS Neo真无线蓝牙耳机不论是外观还是内部电路的设计以及整体做工都是非常不错的,硬件配置在没有较大缩水的情况下价格与前代相比也更加优惠。从最近TWS真无线耳机市场新品的情况来看,品牌产品已经开始下探价格底线,真正的肉搏战即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