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郭台铭在台北101大厦顶楼俯瞰他的代工王国时,绝不会想到,千里之外深圳龙华工厂流水线上那个擦拭连接器的潮汕女工,有朝一日会以3889亿市值的资本长矛,刺穿富士康3038亿的帝国盾牌。
当同行女工为每月800元工资偷抹眼泪时,她啃着冷馒头记录产线废品率——这段11年“富士康炼狱”,意外锻造出最懂代工本质的“嫡传弟子”。
1999年王来春出走创业,郭台铭不以为意。
立讯精密初期的订单,尽是富士康嫌弃的“边角料”:2009年富士康仍贡献其45.38%营收,郭台强(郭台铭胞弟)甚至认购400万股助其上市。
在龙华的立讯车间里,郭台铭语录高悬墙上,流水线排布与富士康如镜像复刻。
此刻的立讯,像寄生在巨兽鳞片间的藤蔓,悄然汲取着宿主养分。
亮剑时刻
转折点在2016年盛夏降临。
苹果为AirPods的良率暴怒——英业达产出半数耳机无法配对。
她将生产线拆解为138道工序,女工指套缠胶带防刮伤腔体,激光传感器校准毫米级误差。
三个月后,良率飙至100%,交货周期压到72小时,立讯从此成为库克口袋里的“救火队”。
2017年库克踏进昆山工厂时,流水线正以每4.5秒吐出一对AirPods的速度奔腾。
他拍下女工指尖翻飞的视频发推:“超一流的工艺!”
王来春在旁轻笑:“能与凤凰同飞的必是俊鸟。”——这句谦辞实为战书。
苹果旋即授意立讯吞下纬创大陆工厂,33亿收购案震动业界。
当富士康发现昆山新落成的28.5万平超级工厂(相当于40个足球场)竟瞄准iPhone组装时,郭台铭紧急组建的“御敌小组”已无力回天。
2020年财报揭晓残酷对比:富士康营收微增0.31%,立讯狂飙47.96%;前者市值滞守3038亿,后者冲上3889亿巅峰。
郭台铭那句“我们会拉大差距”的宣言,在资本市场的哄笑声中碎成一地残片。
弑师密码:技术匕首与资本杠杆的双重绞杀
当郭台铭沉迷于用千万劳工堆砌规模时,立讯将7%营收砸向研发(富士康仅2%)。
苏州美特收购案让声学团队从3人裂变为3000人,SiP封装技术反卡富士康咽喉;吞并光宝相机模组部后,FC封装工艺直供苹果镜头——这些藏在AirPods和iPhone里的“隐形器官”,毛利率高达35%,是组装业务的6倍。
当库克需要制衡富士康时,王来春便化身最锋利的刀。
收购纬创如同在富士康后院纵火,110亿建造的iPhone超级工厂更好像抵住咽喉的刺刀。
苹果订单占比55.43%的依附关系,被她活化为“借势反杀”的经典案例。
富士康的崩塌早有伏笔:24万员工的恐龙级躯体,决策链穿行九级科层需72小时;印度工厂暴动、郑州疫情的瘫痪都暴露了供应链的脆弱。
而立讯控股日铠电脑时保留原团队决策权,收购德国BCS汽车线束公司后不干预德籍高管运营——这种“章鱼式管控”让立讯在吞噬30家企业后仍保持猎豹般的敏捷。
终局赌注:汽车战场上的师徒对决
当郭台铭高调发布Model E电动车(续航750公里)时,王来春的布局更显老辣:
• 2018年收购德国莱尼汽车线束,将大众、丰田纳入客户名录;
• 2022年与奇瑞合资成立“立讯汽车”,斥资5亿持股30%却只要一个角色:Tier 0.5级供应商(深度参与整车设计);
• 湖北麻城工厂的激光雷达产线上,速腾聚创的传感模块正装配发往小鹏汽车——她不做整车,却用零部件锁住新能源命脉。
富士康的汽车梦困在俄亥俄州Lordstown工厂:2023年仅交付千辆电动皮卡,电池故障频发。
而王来春的汽车电子营收已突破137亿(2024年),资产负债率62.16%的险棋背后,是她对“微笑曲线”的终极进击:从代工地狱爬向技术天堂。
制造业权力更迭的启示录
这场逆袭之所以让行业炸锅,因为它戳破了三重幻象:
1. “规模护城河”神话的破灭:富士康百万员工、千亿营收的巨无霸之躯,被立讯用技术穿刺(7%研发投入)和资本杠杆(并购30家企业)精准肢解。
2. “师徒伦理”的现代性反讽:郭台铭教给王来春的成本屠刀与供应链兵法,最终砍向自己脖颈。
当富士康课长们偷偷将简历投向立讯时,代工帝国的伦理基石已经崩裂。
3. 苹果阴影下的生存悖论:立讯70%营收系于苹果,恰似当年的富士康。
但王来春押注汽车电子的豪赌证明——摆脱“果链诅咒”的唯一生路,是把代工基因重组为创新血脉。
结语
这场逆袭最讽刺之处,是立讯昆山工厂距富士康深圳龙华基地仅100公里。
两代“代工之王”隔空对望,一个背负24万人的帝国缓慢转身,一个带着技术野火冲向新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