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整个展览围绕Bose通过50年坚持不懈的创新,在音响领域取得的傲人成绩,但现场还展示了在2010年其为卡车运输业提供的全新产品——Bose Ride座椅系统。这套系统以Bose悬挂底座为基础,配合传统驾驶座椅,取代传统空气悬挂式卡车座椅,为常年跑长途运输的卡车司机,大幅减轻了因路况反馈到身体的长时间震颤、颠簸和摇晃。
注1:此行报道还未结束,后文有Bose公司50年发展简史图文详尽介绍。注2:同时附上此次纽约行,对话Bose高级研发工程师Ken Jacob和Bose汽车系统部总裁Marc Mansell先生精彩内容。从他们的言语中,您会对Bose的企业文化有更进一步了解。
● 1964年:公司的创建初期Bose公司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Amar G. Bose博士创建于1964年。当时,他并没有通过向其他厂商授权使用专利技术的方式去发展,而是同年8月13日在马萨诸塞州注册创建了自己的公司。
当时公司规模较小,公司成立前半年时间Bose博士在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个实验室里面工作,白天他和两名员工为军方和政府研发电源逆变器,夜晚一起埋头研究声学和扬声器的设计。之后,他们搬到位于内蒂克(Natick, MA, United States)的一栋房子里工作,那里也是Bose公司的头一个正式办公场所。
● 1966年:发布首款扬声器——2201在1966年,Bose发布了首款扬声器产品2201。虽然这款产品融合了他数十年在麻省理工学院研究的技术成果,但还是因为体积过大,且对在房间内的安放条件有限制,而消费者也难以接受这么大的产品放置在家里,2201最终被市场淘汰而宣告失败。至此,Bose博士深感产品不仅要有领先的技术,在实用和创新性两方面同样很重要。
● 1968年:拯救Bose的产品——901扬声器经历过2201的失败,Bose博士将剩余不多的资金投入新产品的改进并研发出901扬声器。借助901全新设计,无论在音质还是功能上都比2201有了大幅提升,最终得到了市场认可并大获成功。901也成为了让Bose公司翻身的一款具有历史意义的产品。
● 1972年:首次开拓海外市场、公司迁址、专业音响部门诞生通过与德国巴特洪堡(Bad Homburg, Germany)一家音响零售商合作,Bose公司的产品也首次实现了在美国以外的地方销售。而在同年,Bose博士也终于实现了公司从内蒂克迁址到弗雷明汉的山上。
● 1972年:专业产品部门诞生当注意到专业音乐人使用Bose 901扬声器作为PA扬声器和舞台监听器后,公司又推出了Bose 800扬声器,这种扬声器使用一个均衡器和八个 4.5英寸单元,最大程度地优化了音质。一个新部门也就此诞生,在未来的日子里它推动了一系列重大的技术创新。
● 1975年:全球最畅销的书架式扬声器——301Bose公司发布书架式扬声器--Bose 301 Direct/Reflecting扬声器。由于其声音更生动逼真,体积小巧且物美价廉,刚一推出就广受市场好评,并在销量上超过了其他在售扬声器系列5年销量总和。
● 1978年:新技术起点——开始探索消噪技术Bose博士在乘坐瑞士航空公司飞往大西洋彼岸的一趟航班时,因当时提供给他的耳机播放声音会受到飞机噪音影响而大感失望。之后,他萌发了对耳机消噪方式的想法。这一想法也成为实现当今ANC主动降噪技术的起源点。
在20世纪80年代,Bose公司和通用汽车签署了一项协议,携手开启一项全新的汽车音响设计方法。通过对汽车内部空间测量,再分析扬声器安放位置和应具备性能。不过,由于Bose没有购置资金也无法获得银行贷款,当时并没有制造这种系统的设备。出于对Bose的信任,通用汽车在几天之内提供了所需的设备。
1983年,首款配备原厂量身定制音响系统的凯迪拉克Seville出现在凯迪拉克的经销店里。此次合作开启了Bose与通用汽车此后30多年的合作。如今,除了通用汽车还有十多家其他汽车公司选择Bose作为其汽车音响系统的供应商,为他们提供多种解决方案,从环绕声音响系统到引擎谐波降噪技术。
● 1984年:音频导波管专利技术问世 Bose经过十年的研究发明了音频导波管专利技术。这种技术使得小巧的一体化系统具备了大型多组件系统的性能。当时推出的Acoustic Wave音乐系统也广受消费者欢迎。
至今,通过这一技术,延续出2010年推出的VideoWave娱乐系统,通过高清电视机内置16只扬声器的音响系统,提供家庭影院般的音响效果,这也是对传统“家庭影院”的一种颠覆。
凭借此项技术,Bose博士和William R. Short博士在1987年荣获知识产权所有者教育基金会颁发的“年度发明家”荣誉称号。
● 1986年:消噪耳机样机长途飞行实测 从1978年开始探索主动消噪,一直到1986年研发中的耳机投入长途飞行实测,历时多年的努力终究有了好的结果。Bose公司当时将两个消噪耳机的样机提供给不间断环球航天飞行飞行员Dick Rutan和Jeana Yeager,确保了整个环球飞行过程中飞行员的听力安全。
● 1989年:首款商用有源消噪耳机问世经过不断的研发和改进,Bose公司终于向飞行员推出了消噪耳机。它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飞行时候的噪音,还能提供便利的沟通,且能提升佩戴时候的舒适感受,也提升了飞行员的飞行体验。
● 1990年:Bose Lifestyle简化家庭音响的新标准Bose Lifestyle系统的推出,使家庭音响性能更优良且更简洁,消费者无需在家中安装大型扬声器和部件支架就能享受到很棒的音乐效果。
● 1993年:Bose Wave重新定义了收音机 Bose将获得专利的音频导播管扬声器技术重新引入小型桌上型音乐系统中。它传递之前无法从如此小的装置中听到的丰富且深厚的声音,从而重新定义了收音机。虽然当时Wave收音机售价高达349美元,比普通带钟收音机贵将近十倍,但还是逐渐赢得了顾客的喜爱。
同年,位于缅因基特里(Kittery, ME, United States)的Bose首家零售商店开业。
● 1994年:新技术在声场预测领域取得突破Bose发布了一项新技术工具,这种工具能让声学工程师及其客户在建筑物开工之前或安装任一音响设备之前预先聆听到场所中任一特定位置的声音效果。多年来,Auditioner电脑语音模式试听系统应用在世界上成千上万的项目上,如今,从罗马梵蒂冈的西斯廷教堂到诸多奥运场馆,数以万计的大型场馆运用Auditioner技术和设计图精准地设计出了建筑内的扩声系统。
1994年,Bose Auditioner电脑语音模拟试听系统研发成功,不但达到了项目当初的既定目标,甚至还超出了预期。
在对话Bose高级研发工程师Ken Jacob先生(Bose博士的学生)的时候,他也表示Auditioner电脑语言模拟试听系统是最让人值得自豪的新技术。Auditioner系统自1993年起至今,已应用在全球超过5万个场馆的扩声系统项目中。
● 1998年:推出体积更小、质量更轻、性能更佳的航空耳机 新型Headset X航空耳机采用创新型TriPort技术,不仅让佩戴变得更加舒适,还提供了可与最先建立主动消噪类别的更大、更重的Bose原型机相媲美的消噪效果。Bose已连续九年在《职业飞行员》杂志关于耳机制造商调查中位居榜首,而Headset X航空耳机将会继续在有源消噪耳机领域中占主导地位。
另外,在1996年的时候,Bose还研发测试了更小巧的入耳式消噪耳机代号“Pegasus”。不过,由于当时需要很多技术支持这个项目的进展,最终研发出来的产品性能达不到要求,最后此项目被迫暂停。庆幸的是,也正是因为当初的这个想法,在2013年Bose才能实现并量产QC20入耳式消噪耳机。而“Pegasus”也被认为是QC20产品的原型耳机。
● 1998年:Bose首家海外店开业从1972年开拓海外市场与其他零售商合作以来,Bose公司到1998年才稳步的迈出了在海外独立开店的步伐。1998年Bose首家国际商店在新德里开张。不久后,陆续在全球开出了数百家直营商店。
● 2000年:QuietComfort消噪耳机 在Bose有源消噪耳机技术取得巨大成功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的QuietComfort耳机彻底改变了人们的飞行体验,此款耳机不仅大幅减少了噪音,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上娱乐体验。在2003年的时候,Bose改进产品研发出QC2头罩式消噪耳机,把原先独立式电子模块隐藏到耳罩内部。QC2也是QC15以及2014年推出QC25新品的原型产品。
● 2001年:Bose博士从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岗位上退休 除担任Bose公司的CEO外,Bose博士还在麻省理工学院执教长达45年之久。 多次获学生和同事佳评,他教授的课程是麻省理工学院最具挑战性也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
● 2003年:采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扩大现场音乐的声音Bose L1系统取代了传统的 PA 、地面监听器和端线放大器,实现了现场音乐声音扩大上的突破。这款高7英尺宽仅5英寸的系统具有特殊扬声器的独特属性,通常置于每位乐手的身后。
据Bose高级研发工程师Ken Jacob先生介绍,L1系统Bose公司花了10年时间研发和设计。研发背景基于现场音乐扩声系统不好,会影响乐手情绪。他们会抱怨几乎听不清自己演奏的细节。L1系统可以放在乐手身后,令台下的听众和台上的乐手都可以清楚地听到一致稳定的声音。目前,L1系统被全球超过20万乐手使用。
● 2004年:创立新部门 Bose将其线性运动驱动器技术应用到新领域,并通过新创立的Bose ElectroForce系统部门开始了一项新的业务。该部门为全球各地的科研机构、大学、医疗设备公司以及工程公司提供材料测试和耐久性模拟仪器。
● 2004年:为iPod提供音响SoundDock数码音乐系统迅速树立了iPod兼容扬声器系统的声音标准,使iPod用户不仅能插上耳机独享听觉盛宴,亦可通过SoundDock数码音乐系统与他人分享音乐。
● 2008年:名人堂之邀因在音响技术取得的成就并"改变了人们听音乐的方式",Bose博士受邀进入俄亥俄州的阿克伦市的"国家发明家名人堂"。
● 2008年:年度国际设计团队奖Bose因其在设计上的持续创新和非凡成就获得了极富盛名的红点设计奖"年度设计团队奖"。
● 2009年:推出QC15消噪耳机Bose推出QuietComfort 15耳机,并逐渐在市场上取得佳绩。市场的认可也为后续推出QC20做好了准备。
● 2009年:首款节能系列音响系统 该技术首次应用在雪佛兰Volt上,不仅提供高品质的声学性能,且能耗不到传统系统的一半。在控制能耗方面Bose有了一个新的突破。
● 2010年:为飞行员提供A20航空耳机 Bose推出了有史以来最为先进的航空耳机,消噪性能更强,舒适度更好,还可以与 GPS和手机进行蓝牙连接。
● 2010年:家庭影院的全新体验 Bose推出VideoWave娱乐系统,通过在高清电视机内置的16只扬声器音响系统,可以展现家庭影院般的音响效果。把电视和优质的音响系统结合起来,大幅提升了产品的易用性。
而目前,我们熟知这项技术的推广应用,是在凯迪拉克车型上的“ANC”主动降噪静音系统。通过抵消针对发动机传导到车舱内的特定频段低频噪音来实现消噪。
● 2011年:超便携式音响设备的新标准 SoundLink无线移动扬声器以无线方式,连接到智能手机或其他蓝牙设备,因此音乐几乎可以在任何地方进行分享。该扬声器前所未有地将性能、移动性和耐用性结合于一体。
● 2011年:Bose博士向麻省理工学院赠礼 Bose博士将Bose公司的大部分无表决权股份都捐献给了麻省理工学院。这些股份产生的红利用于维持和推动麻省理工学院的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发展。公司仍保持私有和独立,并继续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和指导原则运营。
● 2013年:83岁的Bose博士与世长辞 "近50年前,Bose博士秉承以研究和创新为中心的系列指导原则,创立了Bose公司。我们对研究和创新的关注不曾改变,也不会改变。"Bose公司总裁兼新任 CEO Bob Maresca如此表示。
● 2013年:消噪耳机的新突破--推出QC20 QuietComfort 20耳机是Bose首款入耳式消噪耳机,在消噪、音频性能和舒适度方面均取得惊人突破,该耳机给人两种聆听方式:一种是隔绝外音,静静聆听;另一种是聆听时保持与外界的联系。在消噪系统没电的情况下,耳机依旧可以使用,这为完善QC15并在2014年推出的QC25做足了技术储备。
● 2013年:SoundLink mini扬声器斩获成功 这款紧凑型SoundLink mini蓝牙扬声器可握在手掌中,它以无线方式连接到智能设备或平板电脑,为用户提供优异音质。该扬声器很快便成为Bose史上最畅销的产品。
● 2013年:革命性的家用Wi-Fi无线音乐系统SoundTouch Wi-Fi 无线音乐系统让生动逼真的声音盈满家中每个角落。只需轻触按钮,用户就可以用无线方式让音乐从互联网、音乐库和其他音乐服务中"流淌"而出。
● 2013年:高级汽车音响系统已应用到15个汽车品牌中 30多年前,Bose与通用汽车联合开创了原厂定制高级车载音响的先河。如今,Bose高级汽车音响系统已应用到了超过15家汽车制造商,100多辆的车型中。
● 2014年:重新定义消噪耳机类别 新款QuietComfort 25耳机经过全新的设计,具有更好的消噪效果和音频性能,相比上代产品QC15,不仅使用了新材料,还改善了上代产品在没电状态下不仅不能实现消噪,就连耳机播放声音的基本功能也没有的产品弊端。而目前,其他品牌的头戴式消噪耳机还未能普及此项技术。
● 2014年:标志性SoundLink产品线扩展Bose为其移动音频产品线引入两款新产品:SoundLink Color蓝牙扬声器和 SoundLink贴耳式蓝牙无线耳机。两款产品既拥有Bose出色的性能,又具有新的功能和风格。
Amar G. Bose博士用半生的时间使Bose公司从最初的2名员工到如今全球拥有超过1万名员工,从位于马萨诸塞州内蒂克的一个小办公室发展到业务遍布世界各地和各个领域。通过50年发展的时间轴,也能体会到Bose对创新和技术不断地追求。
在本次报道的最后,为大家奉上汽车之家和汽车画报(杂志)对Bose高级研发工程师Ken Jacob(他是Bose博士的学生,也是目前负责公司企业文化传播的主要负责人)和Bose汽车系统部总裁Marc Mansell的对话内容。从他们的言语中,也许您会对Bose公司的企业文化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对话Bose高级研发工程师Ken Jacob先生
汽车画报:您如何理解Bose的企业文化?Ken Jacob:Bose尝试去创造人们确实所需的东西,然后把从商业中获取的利润投入到再研发与再创造中。而对于大部分的公司来说,他们创造利润是为了他们投资者和股东的利益,但Bose不是这样的,我们所获取的每一笔钱,都会被我们投入到去创造新的产品、实现新的想法中。此外,我们还把大部分的无投票权的股份捐赠给了MIT,用于支持MIT的教育与科研事业,让他们去做他们认为正确的事。所以关于Bose的企业文化,可以总结为就是Bose会100%的投入去尝试创造下一个创新想法。
汽车之家:对于Amar G. Bose博士的名言"If you don't understand the past, you're unlikely to get to the future, but If you're bound by the past, you'll never get there with anything that you're proud of" ,您如何解读?
Ken Jacob:我不能代替Dr. Bose来解读,我只表达我个人的理解。对于Dr. Bose名言的第一部分话,我的理解就是你不仅要吸取过去失败的经验和教训,又要总结过去成功的经验。你必须去理解过去,必须去了解关于历史的某些东西。你可能听过一句名言,"成功都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因此,我们的这一想法就是我们可以从过去受益,从我们做过的事中受益,从我们创造的基础上受益。
汽车画报:今天展示的一系列里程碑,哪项是你认为最重要,最值得自豪的?
Ken Jacob:有两项是我最自豪的,第一项是Auditioner电脑语言模拟试听系统。我们花了10年的时间进行研发。最初的想法是如果你可以在大型场馆造好之前就可以向人们展示扩声系统的声音效果的话,你就可以创造更好的扩声系统。Auditioner系统自1993年起至今,已应用在全球超过50,000的场馆的扩声系统项目中。
第二项是L1系统,这也是我们花了10年时间研发和设计的,我们当时发现如果现场音乐扩声系统不好的话,会影响到乐手的情绪。因此当我们对话乐手时,他们抱怨最多的是他们几乎听不清自己演奏的细节,这很荒谬的;当我们谈到扩声系统时,台下观众抱怨最大的是太响,第二大抱怨是听不清人声,我们对这类问题就特别感兴趣,L1系统就是为了解决这类问题而诞生的,每一位乐手身后都可以摆放一套L1系统,因为其独特的扬声器构造,它投射出来的声音很少会有声音水平的变化,因此你无需使用其他任何设备,令台下的听众和台上的乐手都可以清楚地听到一致稳定的声音。目前,L1系统被全球超过200,000的乐手所使用。
汽车画报:Bose公司有多少研发人员来开发这两项产品(Auditioner电脑语言模拟试听系统和L1扩声系统)?
Ken Jacob:公司对于一个项目,从项目研发到最终的商品化,其参与的人成百上千。所以我这里主要讲得是核心研发人员团队。对于Auditioner电脑语言模拟试听系统的核心研发团队,大概是8-9人;对于L1扩声系统的核心研发团队,大概是12个人。
有趣的是,当你开始研发的时候,很难去说服公司去把它变为商品,虽然有时你的调研结果也很好,但还是没有获得公司的同意,因此上述的两个项目就经历了很多次的努力,才能让它们最终成为商业产品。
汽车之家:Amar G. Bose博士去世后,Bose公司在企业文化方面,在未来面临最大的困难和挑战是什么?
Ken Jacob:Dr. Bose不仅是MIT的教授,他也是公司的老师。有很多次,当我在他的办公室时,他会花很多时间来教我很多我工作上所需的东西。当他还在世时,随着公司一年年的发展,我们达到一定的规模时,他只能介入一部分事情。换句话说,我们提出了很多想法,比如开发Auditioner系统的想法,我们意识到Dr. Bose虽然没做什么,但我们的这些想法、研发以及最终商业化的产品,都是源于他曾经教过我们的创新理念。
我们确实在做一些他曾经指导过、教过我们的事情。几年前,当他身体健康不太理想的时候,我们一直持续在坚持一些研究项目,持续发展。所以我对于你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我相信Dr. Bose所教会我们的就是如何创新,如何让公司持续发展,持续创造一些我们一直在做的创新事物。保持公司的发展,持续创造一些在未来可能会成为下一个里程碑的事情。Dr. Bose就是一位教育大师。
对话Bose汽车系统部总裁Marc Mansell先生
汽车之家:对于整个全球市场,Bose公司是如何定位中国市场的?
汽车之家:相比全球其他区域,Bose公司对于中国市场有什么特别的发展策略?
汽车画报:目前Bose汽车音响系统大多安装在轿车、跑车和SUV中,Bose是否有计划在未来会将汽车音响系统安装到卡车或者巴士中?
Marc Mansell: 通常来说,这取决于汽车制造商(OEM客户)的需求,只要客户认为声音质量对他们的车型很重要,并且对品牌汽车音响系统有需求,我们都愿意与他们合作,不论是哪种类型的车。因此当我们开始与豪华汽车凯迪拉克合作原厂定制汽车音响系统至今,我们也与众多其他豪华汽车制造商合作。比如:在北美的大车,欧洲的小车,我们为各种类型的车辆提供原厂定制汽车音响,以满足客户对于车内高品质声音的需求。
但有时我们遇到的挑战是,我们意识到根据每一辆车型的声学特性为其调音,某款车型的产量很低时,对于OEM客户来说,可能并不是一项好生意,因为整体工程调音的成本会很高,因此总的来说,安装Bose汽车音响,需要这款车型有一定合理的产量,才能平摊工程调音的成本,以实现商业上的成功。
汽车画报:Bose合作的前三大客户分别是什么?
Marc Mansell: 通用是我们的第一大客户,他们不仅是我们的第一位合作的客户,同时也是我们全球性的全品类车型线的合作客户。30多年来,我们的汽车音响业务伴随着通用汽车旗下各类车型线的增长而增长,因此我们与通用是长期的合作伙伴,也是目前为止我们最大的汽车客户。第二大客户是日产,我们与日产的合作追溯至1988年,如今Bose也为日产全球性的各类车型比如轿车、跑车、SUV提供原厂定制的汽车音响系统。
汽车画报:相比竞品,Bose的优势在哪里?
Marc Mansell: Bose最大的优势,我们是最早开创原厂定制车载音响系统的公司,在这个行业有着30多年的经验,而这是其它竞争品牌所不具备的。第二大优势是,我们对整个汽车音响系统的声音表现有着极大的热情,我们会关注音响系统的每个方面的表现,包括OEM客户提供的与Bose汽车音响配套使用的车载主机的质量。我们制造的扬声器的质量、所有的信号处理技术和功放的质量,以及如何将这些软硬件很好地整合到车里。所有的这些对于我们打造一套高品质的汽车音响都是至关重要的。有时我们也会推动OEM客户,在合作的过程中告诉他们怎样配合才能实现最好的声音表现,我们对这些细节的关注,也是一大优势。
汽车画报:目前Bose汽车音响有很多专利技术,请问能否介绍一下未来Bose的技术发展方向?
Marc Mansell: 关于技术,这也一直是我们的核心工作,我们会将从OEM客户获得的利润投入到新技术的研发,并且会一直不断地持续投入。比如我们的主动声音管理技术,相对于汽车音响来说,它就是一项新技术,来解决车内发动机噪音的问题,而不仅仅只是提供优异的音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