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7年中国儿童智能手表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研究报告》的数据显示,当下我国5岁至12岁的儿童数量约为1.7亿,大约每3个孩子中就有1个拥有智能手表。据2025年上半年,中国儿童智能手表销量达455.1万台,销售额激增47.8%。
孩子在外,家长能通过手表随时联系、实时定位,最初凭借通话与定位功能,家长们都叫儿童电话手表“安全神器”。可现在儿童电话手表的功能越来越多,已从最初的“安全工具”变为腕上“百宝箱”,能聊天、能拍照、刷视频、能游戏、能查作业,甚至是还能P图。这小小的儿童电话手表反倒成了不少家长的烦心事。
孩子获得“手表自由”后,整日沉迷于编发消息、浏览同学动态,甚至卷入追星八卦。一块本应缩小时空距离的工具,悄然成为虚拟社交的狂欢场。长时间近距离盯着分辨率低、尺寸有限的小屏幕,对视力的损害也不容小觑。近年来关于“儿童智能手表伤眼”的报道屡见不鲜。许多家长发现,孩子使用电话手表后,视力下降速度明显加快,甚至出现干眼、视疲劳等问题。一些孩子还因手表功能产生了攀比心理,认为佩戴功能更强大、价格更昂贵的手表才 “有面子”,扭曲了消费观念。
面对乱象,工信部于2025年5月推出《儿童手表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标(征求意见稿),直指三大要害:禁用生成式AI应用,切断不当内容传播链。建立“儿童专属内容池”,隔离成人化信息。严禁默认开放麦克风、定位等敏感权限。这些措施虽填补了行业空白,却难解根本矛盾。当市场均价持续攀升,利润导向的厂商仍在教育生态与娱乐功能间走钢丝。
儿童电话手表不应是困住孩子的枷锁,而应是助力成长的助手。工信部新规抬高了安全底线,厂商该重拾初心,让手表回归“看时间+打电话”的本质,让电话手表真正成为守护孩子成长的得力工具。也提醒各位家长,买手表时别被花哨功能迷惑,实用、安全、简单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