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买的充电宝/手机电池,需要“激活”吗?
电池需要激活吗?答案是肯定的,需要激活!但是,这个过程是由生产厂家完成的,与用户无关。锂电池真正的激活过程是这样的:锂离子电池壳灌输电解液--封口--化成,就是恒压充电,然后放电,如此进行几个循环,使电极充分浸润电解液充分活化,直至容量达到要求为止,这个就是激活过程--分容,也就是说出厂后锂离子电池到用户手上已经是激活过的了。
可是为什么有些产品的说明书上写着,建议用户前三次使用,要对手机/充电宝进行完全的充放电呢?难道这不是激活吗?事实是,在电池出厂,然后销售,再到用户的手中,会经历一段时间,一个月或者几个月,这样一来,电池的电极材料就会“钝化”,此时容量低于正常值,使用时间亦随之缩短。但锂电池很容易激活,只要经过3—5次正常的充放电循环就可激活电池,恢复正常容量。这个激活也并不等于在充满电之后继续长时间充电。
当下的充电宝、手机等电子产品,基本上都采用的是锂电池,而锂电池并不具有记忆效应。经验告诉你的激活,只会导致用户的充电宝/手机过度充电,损害到电池使用寿命。同时,充电宝/手机过放(电量完全放光),也会导致电池性能受到严重破坏,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手机/充电宝厂商宣传的过充过放保护功能也有一定限度)
可以说,用户购买的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锂电池充电宝其实已经无须再“激活”,随意充满即可。
关于充电宝使用寿命?
相信绝大部分消费者都听说过,锂电池的寿命是“300~500次”,500次充放电,超过这个次数,电池就“寿终正寝”了,许多朋友为了能够延长电池的寿命,每次都在电池电量完全耗尽时才进行充电,这样对电池的寿命真的有延长作用吗?答案是否定的。 锂电池的寿命是“500次”,指的不是充电的次数,而是一个充放电的周期。
一个充电周期意味着电池的所有电量由满用到空,再由空充到满的过程,这并不等同于充一次电。比如说,一块锂电在第一天只用了一半的电量,然后又为它充满电。如果第二天还如此,即用一半就充,总共两次充电下来,这只能算作一个充电周期,而不是两个。因此,通常可能要经过好几次充电才完成一个周期。每完成一个充电周期,电池容量就会减少一点。不过,这个电量减少幅度非常小,高品质的电池充过多次周期后,仍然会保留原始容量的 80%,很多锂电供电产品在经过两三年后仍然照常使用。当然,锂电寿命到了最终后仍是需要更换的。
而所谓500次,是指厂商在恒定的放电深度(如80%)实现了625次左右的可充次数,达到了500个充电周期。(80%*625=500)(忽略锂电池容量减少等因素)
而由于实际生活的各种影响,特别是充电时的放电深度不是恒定的, 所以"500个充电周期"只能作为参考电池寿命。
所以,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锂电池寿命和电池的总充电电量有关,和充电次数无关。建议使用充电宝不必拘泥于过程,一切以方便为先,随用随充,有插座就可以充,不必担心影响寿命。但最好别让充电宝充着电,然后手机接着充电宝充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