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节课我们主要讲讲储能,储能站,在分布式能源系统中起到调节用对电的尖峰平谷进行削峰填谷的作用。特别是小型储能站,更加灵活,因地适宜。能够很好的解决电力在时空上的不平衡。储能电站技术的应用贯穿于电力系统发电、输电、配电、用电的各个环节。
储能站可视化解决方案,有效直观的提升储能调节效率。对设备进行状态告警监控,储能监控。
定义介绍:
储能站:电能存储、转换及释放的设备集合站点
储能柜:电能储存的基础单元,通常单个柜每日的储电量达到了几千度,类似大型充电宝
阵列模块:一组储能柜,通过逻辑电路进行连接,实现统一充电放电。
应用系统:是一套对设备状态、设备储能、工作状态,历史数据、预判调节等综合管理的软件,尽量减少人工的接入与实现全自动化。
言归正传,我们这篇主要讲解储能系统的可视化解决方案。从应用层解析储能站工作原理,储能站+物联网+可视化模式,监控储能设备状态,统计储能情况,有效调配用电效能。
如果你有什么要交流的心得 可邮件我
一、效果展示
1.1、储能站整体风貌
整体界面主要是三维+图表,两边的图表通过echart实现即可。
天气预报调用天气接口:
1.2、储能柜内部结构
双击储能柜,虚化其它建筑,展示储能柜内部结构
实现代码如下:
1.3、储能组阵列模块
展示阵列模块,同样是虚化建模模型,展示电池特效模型,并且在内部动态绘制echart图表
解析模型代码
1.4、储能柜上的光伏模块
只是简单的展示光伏板模型即可
1.5、温度云图
根据实时数据,展示温度分布情况
1.6、设备巡检
每一个储能柜进行状态巡检
重点在于创建巡检路径,路径上添加巡检设备,对每一个设备进行数据请求。
二、实现逻辑
2.1、模型创建
2.1.1、地基模型
跟其它项目一样,首先根据图纸,创建基础地基模型,这里的地基模型还是以代码实现方式为主,这样一个场景,代码实现模型后,也就几kb的占用,很适合网络传输。
模型代码如下:
2.1.2、配电室模型
配电室模型,我们主要实现外部接口,需求中没有需要实现内部的要求,这样只是实现外皮结构即可
模型代码如下:
2.1.3、储能箱模型
储能箱模型比较简单,主要分为4个部分组合,头部,门、箱体,以及后面的空调部分
模型代码如下:
2.1.4、储能箱内部结构特效
2.1.4.1、储能箱内部底盘,加上后部空调
这里的空调冷气特效可以用粒子模型实现
2.1.4.2、储能箱蓄电池部分
2.1.4.3、储能箱 外部箱体虚化结构
为了更好的展示内部结构,又能体现箱体的完整性,我们将箱壳半透明化
实现如下:
2.1.5、阵列模型特效模型
整列模块电池特效主要是模型+echart数据在内部展示,首先我们通过代码实现模型以及电池特效,然后结合echart图表在场景内绘制
实现如下:
2.1.6、变压器模型
变压器模型在项目中只是展示,这个模型也通过代码方式实现即可
实现如下:
2.2、数据接入
2.2.1、基于ajax请求封装
2.2.2、接口api封装
2.2.3、数据展示调用
2.3、逻辑控制
三维的逻辑控制主要总结如下几点:特效展示、模型隐藏、模型展示、模型分解、模型事件绑定、模型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