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6年之前,IP热潮席卷国内游戏市场,诸多IP被翻出来改编、移植到移动端,催生出一批又一批产品,快速扩充整个市场。
而魔鬼猫原创IP早在热潮之前诞生,通过近十年的沉淀发展,在对手如林、并充斥着国外成熟IP的市场环境下稳健发展,顺理成章地成为行业的领头羊。今天让我们一起深度了解一下,魔鬼猫IP成长壮大的背后到底有哪些独特的理念和精神?
魔鬼猫致力于成为中国本土首个世界级的形象类超级IP,专注打造代表现代中国的时尚酷潮美学系统。核心定位人群是从叛逆期开始的19-29岁时尚一族,品牌口号:吞噬负能量!
魔鬼猫目前已商业IP授权百余品类,涵盖服饰、数码3C类、家居类、箱包类、茶饮、生活快消品、玩偶类等品类。(魔鬼猫已IP授权合作的部分品牌:华为手机、5100矿泉水、倍轻松按摩仪、哈尔斯、百得火机、黑池蛋糕、麦烤士面包、来电共享充电宝、高柏诗美妆、森麦耳机、烯时代眼罩、北京市政公交、壹基金、淘宝造物节、摩拜单车、佳兆业、京基集团、Dell(美国)、Zippo(美国)、Apollo电子烟(美国)等等)。2020年产品销售总额累计突十亿人民币,线下合作实体店数千家,自建高端购物中心IP专卖店近百家,是中国当下极具成长潜力的原创优质原创IP。
/ 与魔鬼猫对话 /
Q1:当初创造魔鬼猫有什么设计灵感?
A:魔鬼猫的诞生是在我工作后的第五年,开始创业的时候受到了很多的打击,甚至一度颓废到几天不起床不出门。大概经过一年多的时间调整好自己后,终于遇见更加强大的自己。后来回想起这段“魔鬼”似的经历,也会想如何把这段经历与感悟凝聚起来传递给更多的人,所以有了魔鬼猫和它“吞噬负能量”的口号。现代人被生活、工作、社会多重压力冲击时,会产生高负荷的负能量,我想通过魔鬼猫告诉所有在负能量中挣扎的年轻人:不要逃避对抗,更不要自我攻击;而是面对它接纳它,再调整心态去吞噬它。
Q2:在创作魔鬼猫的过程中有什么有意思的事情?
A:那可太多了,我和团队本身是因为热爱而驱动做这件事情,所以创造的过程对我们来讲是一种享受。运营的前六年大多是被质疑、被否定的艰难成长过程。但在突破死亡谷之后,它成长的速度又远远超过我的预期。
Q3:魔鬼猫在设计当初是怎么定位?
A:首先定位的差异化。当时一说动漫IP,大部分人直观的印象就是可爱、萌、快乐,这样的感觉,但我就觉得不能再做类似的方向了。第一,跟我的基因不匹配,见过我的朋友可能知道,我这个人跟可爱是一点关系没有啊,你让我去做可爱的东西,那就很别扭了。我本身是一个比较喜欢潮酷时尚的人,这样的一个性格和气质,我就选择做潮酷,再准确来讲就是酷,把酷的定位调性做到极致。我是一个85后,我们公司现在全都是95后左右的人,大家也喜欢做这个调性。
我在十年前的判断是,“酷”在中国是一个比较稀缺的差异化定位,因为可能90%同行都是在做可爱和萌系。那你做一个酷的东西,就会比较与众不同,容易被人识别和记忆。
第二个就是我相信酷这个定位在未来的趋势上,市场的接受人群会越来越多。因为人的天性被释放了,所以这样的年轻人现在是越来越多。
接下来我要说说魔鬼猫的中英文名字。我们开始策划这个名字的时候,给身边很多朋友去问意见。大部分人都说这个名字很不好,这个名字很危险,很负面,都劝我不要用这个名字。
我的考虑是,首先这些朋友大部分都是70后甚至60后,就是我认为比较有经验的前辈;我内心想如果他们不喜欢,那这些90后、00后才有可能喜欢。我觉得“魔鬼”是一个很独特的词,可以区分出一个人,他是80前还是80后?什么意思呢?80前的人对于魔鬼这个词,在他们的认知里面就是负面词、感觉不好。但是在年轻人的语境里,魔鬼是个中性词,甚至是一个偏褒义的词。比如说魔鬼身材,魔鬼教练,魔鬼经济学。他们开玩笑说你这个人很“魔鬼”,其实并不是说你不好,而是你这个人很极致,在某一方面有超人的地方。
你如果冲着所有人都喜欢去努力,
结果往往是所有人都不喜欢……
我做这个IP一开始就不想做一个伟光正的东西,更不想做一个没有缺点的东西。我希望它是有争议的,我希望它是被讨论的。因为我觉得做件事一定是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才是正常的。你如果冲着所有人都喜欢的目标去努力,结果往往却是所有人都不喜欢,因为你谁的心都抓不住。
到了英文的时候,我没有直接用魔鬼的英文去直译,因为在英文的语境里,devil这个词只有邪恶的含义。那这不是我的初衷啊,所以我就在英文的文化语境里面去筛选跟我想表达含义接近的,找了好久好久,找到了一个词叫做ZOMBIES。ZOMBIES不是自创词,是很多外国年轻人到了16岁以后就会感兴趣的一个题材,那就是僵尸文化,比如《行尸走肉》《暮光之城》《植物大战僵尸》等等在国际上流行多年,并且长久不衰的一个主题。
所以当有一天魔鬼猫走到国际舞台上的时候,我们不需要去教育别人重新记忆和认知。在外国人的语境里,天然的会记住和接受这个ZOMBIESCAT。就不需要浪费很多的金钱和精力去传播,像hello kitty也是,它是两个熟悉词汇的组合,但是如果你创造了一个新词,那就非常难让人家记住和传播。
所以命名真的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名字能不能被人家记住是第二重要的识别要素。
那么第一识别要素是什么呢?就是颜色。
颜色其实是品牌和IP的第一识别要素。比如我们一提到红色就会想到可口可乐、法拉利,一提到蓝色就会想到百事可乐,甚至Tiffany还创造了专属蓝,他们把颜色心智占领得非常好。
在IP这个领域颜色也是至关重要的,比如提到黄色,大家一定会想到小黄人对吧?提到蓝色,会想到蓝精灵、机器猫;提到粉色——hello kitty;提到绿色——绿巨人;但是你发现我们说红色时你会卡住,脑海里其实并没有一下子跳出来一个对应的IP。你可能会想到这个,比如说跟红色有关联的钢铁侠,他是黄色和红色的啊。
你很难想到一个纯红的超级IP,所以在国际舞台上的,这个就是机会,就是心智缝隙,这样的机会真的不多的。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拼命用红色去做超级IP,当你做到极致,你真的是有机会和可能去占领住这个心智颜色的,其它颜色做得再好你也永远是第二第三。
再说一下年龄层次,魔鬼猫的年龄定位一上来就直接放弃掉儿童市场。为什么呢?因为儿童市场是动漫红海中的红海,中国根本就不缺儿童市场的动漫IP,也已经有很火的了,比如说某羊羊、熊某等等。那么你再跟着去做儿童方向,你就没有优势,生下来就有国内外强大的对手在等着揍你。
我们先做了成年人的市场,将来有一天做好了,是可以下沉到儿童市场的,但如果你一开始做的是儿童市场,就算你将来有一天做好了,你没有办法上升到成年人市场。这是一个维度的问题,品牌只能降维打击,很难升维打击,用高维打低维容易很多,低维打高维累死。
Q4:那魔鬼猫又是如何获取商业价值的呢?
A:随着年轻化消费群体的崛起,成熟品牌年轻化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命题。年轻人审美提升、个性张扬,他们对美有着不同层面的理解,消费市场也在顺应年轻人的需求而不断升级改变。新一代的消费者不再仅仅满足于廉价产品带来的功能性,他们追求更好的体验、更高的品质和颜值,那么帮助品牌和厂商拓展年轻消费者市场,其实就是我们魔鬼猫的立身之本。
企业在研发年轻化新品类时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同时也需要承担着流失既有顾客群的风险,但是如果和我们这种专业的IP公司进行合作,我们有自己的核心武器:设计指导手册,无论是机械风、迷彩风、糖果风……都有完整的设计风格去提供给这些合作的厂商,这大大减小了品牌方在设计上的研发投入。厂商负责生产,我们的团队负责授权,这对于产品和急需转型的制造业,是个双赢的局面。这便是魔鬼猫获取商业价值的逻辑。
Q5:对于想与魔鬼猫进行IP合作的品牌方有什么要求?
A:首先是品牌的调性,因为魔鬼猫是走酷潮路线的,IP核心人群定位在19-29岁外表个性、内心温良的酷潮人,那合作的品牌方也是一样走酷潮定位,或者是想让自己的品牌产品变酷、变潮。
其次是关于品类的要求,IP授权几乎所有的品类都可以涵盖,但是我们对于盲盒(不包括明盒)、香烟、白酒、槟榔、区块链发币项目等任何利用人性弱点的产品是拒绝合作的。
最后,也是比较关键的一点,我们希望合作的品牌方是注重自己产品品质、有良好的售后服务等,因为魔鬼猫有一个愿景就是让中国年轻人爱中国潮品潮货,现在年轻人的产品观亦是始于颜值,忠于品质,我们帮助品牌方提高产品的颜值,品牌方专注提升产品的品质。
Q6:如果品牌方和魔鬼猫的运营理念有冲突,是如何解决的?
A:前面聊了对合作品牌方的要求,经过这样的筛选出来的品牌方都是认可魔鬼猫的文化,并且清楚地知道销售的不是产品,而是魔鬼猫的内涵。那这样的话大家的合作运营理念是不会有太大冲突的。我们在一开始便尽量选择运营理念相符的品牌方,集中精力为合适的品牌方服务。
Q7:在运营魔鬼猫的路上,曾经碰到过什么困难?从中又得到哪些感悟呢?
A:魔鬼猫前期成长过程是很艰难的,我们用了将近4年的时间才合作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规范的被授权方,也就是说我们前四年没赚钱,就是干烧钱,还饱受各方面的质疑非常辛苦,这个经历我都不太愿意回忆这些细节。
为什么是这样子呢?因为我们一直不降低合作标准,大家会说你又不知名,你这是什么破猫啊?我干嘛要给你钱?所以这是个很矛盾很尴尬的事情。我想告诉大家的一个道理是,如果你不降低合作门槛,你确实是没什么客户;但如果你降低了合作门槛,你很可能就陷入泥沼没有未来了。
在这里我要感谢我早期的那几个合作伙伴,他们很勇敢和明智,比较有伯乐的眼光,他们相信魔鬼猫的潜力价值。
魔鬼猫合作的第一个品类也是比较独特的,没有像很多公司一上来先做个简单的东西,比如抱枕啊,手机壳之类种门槛比较低的产品。我们第一个产品就做了一个门槛挺高的音频类——耳机,而且是跟一个有20年生产经验的这么一个专业公司合作,所以他这个产品一上市之后就卖爆了。
通过这个我的感触是什么呢?就是第一,你一定要目的明确地坚持你的标准,这个事有点像谈恋爱似的,如果你非常明白你要等哪种人,你就一定要坚持。我们就是因为有这种坚持,熬到第四个年头,才开始有这种匹配的合作方出现。
很多意向合作方认识你之后,他不会马上和你合作。他要观察你这个人靠不靠谱,自己思考你这个IP是不是有价值,观察好几年才跟你合作。但是他一合作就已经想通了很多事情,这个效率和结果就会相对好很多,所以IP这个事真的是急不来,策划急不来,合作急不来,产品急不来,销售急不来,都是沉淀出来的。
作为IP你一定要尽量跟强的企业合作,他就是差你那个精神层面的东西,你俩一拍即合,只有强强联合才是强,强弱联合还是弱。
Q8:魔鬼猫的合作有哪几种类型呢?
A:IP合作是有很多种形式的,但总结IP赋能有三个维度。
把IP拿过来放到产品上,这种模式是最基础的,达到的只是一个产品差异化的结果。但是其实还有更深的维度,比如说场景的赋能,你除了产品的合作层面之外,可以在它整个的终端、线下活动、营销事件上进行这种IP的深度结合。更深度的是产业赋能,这个会在垂直品类产生新品牌,当然这个对于合作方的实力与信任要求更高了。
比如说魔鬼猫的服装目前来讲是中国IP领域里面规模最大的。
中国本土的原创IP在线下开实体店的很少,因为这个服装产业太重了,一般的品牌只宁愿跟IP合作一季,我付你个几十万的费用,我跟你合作一季,很少有人愿意投几千万就打造一个长线的品牌,尤其服装这些年是越来越难做了。
我的合作伙伴,明白做潮牌与其他服装品牌不同,一定要长期借助于文化IP形成自己的风格识别,他们与其自己做,花很多年的精力,砸很多钱,不如跟我们这种成熟IP去深度结合。反正我是永远不碰任何实业产品的,我就只负责天马行空,你负责脚踏实地。对大家来讲这是共赢的事情。
这就产生了新的品牌叫魔鬼猫服饰,它既是一个垂直的品牌,它又属于魔鬼猫IP旗下的一个部分,所以叫做第三个维度,赋能产业。本质上三个维度背后是一种共享生态,只不过深度不同。
Q9:作为老牌原创IP是如何满足年轻用户的消费需求?
A:首先,真正的超级IP,它的创立年龄不会影响到用户的年龄定位,是否满足某个年龄段用户的消费需求,取决于IP一开始的定位人群。就像Hello Kitty已经快五十岁了,现在还是有小朋友、青少年喜欢它,因为它的定位人群就是这个年龄段的、喜欢可爱和萌的。而魔鬼猫的核心定位人群就是19-29岁的酷潮年轻人,我们持续地打造专属的酷潮美学系统来满足他们的需求,那么即使十年、二十年后,新的一批年轻人也会喜欢魔鬼猫,并且潮流只会不断地改变,它的风格却是永恒的。
Q10:一个经久不衰的原创IP,内核的塑造和提炼显然需要高于一切,在这个方面,魔鬼猫是怎么提升自己的商业价值?
A:塑造IP的内容并不局限于故事,它可以是产品是艺术品是一场派对甚至是一次行为艺术。当下的这个微时代,当一切都成为媒介后,一切也都可以成为“内容”。魔鬼猫走的就是“产品大于故事的形象IP”的路。我看过太多所谓重视内容的动漫项目,投资巨大却收效甚微,所以我总结除了一套商业逻辑:让魔鬼猫来一场“逆生长”——摒弃传统的内容端,直接从产品授权上下功夫。
魔鬼猫IP授权合作的本质是为整个产业赋能,产品也不仅仅是单一的产品,产品的功能性是一方面,魔鬼猫赋予的是更高层次的文化内涵。目前合作的商业产品、主题活动等等,就是魔鬼猫以现代设计手法,展现出酷潮的形式,也很符合当下年轻人对潮酷的追求。让魔鬼猫的酷潮文化深入年轻人的心智,同时也让“魔鬼猫吞噬负能量”的口号在年轻人群的认知层面产生共鸣。
另外就是围绕着我们的核心点——跨界,去接触不同的领域,这是一个超级IP应该具备的强大的跨界(合作)能力。因为在当下这个时代,IP负责“连接一切”文化产品的连接融合现象非常的明显。游戏、文学、动漫、影视、音乐、戏剧等不再是孤立的发展,而是可以协同打造同一个明星IP,去构建一个知识产权的生态系统。在这个时候,IP的商业价值就是非常巨大的。
Q11:市场环境正在发生巨变,魔鬼猫未来品牌营销方向有哪些变化?
A:没什么变化,我们的关注点从不在于营销,而在于超级IP的精神和价值的创造。我们相信这才是1,其余的都是0,所以我们从不在C端营销层面做什么,大众知道魔鬼猫主要是通过我们赋能给专业B端的产品或活动。
Q12:游戏产品的商业化属性见长,有考虑让魔鬼猫进入游戏行业吗?
A:不会主动考虑这个行业。
A:魔鬼猫没有专门去经营粉丝群,因为被作品培育的粉丝不等于消费者,粉丝量大并不等于转化率高。我并不认可靠粉丝变现的IP模式,真正的超级IP产品其实并不是卖给粉丝,而是卖给全社会消费者的;粉丝和消费者其实是两种人群,一个是叫好的,一个是叫座的。我认为征服第二种人群才符合商业规律、具有更长远的价值。所以我们就是稳扎稳打地做好IP授权,和好的品牌合作,用品质与颜值兼具的产品让消费者满意。
Q14:对于IP化的运作,国内的产业链还不够健全,魔鬼猫是怎么看待这个现象?
A:过去中国市场长期被美国、日本的超级IP所占据心智,一味地模仿国外的成功经验并不可取,在美国,内容从生产到动画制作,再到电影工业化都是非常成熟的,好莱坞基础,华尔街金融,硅谷的技术,各个方面的各种配合,是一个非常成熟的生态组合拳。而我国对应的产业链显然还没有真正成型,所以现阶段中国动漫IP产业需要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独有道路。
魔鬼猫IP潮流艺术展
除了“做IP的人做好IP”,也要“不应该做IP的人不要做IP”。中国IP化产业运作缓慢还有一个原因在于中国的企业大多数没有“用中国IP”的想法,要么是都想着打造企业自己的IP,本应专注做产品、做品牌的企业消耗大量的金钱和精力打造出来一个所谓的IP,别的公司根本不会用,因为用了会像是在帮你的企业做宣传,没有商业价值,最后往往只能变为企业自己的吉祥物;要么是只用国外的IP,这是一种被文化入侵的现象,中国的企业总是在用美日的IP,给他们付费,而看看韩国,它只用本国的IP,像Line Friends,政府都在鼓励,从国内用到推向国外。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文化自信。当中国的企业都在使用本土的IP,国内的IP产业还会发展不起来吗?再加上良好的市场管控,我相信国内的IP产业链一定会蓬勃发展的。
A:很多公司看到现在IP这么火,然后就快速地去做个IP,再通过融资啊,找高手啊,想花两三年的时间打造一个IP,快速成功。这个行业它就是快不了,就得慢一点,人家这些成功的超级IP都需要20、30年才大成,你抱一个2、3年的心态去做这个行业,那怎么可能不失败呢?所以IP最容易被忽略的致命因素就是时间。
你说到关于原创,中国很多所谓的原创IP都是在打擦边球,小黄鸭、泰迪熊等等,换个名字、形象稍微变换了一下,可是它再怎么做都是外国的,根本不能代表中国IP。我一直劝大家慢一点慢一点,因为IP做快了真的不是好事。尤其早期你要反复的小规模试错,时代不同了,很多前人的经验你都不能拿来用,你拿来一用对你来讲就是致命的。
A:魔鬼猫服饰店的一个店员跟我讲了一个故事,有一次有个大学生来店里一次买了很多件,店员问他是代购吗?他说他在国外读书,他的外国同学都穿着印有自己国家的潮流IP T恤,他在国外就要穿着魔鬼猫给老外看。
Q17:有什么话想对原创IP这个行业说?
A:尽管现在表面看来IP市场非常火爆,但其实原创IP的发展环境可以说是“夹缝中求生存”。我从业这一行已经十多年了,现在还是期盼有更宽容和健康的文化土壤,更先进的产业链来完善资源整合和商业对接,而这需要集合整个行业和社会资源来共同推动发展。
对于行业里的年轻从业者,我想说的是要耐得住寂寞,将目光立足长远,不急功近利,不随流盲从,不屈服资本。创造是需要沉淀和积累的,一个好的IP不应该是跟风随大流创造出来的,也不可能照搬其他IP的经验,因为天时地利与人和都是变化着的。即使是我自己也无法复制出第二个魔鬼猫来,一个IP的成功有它的时代环境甚至运气等偶然因素的存在。一个好的IP在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评判标准,在前期阶段所追求的应该是IP精神与内核系统的创造,加上持久的曝光和不断的方向尝试,而不是拔苗助长式地追求商业利益。
同时我也希望本土企业给予本土原创IP以更多支持,有民族自信自豪,更多地选择本土IP作为合作对象,这样才有利于中国IP产业的良性循环和发展。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