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南京市坚定不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十年间,南京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7306.54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6355.32亿元,经济总量连跨九个千亿级台阶、实现万亿的历史突破,改革开放以来首次迈进全国大中城市十强。
十年间,南京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打造“2+2+2+X”创新型产业体系,开放型经济稳步发展,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全市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发展影响力不断迈上新台阶,“经济强”的实力更加彰显,高质量发展成为鲜明特征。
数字篇
经济实力,十年翻番
南京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7306.54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6355.32亿元,实现十年翻一番。
按可比价计算,2013年—202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累计增长104.2%,年均增长8.3%,年均增速高于全省0.9个百分点。
南京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2012年的85695元增加到2021年的174520元,年均增长7.1%,增速快于全省0.3个百分点。按当年平均汇率计算由13575美元增加到27051美元,于2017年突破人均GDP2万美元发达经济体门槛。
动力篇
汇聚合力,奋发图强
创新增强动力
近年来,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提升至 3.6% ,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居 全国第三 ;
南京在科技部发布的国家创新型城市排行榜中名列第四,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上升至第18位;
去年,正式获批建设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
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进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序列;
2012年以来,全市累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218项,王泽山院士、钱七虎院士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转型增强实力
全市高企从2012年的733家增长至2021年的 7801家 ;
全市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从85家增长至220家,2021年在孵企业总数达7766家。
目前我市共有独角兽企业17家,较2018年增长近5倍。
近年来,全市已形成1个5000亿和4个千亿级新兴产业集群,软件和信息服务、新型电力(智能电网)装备被评为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目前,全市已累计培育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7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6家,以及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85家,数量位居全省前列。
上月29日,我市发布“2+2+2+X”创新型产业体系系列行动计划——
加快提升软件和信息服务、智能电网两大优势产业;
做强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两大先导产业;
着力突破智能制造装备、新能源汽车两大潜力产业;
积极布局未来网络与通信、基因技术、氢能与储能等一批产业新赛道。
开放增强活力
开放型经济发展量质齐升,开放主体活力进一步增强;
开放平台功能不断完善,开放载体动能进一步释放;
开放通道建设成效显著,高水平对外开放格局进一步构建。
外贸规模稳步增长
2021年全市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985.3亿美元,十年跨越4个百亿级台阶。
服务外包全国领先
2018-2020年在全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综合评价中,连续三年位列全国第二 。
利用外资规模再创新高
2021年我市实际使用外资50.1亿美元 ,总量达到历史新高 。
外资总部集聚
累计获批省级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及功能性机构52家。截至2021年12月,共有111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宁投资设立法人企业及分支机构共计 225家 。
对外投资拓展深化
十年间,累计备案对外投资项目的中方协议投资总额超过145亿美元。我市工程企业十年间新签工程合同额345.5亿美元,规模总量 连续10年位居全省第一 。
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南京片区设立三年来,已累计形成150多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4项在全国复制推广。
服务增强能力
2018年9月出台《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100条》;
2019年12月出台《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新100条》;
2021年2月出台《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政策100条(2021年版)》;
2022年2月出台《南京市2022年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
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政府职能转变办公室发布《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实施情况评估发现的部分创新举措,南京市着力打造“一件事一次办”场景等 3项 举措被点赞。
2022年,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国务院第九次大督查发现的典型经验做法,南京市创新建设“质量小站”惠及中小微企业的做法被点赞。
2020年、2021年,南京连续两年获评全国“营商环境标杆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