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国教育部就颁发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各学校也每学期严格执行该方案,组织所有学生进行视力检查。
然而这也止不住近视率的一路高涨,2020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已达52.7%,这使得我国成为了世界上近视率排名第二的国家。
我们在日常与家长沟通中,也经常被问到一个问题:你们的VR设备会导致或加速孩子近视吗?
答案是不会!
为了科学解答这一问题,北京理工大学携手国内外多家知名科研机构,共同发起了一项旨在探究VR设备对低年龄段用户视力影响的权威实验。
实验证实:VR不会降视力 反而能提升
这项研究一共邀请了50名学生志愿者参与,按照年龄分为四年级组和六年级组,分别安排这些他们使用1小时的VR和1小时的平板,并记录使用过后的眼睛疲劳程度和视力变化情况。实验过程和结论如下:
首先,视觉疲劳方面
视觉疲劳主要考察的是眼睛激感、视野模糊、眼睛干涩、头痛这四种症状。
通过如下图标可看出,无论是VR还是平板造成的视疲劳,都可以在休息过程中逐渐恢复,而低年级的学生视觉疲惫感普遍较高年级轻一些,原因可能是低龄阶段的孩子眼部条件更好。
专家分析,使用VR设备造成视觉疲惫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一是使用VR的运动量更大,因为它搭建的是虚拟现实场景,需要孩子在体验时身临其境的完成一系列的任务,第二是VR头显比较重,比起平板多了些束缚。
其次,视力变化方面
分析下面的图,会发现连续使用实验设备1小时,平板组休息20分钟后,视力无法恢复到实验前的状态。
而VR组使用设备1小时后,视力大多为持平或者上升,1小时20分钟后,VR组视力提升的比例高达90%。
另外,实验还发现四年级组的学生,他们的视力更容易受到VR设备的积极影响。在他们之中,有远视或近视的学生均出现了短期的视力提升。
也就是说,使用VR对视力影响并不大,甚至还可能矫正视力。
因此,从保护视力的角度来看,本次实验证实VR教学并不会带来比平板更坏的影响,甚至还会产生短期的积极影响。
近视与虚拟现实的原理说明,为什么VR不会影响视力?
而VR主要的配置是内含的两个凸透镜,透镜在眼前2-3cm处,虚像成像在眼前25cm-50cm。
简单来说,虚拟现实的原理就是通过透镜营造出不同的画面深度感知,在人的大脑视觉系统中形成一个虚拟现实视场。
VR技术的研究对教学的意义
随着科技的进步,虚拟现实的应用场景在未来会越来越多,比如文旅、医学、教学等方面。
在这篇文章中(详情请点击),我们曾分析过虚拟现实对于大脑神经可塑性的促进作用,以及对塑造新的记忆至关重要。它的研究对未来教学质量的改善也有着诸多意义,比如:
促进空间认知与创造力
VR技术提供的三维空间环境,有助于儿童建立更加准确的空间感知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
增强学习兴趣与动力
VR技术通过创造身临其境的学习环境,使抽象知识变得直观易懂,极大地激发了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让学习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强化记忆和复习效果
通过VR技术,学生可以通过重复模拟真实场景来加强记忆。例如,历史事件可以通过VR重现,让学生“亲历”历史,从而加深记忆。
促进远程教育和资源共享
VR技术打破了地理限制,允许学生无论身在何处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将来学生在家里,就有可能做到逛世界各地的图书馆来查阅学习资料。
增强学生学习的专注度
VR技术能够创造出一个完全沉浸式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这种沉浸感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专注度。
综上所述,虚拟现实(VR)技术非但不会损害视力,反而在科学、合理的使用条件下,还可能带来视力上的正面改善。
目前,全国范围内已有超过40所高校设立了“虚拟现实技术”专业。随着VR技术的日益成熟与广泛普及,虚拟现实极有可能引领教学课堂的革新潮流,成为未来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